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加热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气体加热器。
背景技术:
1、在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过程中,需要对物料进行烧结处理,在此过程中,往往需要向烧结设备内通入加热气体,比如空气、氧气或氮气等气体。
2、现有的气体加热器主要通过控制元件控制加热元件进行气体加热工作,但是现有的气体加热器能源转换效率低,无法及时的控制加热元件在工作状态和休息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导致在未进气时,加热元件仍会工作,如果持续时间过长还会导致加热元件烧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加热器,其不仅提高能源转换效率,还能有效防止加热元件被烧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体加热器,包括:外壳、第一加热元件、第二加热元件、流量计、第一测温装置、第二测温装置和控制元件;
3、所述外壳的外周面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4、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间隔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且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分别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两端;
5、所述流量计设于所述出气口或所述进气口,用于检测气体流速;
6、所述第一测温装置和所述第二测温装置均位于所述外壳内部,且分别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两端,用于实时检测所述外壳的两端的温度;
7、所述第一加热元件、所述第二加热元件、所述流量计、所述第一测温装置和所述第二测温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元件电连接。
8、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分别设于所述外壳的两端,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一测温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二测温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底座上,通过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固定所述外壳和所述外壳内部的其他结构。
9、优选的,包括两个所述控制元件,两个所述控制元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底座的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一测温装置电连接,位于所述第二底座的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二测温装置电连接,所述流量计与其中一个所述控制元件电连接,通过设置两个所述控制元件,能够更快捷地控制其他装置。
10、优选的,所述控制元件上还设有耐高温的密封膜,用于避免所述控制元件被所述第一加热元件或所述第二加热元件烧毁。
11、优选的,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加热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加热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之间设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将所述外壳的内部分隔为多个加热通道,各所述加热通道通过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相连通,因此气体在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到所述外壳内部后,只能够沿着所述加热通道进行流动,进而延长了气体在该装置内的加热时间,使得气体加热地更加充分,提高气体的加热效果。
12、优选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多个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各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各所述第二加热元件交替排列设置,通过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来增加气体与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气体的加热效果。
13、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侧壁设有保温层,通过设置保温层来保证所述外壳内部的温度不会流失,减少能源浪费。
14、优选的还包括多个导流板,各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且其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两侧内壁上,通过导流板来延长气体在所诉外壳内部的滞留时间,进而提高气体的加热效果。
15、优选的,所述控制元件为可控硅,通过可控硅能够更好的控制其他装置,实现用小功率所述控制元件控制大功率设备的功能。
16、优选的,所述第一测温装置和所述第二测温装置为热电偶或温度计,以更加精准的获取所述外壳两端的温度信息,并及时反馈至所述控制元件。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气体加热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通过在外壳的内部设置第一测温装置和第二测温装置,以检测外壳两端的实时温度,当第一测温装置或第二测温装置检测到的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或者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元件能够及时地控制第一加热元件和第二加热元件降低功率或者提高功率,使得外壳内部的温度能够处于动态平衡,进而使得气体能够被充分加热,提高该装置的能源转换效率,除此之外,该装置还在出气口或进气口设置有流量计,以检测是否有气体进入或流出,当没有气体进入或者流出时,控制元件能够及时地将加热元件关闭,防止加热元件因持续加热时间过长而导致降低其使用寿命。
1.一种气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第一加热元件、第二加热元件、流量计、第一测温装置、第二测温装置和控制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分别设于所述外壳的两端,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一测温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二测温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底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所述控制元件,两个所述控制元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其中位于所述第一底座的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一测温装置电连接,位于所述第二底座的所述控制元件与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二测温装置电连接,所述流量计与其中一个所述控制元件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上还设有耐高温的密封膜,用于避免所述控制元件被所述第一加热元件或所述第二加热元件烧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加热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设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二加热元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之间设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将所述外壳的内部分隔为多个加热通道,各所述加热通道通过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多个所述第二加热元件,各所述第一加热元件和各所述第二加热元件交替排列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设有保温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导流板,各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且其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两侧内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元件为可控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温装置和所述第二测温装置为热电偶或温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