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膛窑支撑拱耐材加固修复改进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14509发布日期:2023-04-29 23:46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膛窑支撑拱耐材加固修复改进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双膛窑修复改进,具体涉及一种双膛窑支撑拱耐材加固修复改进机构。


背景技术:

1、双膛窑由两个结构相同的窑膛构成。两个窑膛均是主窑膛,在工作时,一个煅烧,另一个蓄热,相对传统石灰竖窑而言,加强料预热效果。具有节能降耗、高产、环保、煅烧质量高等优点。两窑膛在煅烧带的下部设有环形通道及连接通道,窑内煅烧产生的废气通过环形通道及连接通道交替流通,以实现两窑膛煅烧和蓄热的切换,环形烟道由内墙及外墙两重环形砌体构成,内墙除要承受石灰的冲击和磨损,还要防止窑膛内部与环形烟道因压力差而产生窜漏现象。现如今,双膛竖窑有两种主流的通道内墙承托结构,一是牛腿支撑结构,二是悬挂缸吊挂结构。现有的双膛窑采用的是牛腿支撑结构,即每个窑膛的冷却带环向均布10个牛腿,牛腿之间发券起拱形成环形支撑用来承托通道内墙。因而牛腿支撑拱一旦发生偏移或下沉,会连带导致通道内墙的松动,降低内墙的整体强度及气密性。所以通道的拱券支撑是双膛窑窑体结构中极为重要的部位之一。

2、现有企业使用的双膛窑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多个支撑拱出现下沉、烧损和外移现象,现有修复改进,需要拆除膛窑外壁进行修复,其修复时间较长,其更耗时耗力,影响其企业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不足与缺陷,提供一种双膛窑支撑拱耐材加固修复改进机构,本修复改进机构的结构更为简单,施工更为简单有效,在施工完成后更为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稳定性好,可靠性高,能够快速有效解决支撑拱出现下沉、烧损和外移现象。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膛窑支撑拱耐材加固修复改进机构,它包括上横筋1、耐磨重质喷涂料2、陶瓷纤维毡3、加强横筋4、刚玉钢纤维浇注料5、l型筋6、下横筋7、膛窑主体8,所述下横筋7插接在膛窑主体8上,下横筋7与l型筋6的下方相连接,且l型筋6与下横筋7均设置在刚玉钢纤维浇注料5内,l型筋6的上方连接其上横筋1与加强横筋4,且耐磨重质喷涂料2设置在l型筋6的上方,耐磨重质喷涂料2的外层喷涂有陶瓷纤维毡3。

3、进一步的,所述下横筋7设有至少两个,且等距插接至膛窑主体8上。

4、进一步的,所述上横筋1、加强横筋4、l型筋6及下横筋7均采用0cr25ni20耐热不锈钢筋制造。

5、进一步的,所述陶瓷纤维毡3的厚度为6mm。

6、进一步的,所述刚玉钢纤维浇注料5浇筑在膛窑主体8的下方。

7、进一步的,所述上横筋1设有若干个,且均设置在l型筋6的左侧。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修复改进机构的结构更为简单,施工更为简单有效,在施工完成后更为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稳定性好,可靠性高,能够快速有效解决支撑拱出现下沉、烧损和外移现象。



技术特征:

1.一种双膛窑支撑拱耐材加固修复改进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横筋(1)、耐磨重质喷涂料(2)、陶瓷纤维毡(3)、加强横筋(4)、刚玉钢纤维浇注料(5)、l型筋(6)、下横筋(7)、膛窑主体(8),所述下横筋(7)插接在膛窑主体(8)上,下横筋(7)与l型筋(6)的下方相连接,且l型筋(6)与下横筋(7)均设置在刚玉钢纤维浇注料(5)内,l型筋(6)的上方连接其上横筋(1)与加强横筋(4),且耐磨重质喷涂料(2)设置在l型筋(6)的上方,耐磨重质喷涂料(2)的外层喷涂有陶瓷纤维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膛窑支撑拱耐材加固修复改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筋(7)设有至少两个,且等距插接至膛窑主体(8)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膛窑支撑拱耐材加固修复改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筋(1)、加强横筋(4)、l型筋(6)及下横筋(7)均采用0cr25ni20耐热不锈钢筋制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膛窑支撑拱耐材加固修复改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纤维毡(3)的厚度为6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膛窑支撑拱耐材加固修复改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刚玉钢纤维浇注料(5)浇筑在膛窑主体(8)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膛窑支撑拱耐材加固修复改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筋(1)设有若干个,且均设置在l型筋(6)的左侧。


技术总结
一种双膛窑支撑拱耐材加固修复改进机构,它涉及双膛窑修复改进技术领域。它包括上横筋、耐磨重质喷涂料、陶瓷纤维毡、加强横筋、刚玉钢纤维浇注料、L型筋、下横筋、膛窑主体,下横筋插接在膛窑主体上,下横筋与L型筋的下方相连接,且L型筋与下横筋均设置在刚玉钢纤维浇注料内,L型筋的上方连接其上横筋与加强横筋,且耐磨重质喷涂料设置在L型筋的上方,耐磨重质喷涂料的外层喷涂有陶瓷纤维毡。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修复改进机构的结构更为简单,施工更为简单有效,在施工完成后更为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稳定性好,可靠性高,能够快速有效解决支撑拱出现下沉、烧损和外移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严镇辉,吴劲松,贺传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0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