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干法水泥窑排放窑尾预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38490发布日期:2023-12-21 10:47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干法水泥窑排放窑尾预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窑尾预热,具体为一种新型干法水泥窑排放窑尾预热系统。


背景技术:

1、干法窑又可分为中空式窑、余热锅炉窑、悬浮预热器窑和悬浮分解炉窑。70年代前后,发展了一种可大幅度提高回转窑产量的煅烧工艺──窑外分解技术。其特点是采用了预分解窑,它以悬浮预热器窑为基础,在预热器与窑之间增设了分解炉。在分解炉中加入占总燃料用量50~60%的燃料,使燃料燃烧过程与生料的预热和碳酸盐分解过程,从窑内传热效率较低的地带移到分解炉中进行,生料在悬浮状态或沸腾状态下与热气流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传热效率,使生料在入窑前的碳酸钙分解率达80%以上,达到减轻窑的热负荷,延长窑衬使用寿命和窑的运转周期,在保持窑的发热能力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产量的目的。

2、例如目前已经存在的技术方案,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310740482.x公开了一种还原窑尾煤预热装置,包括:预热室,设于链篦机预热段出口侧;所述预热室内部设有容纳窑尾煤的空间,前侧设有烟气入口,后侧设有烟气出口,底部的排料端位于链篦机的篦板上方并设有窑尾煤排料装置;烟气收集室,位于所述预热室后侧,并通过所述烟气出口与预热室相连通;抽烟机,设于所述烟气收集室之外,用于抽取烟气收集室内的烟气。窑尾预热器就是利用锅炉尾部烟道中的烟气通过内部的散热片将进入锅炉前的空气预热到一定温度的受热面。用于提高锅炉的热交换性能,降低能量消耗。

3、这样的热交换方式,散热片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不足,对于空气的加热效果不佳,影响空气的预热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干法水泥窑排放窑尾预热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散热片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不足,对于空气的加热效果不佳,影响空气的预热质量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干法水泥窑排放窑尾预热系统,包括:

3、中空的热交换管,所述热交换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排放物接口和输出口,所述热交换管、排放物接口和输出口之间连通;

4、换热盒,所述换热盒位于热交换管的内腔,所述换热盒为中空的盒体状,所述换热盒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换热盒的连接孔上连接有连接管,所述换热盒两侧壁上的连接管均延伸至热交换管的外侧,两侧的所述连接管分别作为进气管和出气管;

5、所述出气管与干法水泥窑进气端连接。

6、优选的,所述排放物接口和输出口的内腔直径相同,且排放物接口和输出口的内腔直径均小于热交换管的内腔直径。

7、优选的,所述排放物接口和输出口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热交换管之间可拆卸连接。

8、优选的,该新型干法水泥窑排放窑尾预热系统还包括集中管,所述集中管为中空的长条盒装,所述集中管设置两个,且两个集中管分别与两侧的连接管位置相对应,所述集中管上开设有与连接管配合连接的连接孔位,所述集中管上设置有连接接口。

9、优选的,所述集中管上的连接孔位、连接接口位于集中管相对的两侧壁上。

10、优选的,两侧所述集中管上的连接接口设置在相背的一侧,所述两侧所述集中管上的连接接口分别连接有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所述第一接管、第二接管分别作为空气进入端和空气输出端,所述空气输出端与干法水泥窑进气端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换热盒为金属铜材质,且换热盒之间称前后交错式安装。

12、优选的,所述换热盒的前后外表面与热交换管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且换热盒的表面设置有均匀排布的翅片。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4、1)通过将换热盒置于热交换管的内部,在不影响热交换管内的尾气正常流动的同时,促进热交换管与尾气之间的热交换,从而能够提高热量的利用率,换热盒直接置于热交换管的内部,对换热盒起到保护作用;

15、2)通过多个内置的换热盒设计方式,热交换管将换热盒包覆起来,对换热盒保护,通过换热盒的设置,将热交换管内部的高温尾气温度降低,是的尾气输出后不会造成周围环境温度过高,且能够对回收的热量重新利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干法水泥窑排放窑尾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干法水泥窑排放窑尾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物接口(3)和输出口(2)的内腔直径相同,且排放物接口(3)和输出口(2)的内腔直径均小于热交换管(1)的内腔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干法水泥窑排放窑尾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物接口(3)和输出口(2)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热交换管(1)之间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干法水泥窑排放窑尾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新型干法水泥窑排放窑尾预热系统还包括集中管(5),所述集中管(5)为中空的长条盒装,所述集中管(5)设置两个,且两个集中管(5)分别与两侧的连接管(4)位置相对应,所述集中管(5)上开设有与连接管(4)配合连接的连接孔位(6),所述集中管(5)上设置有连接接口(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干法水泥窑排放窑尾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管(5)上的连接孔位(6)、连接接口(7)位于集中管(5)相对的两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干法水泥窑排放窑尾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集中管(5)上的连接接口(7)设置在相背的一侧,所述两侧所述集中管(5)上的连接接口(7)分别连接有第一接管(8)和第二接管(11),所述第一接管(8)、第二接管(11)分别作为空气进入端和空气输出端,所述空气输出端与干法水泥窑进气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干法水泥窑排放窑尾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盒(9)为金属铜材质,且换热盒(9)之间称前后交错式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干法水泥窑排放窑尾预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盒(9)的前后外表面与热交换管(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且换热盒(9)的表面设置有均匀排布的翅片。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窑尾预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干法水泥窑排放窑尾预热系统,包括:中空的热交换管,所述热交换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排放物接口和输出口,所述热交换管、排放物接口和输出口之间连通;换热盒,所述换热盒位于热交换管的内腔,所述换热盒为中空的盒体状,所述换热盒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换热盒的连接孔上连接有连接管,所述换热盒两侧壁上的连接管均延伸至热交换管的外侧,两侧的所述连接管分别作为进气管和出气管。通过将换热盒置于热交换管的内部,在不影响热交换管内的尾气正常流动的同时,促进热交换管与尾气之间的热交换,从而能够提高热量的利用率,换热盒直接置于热交换管的内部,对换热盒起到保护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杨开展,李冬,张继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瑞集团萧县水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