一种风道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64398发布日期:2023-07-13 06:50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道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道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的风道系统,通过在蜗壳的进风口处设置导流圈,来提升风道的导流效果,如图1和图2所示。但是在图1和图2示出的相关技术的方案中,没有对导流圈和风叶的结构参数进行很好地优化,导致其存在进风效率低、进风阻力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风道系统的进风效率低、进风阻力大的技术问题,现提出一种风道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

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风道系统,包括:蜗壳,蜗壳具有安装腔和与安装腔连通的进风口;风叶,风叶安装在安装腔内并与进风口相对设置;导流圈,导流圈安装在进风口处;其中,导流圈的轴线与风叶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导流圈的内径s小于等于风叶的内径h。

3、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导流圈和风叶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令导流圈的轴线与风叶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并令导流圈的内径s小于等于风叶的内径h,使导流圈对风叶产生包裹效果,改善入口压力和风叶中部气流流动,进风口侧气流流向从导风圈逐渐向中间扩展,从而改善进风效率,降低进风阻力,通过导风圈和风叶的配合,能够提高风道系统的出风风量。

4、进一步地,风叶的内径h与风叶的外径d之间的关系为:h=(0.88~0.92)×d;导流圈的内径s与风叶的外径d之间的关系为:s=(0.85~0.88)×d。

5、进一步地,导流圈在与导流圈的轴线相平行的平面上的投影形成导流圈的型线,导流圈的型线包括对称设置在导流圈的轴线两侧的第一型线和第二型线;其中,第一型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线段ab、第一弧线段bc、第二弧线段cd、第三弧线段de、第四弧线段ef、第五弧线段fg、第六弧线段gh、第二直线段hi;第一直线段ab与第一弧线段bc的端点b相切;第一弧线段bc的端点c处的切线与第二弧线段cd的端点c处的切线在同一直线上;第二弧线段cd的端点d处的切线与第三弧线段de的端点d处的切线在同一直线上;第三弧线段de的端点e处的切线与第四弧线段ef的端点e处的切线在同一直线上;第四弧线段ef的端点f处的切线与第五弧线段fg的端点f处的切线在同一直线上;第五弧线段fg的端点g处的切线与第六弧线段gh的端点g处的切线在同一直线上;第六弧线段gh的端点h与第二直线段hi相切。

6、进一步地,第一直线段ab的长度l1与风叶的外径d之间的关系为:l1=(0.15~0.19)×d;第一弧线段bc的半径r1与风叶的外径d之间的关系为:r1=0.279×d;第二弧线段cd的半径r2与风叶的外径d之间的关系为:r2=0.276×d;第三弧线段de的半径r3与风叶的外径d之间的关系为:r3=0.141×d;第四弧线段ef的半径r4与风叶的外径d之间的关系为:r4=0.019×d;第五弧线段fg的半径r5与风叶的外径d之间的关系为:r5=0.183×d;第六弧线段gh的半径r6与风叶的外径d之间的关系为:r6=0.186×d;第二直线段hi的长度l2与风叶的外径d之间的关系为:l2=(0.15~0.19)×d。

7、进一步地,风叶的外径d的取值范围为:100mm≤d≤400mm。

8、进一步地,导流圈与风叶之间的间隙c的取值范围为:6mm≤c≤12mm。

9、进一步地,风道的宽度a与风叶的外径d之间的关系为:a=(0.42~0.45)×d;风叶的宽度b与风叶的外径d之间的关系为:b=(0.35~0.4)×d。

10、进一步地,蜗壳还具有与安装腔连通的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风道系统还包括:蜗旋机构,蜗旋机构可转动地设置在安装腔内,蜗旋机构具有关闭上出风口的第一状态和关闭下出风口的第二状态;当蜗旋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时,蜗旋机构和蜗壳共同形成风道,风道在与风叶的轴线相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形成风道的型线;风道的型线包括阶梯型线段,阶梯型线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曲线段mno、突变直线段op和第二曲线段pq;突变直线段op的长度n的取值范围为:0mm≤n≤10mm。

11、进一步地,以风叶圆心y为极点,以极轴z建立极坐标系,∠oyz为γ,γ的弧度值的取值范围为1≤γ≤1.3。

12、进一步地,以风叶圆心y为极点,以极轴z建立极坐标系,第一曲线段mno的型线方程为:r=f+g×θ+q×θ2,其中,1.35≤θ≤2π-γ,150≤f≤155,-15≤g≤-11,0≤q≤5。

13、进一步地,风道的型线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直线段qr和第三曲线段rs,第三直线段qr与第二曲线段pq相连并相切;第一曲线段mno、突变直线段op、第二曲线段pq、第三直线段qr和第三曲线段rs与标准螺旋线的相似度大于95%。

14、进一步地,蜗壳为多个,蜗旋机构为多个,每个蜗壳内均设置一个蜗旋机构;当多个蜗旋机构均处于第一状态时,风道系统处于全下出风模式;当多个蜗旋机构均处于第二状态时,风道系统均处于全上出风模式;当多个蜗旋机构中的一部分处于第一状态、另一部分处于第二状态时,风道系统处于上下出风模式。

15、进一步地,蜗壳的数量为两个,一个蜗壳设置在上方,一个蜗壳设置在下方;位于上方的蜗壳还包括与安装腔连通的第一上风道和第一下风道;位于下方的蜗壳还包括与安装腔连通的第二上风道和第二下风道;第二上风道向前弯折后与第二上风道并列设置,第一上风道的上出风口与第二上风道的上出风口在上方汇聚形成风道系统的上出风口;第一下风道向前弯折后与第二下风道并列设置,第一下风道的下出风口与第二下风道的下出风口在下方汇聚形成风道系统的下出风口;蜗旋机构的数量为两个,每个蜗壳内均对应设置有一个蜗旋机构。

1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空调包括上述的风道系统。



技术特征:

1.一种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20)的外径d的取值范围为:100mm≤d≤4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圈(30)与所述风叶(20)之间的间隙c的取值范围为:6mm≤c≤12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以风叶(20)圆心y为极点,以极轴z建立极坐标系,∠oyz为γ,γ的弧度值的取值范围为1≤γ≤1.3。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以风叶(20)圆心y为极点,以极轴z建立极坐标系,所述第一曲线段mno的型线方程为:r=f+g×θ+q×θ2,其中,1.35≤θ≤2π-γ,150≤f≤155,-15≤g≤-11,0≤q≤5。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的型线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直线段qr和第三曲线段rs,所述第三直线段qr与所述第二曲线段pq相连并相切;所述第一曲线段mno、突变直线段op、第二曲线段pq、第三直线段qr和第三曲线段rs与标准螺旋线的相似度大于95%。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风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14.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系统。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空调领域,提供了一种风道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其中,风道系统包括:蜗壳,蜗壳具有安装腔和与安装腔连通的进风口;风叶,风叶安装在安装腔内并与进风口相对设置;导流圈,导流圈安装在进风口处;其中,导流圈的轴线与风叶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导流圈的内径s小于等于风叶的内径h。本申请对导流圈和风叶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使导流圈对风叶产生包裹效果,改善入口压力和风叶中部气流流动,进风口侧气流流向从导风圈逐渐向中间扩展,从而改善进风效率,降低进风阻力,通过导风圈和风叶的配合,能够提高风道系统的出风风量。此外,本申请提供的风道系统还可以实现全上出风、全下出风、分布式送风等多种出风模式。

技术研发人员:王千千,钟定菡,魏彦艳,何振健,林金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