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管式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77896发布日期:2023-08-02 00:55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管式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水设备热交换设备,具体是一种排管式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1、热交换器广泛应用在各类用水设备上,例如其可用于饮水机用,用于冷热水的热交换,可让热水快速降低至温水,并回收相应的热量。现有技术中,换热器大多呈板式结构,如中国专利文件号cn 210922302u公开的一种安装方便的热交换器,包括由主壳体和壳体盖配合装配而成的热交换壳体,以及两块换热金属片;所述热交换壳体上设有冷水水道,两块换热金属片分别设置于冷水水道上,且两块换热金属片之间的间隙形成热水水道;所述换热金属片通过热熔方式与主壳体和/或壳体盖连接。

2、板式结构的换热器造型较为规整、单一,其应用在家用饮水机、小型饮水机上时,家用饮水机、小型饮水机内部必须腾出较为规整的空间才可安装板式结构的换热器,不利于家用饮水机、小型饮水机小型化设计,也不利于作出更多的外观变化。

3、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排管式热交换器,其在本体上设置热交换大排管、热交换小排管,热交换大排管、热交换小排管在本体的布局可以产生多种变化,令热交换器整体不再必须设计成板式结构。

2、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排管式热交换器,包括第一盖体、本体和第二盖体,所述本体上设有若干组贯通本体的热交换大排管,所述热交换大排管内均设有的热交换小排管,热交换大排管、热交换小排管之间形成换热间隙,所述本体首尾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通腔,所述第一连通腔把所有的热交换大排管连通成第一换热通道,第一盖体、第二盖体上分别分别设有第二连通腔,第二连通腔把所有的热交换小排管连通成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盖体设有第一进水接口、第二出水接口/第一出水接口,第二盖体相应地设有第二进水接口、第一出水接口/第二出水接口;第一进水接口、第一出水接口与第一换热通道的首尾两端分别连通,第二进水接口、第二出水接口与第二换热通道第一换热通道的首尾两端分别连通。

4、所述热交换大排管呈长管状,其以本体的长度方向贯通本体;热交换小排管呈长管状,其以本体的长度方向贯穿热交换大排管。

5、所述热交换大排管以本体的宽度方向和/或周向方向连续排列。

6、所述热交换大排管以及设置在其内的热交换小排管的轴心相同。

7、所述第一连通腔把所有的热交换大排管串联连通成连续迂回的第一换热通道或者并联连通成多排的第一换热通道。

8、所述第二连通腔把所有的热交换小排管串联连通成连续迂回的第二换热通道或者并联连通成多排的第二换热通道。

9、所述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分别通过固定螺钉安装在本体上。

10、所述第一盖体与本体的首端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第二盖体与本体的尾端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连通腔敞开设置在本体的首尾两端,所述第二连通腔分别敞开设置在第一盖体、第二盖体朝向本体的底面上,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分隔开位于第一盖体内的第二连通腔以及位于本体首端的第一连通腔,第二密封件密封分隔开位于第二盖体内的第二连通腔以及位于本体尾端的第一连通腔。

11、所述热交换小排管的首尾两端分别穿出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并分别与位于第一盖体内的第一连通腔、位于第二盖体内的第二连通腔连通。

12、所述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分别与热交换小排管的首尾两端密封连接。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4、本发明在本体上设置热交换大排管、热交换小排管的结构方案,若干组一一对应的热交换大排管、热交换小排管共同构成用于热交换器换热的第一换热通道、第二换热通道,所有的热交换大排管排列在本体上、呈排管状,排管状排列的热交换大排管在本体的布局可以产生多种变化,令热交换器整体不再必须设计成板式结构,即热交换器的整体造型可以根据需要重新设计造型。

15、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可以使用在各类需要冷、热水热交换的用水设备上,如饮水机、热水器等。



技术特征:

1.一种排管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盖体(1)、本体(2)和第二盖体(3),所述本体(2)上设有若干组贯通本体(2)的热交换大排管(21),所述热交换大排管(21)内均设有的热交换小排管(22),热交换大排管(21)、热交换小排管(22)之间形成换热间隙,所述本体(2)首尾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通腔(211),所述第一连通腔(211)把所有的热交换大排管(21)连通成第一换热通道,第一盖体(1)、第二盖体(3)上分别分别设有第二连通腔(221),第二连通腔(221)把所有的热交换小排管(22)连通成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盖体(1)设有第一进水接口(11)、第二出水接口/第一出水接口(12),第二盖体(3)相应地设有第二进水接口(31)、第一出水接口/第二出水接口(32);第一进水接口(11)、第一出水接口(12)与第一换热通道的首尾两端分别连通,第二进水接口(31)、第二出水接口(32)与第二换热通道第一换热通道的首尾两端分别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排管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大排管(21)呈长管状,其以本体(2)的长度方向贯通本体(2);热交换小排管(22)呈长管状,其以本体(2)的长度方向贯穿热交换大排管(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排管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大排管(21)以本体(2)的宽度方向和/或周向方向连续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排管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大排管(21)以及设置在其内的热交换小排管(22)的轴心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排管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腔(211)把所有的热交换大排管(21)串联连通成连续迂回的第一换热通道或者并联连通成多排的第一换热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排管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通腔(221)把所有的热交换小排管(22)串联连通成连续迂回的第二换热通道或者并联连通成多排的第二换热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排管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1)、第二盖体(3)分别通过固定螺钉(4)安装在本体(2)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排管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1)与本体(2)的首端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51),第二盖体(3)与本体(2)的尾端之间设有第二密封件(52);所述第一连通腔(211)敞开设置在本体(2)的首尾两端,所述第二连通腔(221)分别敞开设置在第一盖体(1)、第二盖体(3)朝向本体(2)的底面上,所述第一密封件(51)密封分隔开位于第一盖体(1)内的第二连通腔(221)以及位于本体(2)首端的第一连通腔(211),第二密封件(52)密封分隔开位于第二盖体(3)内的第二连通腔(221)以及位于本体(2)尾端的第一连通腔(2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排管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小排管(22)的首尾两端分别穿出第一密封件(51)、第二密封件(52)并分别与位于第一盖体(1)内的第一连通腔(221)、位于第二盖体(3)内的第二连通腔(221)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排管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51)、第二密封件(52)分别与热交换小排管(22)的首尾两端密封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管式热交换器,包括第一盖体、本体和第二盖体,所述本体上设有若干组贯通本体的热交换大排管,所述热交换大排管内均设有的热交换小排管,热交换大排管、热交换小排管之间形成换热间隙,所述本体首尾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通腔,所述第一连通腔把所有的热交换大排管连通成第一换热通道,第一盖体、第二盖体上分别分别设有第二连通腔,第二连通腔把所有的热交换小排管连通成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盖体设有第一进水接口、第二出水接口/第一出水接口,第二盖体相应地设有第二进水接口、第一出水接口/第二出水接口。

技术研发人员:卢德纯,佘群,古元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吉宝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