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88107发布日期:2024-03-01 12:54阅读:19来源:国知局
板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1、目前,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上设置有冷媒进液孔、冷媒出液孔、热媒进液孔及热媒出液孔,多个换热板之间装配形成独立的冷媒流通通道和热媒流通通道,冷媒流通通道内的冷媒流经换热板的板面以与热媒流通通道内的热媒换热,进而实现了板式换热器的换热功能。

2、然而,由于冷媒进液孔和冷媒出液孔通常设置在换热板的同一侧,导致在换热板上流动的冷媒难以流向远离冷媒进液孔一侧的板面,进而导致换热板上冷媒的分布均匀性较差,换热板上容易出现传热“死区”,严重影响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板式换热器内的冷媒的分布均匀性较差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两个端板;换热板,设置在两个端板之间,换热板具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从冷媒进口排出的冷媒通过换热板的板面流入冷媒出口内;第一导流结构,设置在板面上且位于冷媒出口和冷媒进口之间,第一导流结构具有第一导流面,第一导流面朝向冷媒进口且相对于冷媒出口靠近冷媒进口设置;其中,换热板具有基准面,基准面与换热板的两个短边之间的距离一致,第一导流面与基准面之间所呈夹角a满足:-20°≤a≤70°。

3、进一步地,换热板的第一长边靠近冷媒进口设置,换热板的第二长边相对于第一长边远离冷媒进口设置,第一导流结构的第一端延伸至第一长边上,第一导流结构的第二端与第二长边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4、进一步地,第一导流结构的第一端与冷媒进口的中心之间具有距离lc,距离lc与冷媒进口的直径d之间满足:lc≥1.5d。

5、进一步地,第一导流结构长度l与第一导流结构在基准面上的投影长度l’之间满足:l’=l*cosa,投影长度l’与换热板的宽度lw之间满足:1/4lw≤l’≤4/5lw。

6、进一步地,第一导流结构为平板,第一导流面为平板的板面。

7、进一步地,第一导流结构为弧形板,弧形板朝向冷媒进口凸出;或者,弧形板朝向背离冷媒进口的一侧凸出。

8、进一步地,第一导流结构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子第一导流结构,各子第一导流结构具有子第一导流面,全部子第一导流面共面且形成第一导流面。

9、进一步地,板式换热器还包括:第二导流结构,设置在换热板上,第二导流结构位于第一导流结构和冷媒出口之间,第二导流结构具有第二导流面,第二导流面朝向冷媒进口设置。

10、进一步地,第二导流结构为一个;或者,第二导流结构为多个,多个第二导流结构沿换热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沿冷媒进口至冷媒出口的方向上,多个第二导流结构的长度逐渐减小。

11、进一步地,第一导流结构的第二端的端面为弧形面。

12、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板式换热器的两个端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换热板,换热板具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从冷媒进口排出的冷媒通过换热板的板面流入冷媒出口内,第一导流结构设置在板面上且位于冷媒出口和冷媒进口之间,第一导流结构的第一导流面朝向冷媒进口且相对于冷媒出口靠近冷媒进口设置,以对经由冷媒进口排出的冷媒进行导流。其中,换热板的基准面与换热板的两个短边之间的距离一致,第一导流面与基准面之间所呈夹角a满足:-20°≤a≤70°,以提升第一导流结构的导流效果。这样,在板式换热器的运行过程中,经由冷媒进口排出的冷媒沿第一导流结构的第一导流面流向换热板远离冷媒进口一侧的板面,直至冷媒与换热板的侧边碰撞后再流向换热板的全部板面,进而消除了换热板上的传热“死区”、增大了换热板的有效换热面积、提升了冷媒的分布均匀性,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板式换热器内的冷媒的分布均匀性较差的问题,提升了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同时,经第一导流面导流后的冷媒能够流经更大面积的板面以进行更加充分地换热,进而提升了冷媒的利用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20)的第一长边(24)靠近所述冷媒进口(21)设置,所述换热板(20)的第二长边(25)相对于所述第一长边(24)远离所述冷媒进口(21)设置,所述第一导流结构(30)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长边(24)上,所述第一导流结构(3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长边(25)之间具有预设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结构(30)的第一端与所述冷媒进口(21)的中心之间具有距离lc,所述距离lc与所述冷媒进口(21)的直径d之间满足:lc≥1.5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结构(30)长度l与所述第一导流结构(30)在所述基准面(26)上的投影长度l’之间满足:l’=l*cosa,所述投影长度l’与所述换热板(20)的宽度lw之间满足:1/4lw≤l’≤4/5lw。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结构(30)为平板,所述第一导流面(31)为所述平板的板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结构(30)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朝向所述冷媒进口(21)凸出;或者,所述弧形板朝向背离所述冷媒进口(21)的一侧凸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结构(3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子第一导流结构(32),各所述子第一导流结构(32)具有子第一导流面(321),全部所述子第一导流面(321)共面且形成所述第一导流面(3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结构(30)的第二端的端面为弧形面。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包括:两个端板;换热板,设置在两个端板之间,换热板具有冷媒进口和冷媒出口,从冷媒进口排出的冷媒通过换热板的板面流入冷媒出口内;第一导流结构,设置在板面上且位于冷媒出口和冷媒进口之间,第一导流结构具有第一导流面,第一导流面朝向冷媒进口且相对于冷媒出口靠近冷媒进口设置;其中,换热板具有基准面,基准面与换热板的两个短边之间的距离一致,第一导流面与基准面之间所呈夹角a满足:‑20°≤a≤70°。本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板式换热器内的冷媒的分布均匀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赵树男,李华松,郑雅欣,李斌,郭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2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