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废热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68798发布日期:2023-09-16 11:34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舶废热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主要涉及船舶废气回收的,具体涉及一种船舶废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放排标准的日趋严苛,节能减排、绿色船舶已经成为新造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根据申请号为cn201811199044.6的专利文献所提供的一种具有二次回收功能的船舶废气余热回收系统,该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底板和废气管道,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相对一侧之间的底部和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底板的表面贯穿有温差发电器,温差发电器的一侧与废气管道的一端连通,第一固定板顶部的两侧从左至右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储水箱和第二储水箱,涉及船舶废气回收技术领域。该具有二次回收功能的船舶废气余热回收系统,能够对废气进行二次回收利用,提高废气中余热的利用率,提高了其实用性,能够对第一管道、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和第二管道内壁的锈垢和存积物清除,防止其杂质长期堆积,影响其换热效果。

3、上述废气余热回收系统能够对废气进行二次回收利用,提高废气中余热的利用率,提高了其实用性,但传统的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往往通过装有水体的回收箱配合输送废气的蛇形管进行余热回收,该方式中,蛇形管与水体接触不够充分,从而影响余热回收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主要提供了一种船舶废热回收系统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船舶废热回收系统,包括第一废热回收箱以及设于第一废热回收箱一侧的第二废热回收箱,所述第一废热回收箱和第二废热回收箱之间通过输气管相连接,所述第一废热回收箱和第二废热回收箱的内部均设有与所述输气管相连接的导热机构;

4、所述第一废热回收箱中的导热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输气管的一端、且安装于所述第一废热回收箱内部的蛇形管,连接于所述蛇形管外部的散热组件,以及连接于所述蛇形管底端的动力组件;

5、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蛇形管外表面、且沿直线阵列设置的多个导热套,以及安装于所述导热套外表面、且环绕所述导热套轴线设置的散热鳍片。

6、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蛇形管底端的动力箱,设于所述动力箱内部、且套设于所述导热套底端外表面的多个第一齿轮,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齿轮之间相互啮合,在本发明中,通过散热鳍片围绕导热套轴线的转动扰动第一废热回收箱或第二废热回收箱内的水流,以使箱体内水流与散热鳍片均匀接触,从而提高导热效率。

7、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于动力箱内部的两个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相邻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在本发明中,通过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的啮合,从而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以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

8、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废热回收箱的底端、且以所述蛇形管外中心轴对称设置的绞龙,所述绞龙延伸至外部的一端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废热回收箱的外表面,在本发明中,通过电机带动与其连接的绞龙进行转动,以通过绞龙的转动推动第一废热回收箱或第二废热回收箱底端堆积的水垢,使得水垢能够集中排出。

9、进一步的,所述绞龙的一端外表面套设有遮挡罩,所述遮挡罩的内部设有套设于所述绞龙外表面的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上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通过转轴与所述动力箱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齿轮同轴设置,在本发明中,通过绞龙的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锥齿轮进行旋转,通过第一锥齿轮的旋转,从而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锥齿轮的转动,由于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齿轮同轴设置,从而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废热回收箱和第二废热回收箱的内部底端均设有两个与所述绞龙契合的凹槽,在本发明中,通过凹槽聚拢沉淀的水垢,以便于水垢经过槽体内的绞龙的推动。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废热回收箱和第二废热回收箱的底端均设有位于所述蛇形管底端的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安装有多个导电陶瓷,在本发明中,通过空腔容纳导电陶瓷,导电陶瓷工作时,导电陶瓷将功率超声频源的声能转换成机械振动,以通过第一废热回收箱和第二废热回收箱的底端内壁将超声波辐射到箱体内的热水中,从而从箱体底部进行超声波清洗。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废热回收箱和第二废热回收箱的内部顶端均设有超声波发生器,在本发明中,通过超声波发生器的工作,以从第一废热回收箱和第二废热回收箱的顶部进行超声波清洗。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废热回收箱中的蛇形管的入气端连接有分支管,所述分支管远离所述蛇形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废热回收箱中的蛇形管的入气端相连接,在本发明中,通过分支管,以使废气可以不经过第一废热回收箱中的蛇形管便进入到第二废热回收箱中的蛇形管内。

14、进一步的,所述分支管的两端均设有阀门,在本发明中,分支管通过阀门控制废气的流向。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6、其一,本发明能够增加回收箱内水体与蛇形管内船舶废气所产生的热量之间的交换效率,以提高回收效果,具体为:通过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的啮合,从而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以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通过第一齿轮的转动,从而带动与其相连接的导热套,通过导热套的转动,从而带动导热套上的散热鳍片进行转动,以通过散热鳍片围绕导热套轴线的转动扰动第一废热回收箱或第二废热回收箱内的水流,以使箱体内水流与散热鳍片均匀接触,从而提高导热效率。

17、其二,本发明通过空腔容纳导电陶瓷,导电陶瓷工作时,导电陶瓷将功率超声频源的声能转换成机械振动,以通过第一废热回收箱和第二废热回收箱的底端内壁将超声波辐射到箱体内的热水中,从而从箱体底部进行超声波清洗,通过绞龙的转动推动第一废热回收箱或第二废热回收箱底端堆积的水垢,使得水垢能够集中排出。

18、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船舶废热回收系统,包括第一废热回收箱(10)以及设于第一废热回收箱(10)一侧的第二废热回收箱(2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废热回收箱(10)和第二废热回收箱(20)之间通过输气管(30)相连接,所述第一废热回收箱(10)和第二废热回收箱(20)的内部均设有与所述输气管(30)相连接的导热机构(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废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43)包括套设于所述蛇形管(41)底端的动力箱(431),设于所述动力箱(431)内部、且套设于所述导热套(421)底端外表面的多个第一齿轮(435),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齿轮(435)之间相互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舶废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43)还包括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于动力箱(431)内部的两个第二齿轮(432),所述第二齿轮(432)与相邻所述第一齿轮(435)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船舶废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43)还包括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废热回收箱(10)的底端、且以所述蛇形管(41)外中心轴对称设置的绞龙(433),所述绞龙(433)延伸至外部的一端连接有电机(434),所述电机(434)安装于所述第一废热回收箱(10)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船舶废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绞龙(433)的一端外表面套设有遮挡罩(4331),所述遮挡罩(4331)的内部设有套设于所述绞龙(433)外表面的第一锥齿轮(4332),所述第一锥齿轮(4332)的上表面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4333),所述第二锥齿轮(4333)通过转轴与所述动力箱(431)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齿轮(435)同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船舶废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废热回收箱(10)和第二废热回收箱(20)的内部底端均设有两个与所述绞龙(433)契合的凹槽(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废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废热回收箱(10)和第二废热回收箱(20)的底端均设有位于所述蛇形管(41)底端的空腔(12),所述空腔(12)的内部安装有多个导电陶瓷(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废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废热回收箱(10)和第二废热回收箱(20)的内部顶端均设有超声波发生器(1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废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废热回收箱(10)中的蛇形管(41)的入气端连接有分支管(15),所述分支管(15)远离所述蛇形管(4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废热回收箱(20)中的蛇形管(41)的入气端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船舶废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管(15)的两端均设有阀门(16)。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舶废热回收系统,包括第一废热回收箱以及设于第一废热回收箱一侧的第二废热回收箱,所述第一废热回收箱和第二废热回收箱之间通过输气管相连接,所述第一废热回收箱和第二废热回收箱的内部均设有与所述输气管相连接的导热机构;所述第一废热回收箱中的导热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输气管的一端、且安装于所述第一废热回收箱内部的蛇形管,连接于所述蛇形管外部的散热组件,以及连接于所述蛇形管底端的动力组件。本发明能够增加回收箱内水体与蛇形管内船舶废气所产生的热量之间的交换效率,以提高回收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池,曹康,吴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庆万航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