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串联管壳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40394发布日期:2023-08-05 23:00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上下串联管壳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的,具体而言,涉及上下串联管壳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1、换热器是一种将热介质的部分能量传递给冷介质的设备,其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食品、电力及暖通等多个领域的工业生产中。

2、管壳式换热器包括管壳与换热管,换热管设于管壳内,换热管通入热介质而管壳通入冷介质,或者,换热管通入冷介质而管壳通入热介质,热介质与冷介质之间的热量通过换热管的管壁传导,从而实现热介质与冷介质的热交换。

3、现有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管与管壳的长度较短,减少了热介质与冷介质进行热交换的换热时间,从而降低了换热效率;而较长的管壳或换热管增加了设备的占用平面空间大,且长度过长容易导致搬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上下串联管壳式换热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管壳式换热器在换热过程中存在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上下串联管壳式换热器,包括顶部换热器以及底部换热器,所述顶部换热器位于底部换热器上方,且两者之间通过连通管串联连通;所述顶部换热器上设有供冷介质进入的冷进管以及供热介质排出的热出管;所述底部换热器上设有供冷介质排出的冷出管以及供热介质进入的热进管,所述热进管与热出管之间通过热流道连通;所述冷出管与冷进管之间通过冷流道连通;

3、所述顶部换热器与底部换热器的底部分别设有多个排出凝结液体的排凝管,多个所述排凝管分别沿着顶部换热器与底部换热器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排凝管与热流道连通;所述底部换热器上设有回油管,所述回油管与冷流道连通。

4、进一步的,所述连通管包括热连接管以及冷连接管,所述冷连接管和热连接管之间相对布置,所述热连接管和冷连接管分别将顶部换热器与底部换热器相互连通。

5、进一步的,所述顶部换热器包括顶部引流管箱和顶部导流管箱以及顶部管壳,所述顶部引流管箱和顶部导流管箱分别抵接在顶部管壳的两端;

6、所述底部换热器包括底部引流管箱和底部导流管箱以及底部管壳,所述底部引流管箱和底部导流管箱分别抵接在底部管壳的两端;所述底部管壳与顶部管壳之间通过热连接管连通;所述顶部导流管箱与底部导流管箱之间通过冷连接管连通。

7、进一步的,所述冷进管位于顶部引流管箱上;所述冷出管位于底部引流管箱上;所述冷进管与冷出管之间通过冷连接管连通;所述回油管位于底部引流管箱上;

8、所述热出管位于顶部管壳上;所述热进管位于底部管壳上;所述热出管与热进管之间通过热连接管连通。

9、进一步的,所述冷出管与回油管在底部引流管箱上呈上下相对布置。

10、进一步的,所述顶部管壳和底部管壳中分别设有多个供冷介质流通的换热管,多个所述换热管之间通过多个管板连接,多个所述管板分别封堵在顶部管壳和底部管壳的两端的内侧壁上;

11、当所述顶部引流管箱通过多个换热管与顶部导流管箱相连通,所述顶部导流管箱通过冷连接管与底部导流管箱连通,所述底部导流管箱通过多个换热管与底部引流管箱连通,形成所述冷流道;

12、所述顶部管壳的内侧壁与换热管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隔区域形成有上流道;所述底部管壳的内侧壁与换热管的外侧壁之间的间隔区域形成有下流道,所述下流道和上流道中分别设有多个供热介质流通的折流板,多个所述折流板分别呈上下错开间隔布置在下流道和上流道的内侧壁上;

13、当所述上流道和下流道之间通过热连接管连通时,形成所述热流道。

14、进一步的,所述顶部引流管箱与底部导流管箱内分别设有引导油液流向的引流板,所述引流板分别位于顶部引流管箱与底部导流管箱的内部下,所述引流板呈倾斜状布置。

15、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排凝管分别沿着顶部管壳与底部管壳的底部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16、进一步的,所述回油管上设有连通或关闭回油管中油液进入压缩机的调节阀门。

17、进一步的,所述顶部换热器与底部换热器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架连接,多个所述连接架沿着顶部换热器与底部换热器之间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底部换热器上设有支撑架。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下串联管壳式换热器,顶部换热器和底部换热器之间通过连通管串联连通,增加了热介质与冷介质分别在热流道和冷流道流动的时间,进而提高了热交换的换热时间,通过多个排凝管能够将顶部换热器与底部换热器内热介质经过时结成的液体排出,避免液体在换热器内停留时间长导致结霜甚至结冰从而造成换热器损坏,解决了管壳式换热器在换热过程中存在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上下串联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换热器以及底部换热器,所述顶部换热器位于底部换热器上方,且两者之间通过连通管串联连通;所述顶部换热器上设有供冷介质进入的冷进管以及供热介质排出的热出管;所述底部换热器上设有供冷介质排出的冷出管以及供热介质进入的热进管,所述热进管与热出管之间通过热流道连通;所述冷出管与冷进管之间通过冷流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串联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包括热连接管以及冷连接管,所述冷连接管和热连接管之间相对布置,所述热连接管和冷连接管分别将顶部换热器与底部换热器相互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串联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换热器包括顶部引流管箱和顶部导流管箱以及顶部管壳,所述顶部引流管箱和顶部导流管箱分别抵接在顶部管壳的两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下串联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进管位于顶部引流管箱上;所述冷出管位于底部引流管箱上;所述冷进管与冷出管之间通过冷连接管连通;所述回油管位于底部引流管箱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下串联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出管与回油管在底部引流管箱上呈上下相对布置。

6.如权利要求3至4任一项所述的上下串联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管壳和底部管壳中分别设有多个供冷介质流通的换热管,多个所述换热管之间通过多个管板连接,多个所述管板分别封堵在顶部管壳和底部管壳的两端的内侧壁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下串联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引流管箱与底部导流管箱内分别设有引导油液流向的引流板,所述引流板分别位于顶部引流管箱与底部导流管箱的内部下,所述引流板呈倾斜状布置。

8.如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上下串联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排凝管分别沿着顶部管壳与底部管壳的底部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9.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上下串联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上设有连通或关闭回油管中油液进入压缩机的调节阀门。

10.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上下串联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换热器与底部换热器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架连接,多个所述连接架沿着顶部换热器与底部换热器之间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底部换热器上设有支撑架。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上下串联管壳式换热器,包括顶部换热器以及底部换热器,且两者之间通过连通管串联连通;热进管与热出管之间通过热流道连通;冷出管与冷进管之间通过冷流道连通;顶部换热器与底部换热器的底部分别设有多个排凝管;顶部换热器和底部换热器之间通过连通管串联连通,增加了热介质与冷介质分别在热流道和冷流道流动的时间,进而提高了热交换的换热时间,通过多个排凝管能够将顶部换热器与底部换热器内热介质经过时结成的液体排出,避免液体在换热器内停留时间长导致结霜甚至结冰从而造成换热器损坏,解决了管壳式换热器在换热过程中存在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万玖聪,官建成,程平,杜元新,张远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奥图威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