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储放热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储放热系统。
背景技术:
1、深度调峰是因电网负荷峰谷差较大的影响,导致火电厂的出力下降,发电机组超过基本调峰范围进行调峰的一种运行方式。目前机组在深度调峰工况运行时,由于汽轮机组的高压缸抽汽压力不足,导致部分高温蒸汽无法得到利用;且当汽轮机组负荷过低时,其多余的电能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从而导致蒸汽热能和电能资源的浪费,增大了汽轮机组的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放热系统,该系统能够充分利用汽轮机组负荷低时多余的蒸汽以及电量,从而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小能耗,节约了能源。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储放热系统,包括:汽轮机组;和储放热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储放热材料、换热器和电加热组件,所述换热器的第一连通口通过第一管路连通于汽轮机组,所述电加热组件电连接于汽轮机组;其中,在所述汽轮机组的负荷率低于第一预设值时,流入所述汽轮机组的至少部分蒸汽进入所述换热器内并向所述储放热材料放热;在所述汽轮机组的负荷率低于第二预设值时,所述汽轮机组产生的电能至少部分通过所述电加热组件加热所述储放热材料。
3、可选地,所述储放热系统还包括溴化锂制冷机组,所述溴化锂制冷机组通过第二管路连通于所述第一管路,在所述汽轮机组的负荷率低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流入所述汽轮机组的至少部分蒸汽依次经由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流入所述溴化锂制冷机组。
4、可选地,所述换热器的第二连通口连通于水箱;在所述汽轮机组的负荷率低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流经所述换热器的蒸汽放热冷凝后流入所述水箱;在所述汽轮机组的负荷率高于第三预设值时,所述水箱内的水流入所述换热器以吸收所述储放热材料的热量蒸发,蒸发后的蒸汽依次流经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流入所述溴化锂制冷机组。
5、可选地,所述溴化锂制冷机组通过第三管路连通于所述水箱,且通过第四管路连通于所述汽轮机组的排汽管,以使得来自所述水箱的水经由所述溴化锂制冷机组冷却后进入所述排汽管。
6、可选地,所述储放热系统还包括空冷岛,用于冷却流经所述排汽管的蒸汽,所述水箱通过回流管连通于所述排汽管,所述回流管与所述排汽管的连通处位于所述空冷岛的下游。
7、可选地,所述电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单元以及导热体,所述加热单元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一侧并能够用于加热所述导热体,使得所述导热体能够将热量传递给所述储放热材料。
8、可选地,所述加热单元配置为感应加热线圈,所述感应加热线圈合围成的区域形成加热区域,所述导热体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加热区域。
9、可选地,所述导热体与所述储放热材料相贴合。
10、可选地,所述导热体和所述储放热材料均包括鳞片石墨与液化沥青,所述鳞片石墨与所述液化沥青的重量比为70~80:30~20。
11、可选地,所述换热器包括多根并排布置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为15°~30°。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的储放热系统在汽轮机组的负荷低于第一预设值时,会处于储热状态,此时其能够将汽轮机组多余的蒸汽输送至换热器中,并向储放热材料放热,从而将热量存储于储放热材料内,以实现高温余热回收;而当汽轮机组的负荷低于第二预设值,电加热组件则会利用汽轮机组多余的电能加热储热材料,进而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能耗。
13、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1.一种储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放热系统还包括溴化锂制冷机组,所述溴化锂制冷机组通过第二管路连通于所述第一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第二连通口连通于水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溴化锂制冷机组通过第三管路连通于所述水箱,且通过第四管路连通于所述汽轮机组的排汽管,以使得来自所述水箱的水经由所述溴化锂制冷机组冷却后进入所述排汽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放热系统还包括空冷岛,用于冷却流经所述排汽管的蒸汽,所述水箱通过回流管连通于所述排汽管,所述回流管与所述排汽管的连通处位于所述空冷岛的下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组件包括加热单元以及导热体,所述加热单元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一侧并能够用于加热所述导热体,使得所述导热体能够将热量传递给所述储放热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配置为感应加热线圈,所述感应加热线圈合围成的区域形成加热区域,所述导热体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加热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与所述储放热材料相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和所述储放热材料均包括鳞片石墨与液化沥青,所述鳞片石墨与所述液化沥青的重量比为70~80:30~2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放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多根并排布置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为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