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内部支撑结构的均温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51042发布日期:2023-06-28 01:38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内部支撑结构的均温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传热元件的,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内部支撑结构的均温板。


背景技术:

1、随着各种技术装备的集成化,设备的热流密度正在增加,高热流密度给集成设备带来了很大危害,因此,有效的热管理方式已成为近年来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作为一种高效的散热设备,均温板应用广泛。

2、传统制作方式为摆支撑柱治具与石墨盘治具组合。将支撑柱散落放在治具上,摇动治具使支撑柱滑落至石墨治具内。然后取出摆支撑柱治具,表面铺满铜粉,使用刮刀将铜粉表面刮平。

3、完成如上操作后,进入炉膛内进行烧结。使铜粉与支撑柱烧结成为一体。在均温板焊接时,须将烧结好的铜粉柱摆放至预先设计好的位置上。合盖再进行焊接。

4、现有的支撑结构在制作时,模具成本较高且冶具易损坏,另外在放置若干支撑柱时,需要将若干支撑柱按照指定的位置放好,如没有将支撑柱放置在指定位置后,易导致均温板出现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内部支撑结构的均温板,具有降低支撑结构的制作耗材、提高均温板的制作的成功率同时降低公司人工成本的效果。

2、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新型内部支撑结构的均温板,包括均温板本体,所述均温板本体分为上盖及下盖,所述上盖内部及所述下盖内部均设置有毛细结构,所述上盖一侧与所述下盖一侧相贴合时,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之间形成放置空间,所述放置空间内设置有支撑结构。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支撑结构设计为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制作简单,制作支撑结构的耗材相对于传统支撑结构的耗材较少,且支撑结构只需放置在放置空间内,无需放置在指定位置,避免因摆放位置错误导致的均温板制作失败,同时减少人工成本的支出。

5、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结构顶部与所述上盖内壁顶部放置的所述毛细结构表面形成若干点接触;

6、所述支撑结构底部与所述下盖内壁底部放置的所述毛细结构表面形成若干点接触;

7、所述支撑结构的边沿与所述放置空间内壁相接触。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定支撑结构与放置空间的位置限定,进一步确保支撑结构在放置空间内不易移动。

9、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结构的材质为铜,所述支撑结构采用网格编织结构制成。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铜材料制成的制成结构,易于操作人员将支撑结构放置在放置空间内。

11、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若干经向放置的第一铜丝及若干纬向放置的第二铜丝,第一铜丝与对应若干第二铜丝相互交叉放置;

12、若干所述第一铜丝竖截面形状及若干所述第二铜丝竖截面形状均为波浪形;

13、所述第一铜丝中的波峰与所述第二铜丝的中的波谷相固定。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若干第一铜丝及若干第二铜丝相互交叉形成支撑结构,且第一铜网及第二铜网均为波浪形,增加第一铜网及第二铜网的自身强度,进而提高整个支撑结构的自身强度,使同一个铜网上有若干点均与上盖或下盖接触,提高支撑结构的支撑力。

15、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铜丝横截面直径与所述第二铜丝横截面直径相同;

16、所述支撑结构的高度尺寸是所述第一铜丝横截面直径的两倍;

17、所述放置空间内部高度尺寸是所述支撑结构高度尺寸的0.90倍~0.95倍。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定第一铜丝及第二铜丝的横截面直径、支撑结构的高度及放置空间的内部高度,使放置空间内部高度稍小于支撑结构的高度,进一步增加支撑结构的支撑力。

19、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毛细结构的目数为100目~400目。

20、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结构的目数为10目~20目。

21、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结构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支撑结构采用网格编织结构制成。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制成结构,降低均温板的制作成本。

23、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将支撑结构设计为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制作简单,制作支撑结构的耗材相对于传统支撑结构的耗材较少,且支撑结构只需放置在放置空间内,无需放置在指定位置,避免因摆放位置错误导致的均温板制作失败,同时减少人工成本的支出。

25、2.通过若干第一铜丝及若干第二铜丝相互交叉形成支撑结构,且第一铜网及第二铜网均为波浪形,增加第一铜网及第二铜网的自身强度,进而提高整个支撑结构的自身强度,使同一个铜网上有若干点均与上盖或下盖接触,提高支撑结构的支撑力。

26、3.通过限定第一铜丝及第二铜丝的横截面直径、支撑结构的高度及放置空间的内部高度,使放置空间内部高度稍小于支撑结构的高度,进一步增加支撑结构的支撑力。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内部支撑结构的均温板,包括均温板本体(1),所述均温板本体(1)分为上盖(11)及下盖(12),所述上盖(11)内部及所述下盖(12)内部均设置有毛细结构(2),所述上盖(11)一侧与所述下盖(12)一侧相贴合时,所述上盖(11)与所述下盖(12)之间形成放置空间(3),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空间(3)内设置有支撑结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内部支撑结构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4)顶部与所述上盖(11)内壁顶部放置的所述毛细结构(2)表面形成若干点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内部支撑结构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4)的材质为铜,所述支撑结构(4)采用网格编织结构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内部支撑结构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4)包括若干经向放置的第一铜丝(41)及若干纬向放置的第二铜丝(42),第一铜丝(41)与对应若干第二铜丝(42)相互交叉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内部支撑结构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丝(41)横截面直径与所述第二铜丝(42)横截面直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内部支撑结构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结构(2)的目数为100目~400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内部支撑结构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4)的目数为10目~20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内部支撑结构的均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4)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支撑结构(4)采用网格编织结构制成。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内部支撑结构的均温板,包括均温板本体,所述均温板本体分为上盖及下盖,所述上盖内部及所述下盖内部均设置有毛细结构,所述上盖一侧与所述下盖一侧相贴合时,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之间形成放置空间,所述放置空间内设置有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顶部与所述上盖内壁顶部放置的所述毛细结构表面形成若干点接触;所述支撑结构底部与所述下盖内壁底部放置的所述毛细结构表面形成若干点接触;所述支撑结构的边沿与所述放置空间内壁相接触。本发明涉及传热元件的技术领域。本发明具有降低支撑结构的制作耗材、提高均温板的制作的成功率同时降低公司人工成本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巩武弟,杨洪志,王同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飞荣达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