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车辆空调系统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44193发布日期:2023-07-28 21:31阅读:27来源:国知局
换热器、车辆空调系统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车辆空调系统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大巴空调系统多采用铜管率翅片换热器。根据换热能力需求,一般通过压缩机、风机、节流阀等对制冷循环回路中的冷媒量进行调节。

2、然而,这样的调节往往不一定能够对进入换热器的冷媒流量进行准确调节,从而无法实现根据实际需求对制冷量或制热量进行精准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车辆空调系统以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换热器的参与换热的冷媒量进行精准控制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

3、进口集流管和出口集流管;

4、换热支管,换热支管具有换热进口和换热出口,换热进口与进口集流管连通,换热出口与出口集流管连通;

5、调节件,调节件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进口集流管内或换热支管内,调节件与换热进口的形状相适配,以使调节件对换热进口进行封堵、或对换热进口进行避让、或对换热进口的部分进行封堵。

6、进一步地,换热器还包括:

7、驱动件,驱动件与调节件驱动连接,驱动件设置在进口集流管的管外,驱动件设置在换热支管的管外。

8、进一步地,驱动件的驱动端可转动地设置,调节件可转动地设置在进口集流管内;换热器还包括:

9、传动杆件,传动杆件的至少部分伸出于进口集流管的端部设置并与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调节件与传动杆件连接,以使驱动件通过传动杆件带动调节件转动。

10、进一步地,传动杆件包括:

11、第一传动杆,第一传动杆沿进口集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传动杆的一端伸出于进口集流管的端部设置并与驱动件的驱动端连接;

12、第二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的一端与调节件连接,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传动杆的延伸方向与第一传动杆的延伸方向呈第一预设角度设置。

13、进一步地,进口集流管为圆管结构,调节件为与进口集流管的内壁相适配的弧形板,第一传动杆设置在进口集流管的对称轴处。

14、进一步地,换热支管为多个,多个换热支管沿进口集流管的轴向间隔设置,调节件为条形板,条形板沿进口集流管的轴向延伸,条形板在进口集流管的轴向上的长度至少大于相邻两个换热支管在进口集流管的轴向上的安装总长度。

15、进一步地,换热支管为多个,多个换热支管沿进口集流管的周向间隔设置,调节件沿进口集流管的周向延伸,调节件在进口集流管的周向上的弧长至少大于相邻两个换热支管在进口集流管的周向上的总弧长。

1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空调系统,车辆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

17、其中,室内换热器采用上述提供的换热器;和/或,

18、室外换热器采用上述提供的换热器。

19、进一步地,室外换热器安装在车辆的车顶上,室外换热器凸出于车辆的车顶设置。

20、进一步地,室外换热器的进口集流管和室外换热器的出口集流管均与车顶的顶面呈第二预设角度设置,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支管平行于车顶的顶面设置。

21、进一步地,室内换热器安装在车辆内,室内换热器设置在车辆的顶棚处;室内换热器的进口集流管和室内换热器的出口集流管分别设置在车辆的顶棚的两侧,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支管平行于车辆的车顶的顶面设置。

22、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提供的车辆空调系统。

23、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对调节件的位置进行调节,能够便于利用调节件对换热进口进行封堵、或对换热进口进行避让、或对换热进口的部分进行封堵,从而能够便于对流经换热进口的冷媒流量进行调节,通过对调节件的调节实现对换热器的控制,从而便于满足车内不同的制冷制热需求,控制更为精准。



技术特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50)的驱动端可转动地设置,所述调节件(4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进口集流管(10)内;所述换热器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件(60)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集流管(10)为圆管结构,所述调节件(40)为与所述进口集流管(10)的内壁相适配的弧形板,所述第一传动杆(61)设置在所述进口集流管(10)的对称轴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支管(30)为多个,多个所述换热支管(30)沿所述进口集流管(10)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调节件(40)为条形板,所述条形板沿所述进口集流管(10)的轴向延伸,所述条形板在所述进口集流管(10)的轴向上的长度至少大于相邻两个所述换热支管(30)在所述进口集流管(10)的轴向上的安装总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支管(30)为多个,多个所述换热支管(30)沿所述进口集流管(10)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调节件(40)沿所述进口集流管(10)的周向延伸,所述调节件(40)在所述进口集流管(10)的周向上的弧长至少大于相邻两个所述换热支管(30)在所述进口集流管(10)的周向上的总弧长。

8.一种车辆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安装在车辆的车顶上,所述室外换热器凸出于所述车辆的车顶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口集流管(10)和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出口集流管(20)均与所述车顶的顶面呈第二预设角度设置,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换热支管(30)平行于所述车顶的顶面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安装在所述车辆内,所述室内换热器设置在所述车辆的顶棚处;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进口集流管(10)和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口集流管(20)分别设置在所述车辆的顶棚的两侧,所述室内换热器的换热支管(30)平行于所述车辆的车顶的顶面设置。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空调系统。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热器、车辆空调系统以及车辆,包括:进口集流管和出口集流管;换热支管,换热支管具有换热进口和换热出口,换热进口与进口集流管连通,换热出口与出口集流管连通;调节件,调节件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进口集流管内或换热支管内,调节件与换热进口的形状相适配,以使调节件对换热进口进行封堵、或对换热进口进行避让、或对换热进口的部分进行封堵。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换热器的参与换热的冷媒量进行精准控制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唐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