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废蒸汽收集的乏汽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60463发布日期:2023-12-14 05:02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废蒸汽收集的乏汽箱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蒸汽回收,具体是指一种用于废蒸汽收集的乏汽箱。


背景技术:

1、在生活垃圾处理厂,生活废水经过沉淀、过滤、脱水等工序后,会产生大量污泥,污泥需经过污泥干化机进行干燥固化,可用于干化焚烧、制复合肥以及无公害填埋等。污泥干化机的原理是利用有一定压力的蒸气的热量,将污泥中的水分进一步提取,使其水分含量由80%降低至10-30%,形成干化污泥,使用后的废蒸汽包含很多污泥中的水分、杂质等,直接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大,需收集后进一步处理。

2、然而对废蒸汽进行收集处理时缺少对于废蒸汽热量的回收利用,造成热能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困难,提供一种能够对废蒸汽的热能进行回收并利用的一种用于废蒸汽收集的乏汽箱。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用于废蒸汽收集的乏汽箱,包括:

4、底座板,上侧左部固定有汽箱,上侧右部固定有储水罐,所述汽箱的左侧设有进气管,且顶部设有出气管;

5、布气结构,设置在汽箱的内左侧,且与进气管相连通;

6、余热利用结构,设置在汽箱的内侧;

7、水泵,固定在储水罐的顶部,所述水泵的进水口处与汽箱的底部右侧通过输水管相连通,出水口处与储水罐的内部相连通。

8、作为改进,所述布气结构包括布气管和若干个喷气头,所述布气管固定在汽箱的内左侧壁上,且与进气管相连通,所述喷气头沿布气管的轴向均匀分布,且分别朝向汽箱的内部。能够将废蒸汽多方位的喷入汽箱内,从而增大废蒸汽与余热利用结构的换热效率。

9、作为改进,所述余热利用结构包括螺旋设置于汽箱内部的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内部流通有冷水,且冷凝管的顶部贯穿汽箱的顶部,底部贯穿汽箱的左侧下部。能够从废蒸汽中吸热,使得废蒸汽冷凝成液体,螺旋设置的冷凝管能够增大冷水与废蒸汽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冷水吸热效果,充分利用废蒸汽中的热能。

10、作为改进,所述汽箱的底部右侧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储水罐的顶部设有与液位传感器电性连接的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与水泵电性连接。能够将汽箱底部的废蒸汽冷凝水的液位信息传输至单片机,并在汽箱底部的废蒸汽冷凝水液位较高时,通过单片机控制启动水泵,将汽箱中的水输送至储水箱的内部以进行回收利用。

11、作为改进,所述储水罐的底部右侧设有带有阀门的出水管。能够将收集的水排出至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利用。

12、作为改进,所述布气管和冷凝管距离汽箱的内底部留有一定的距离,所述液位传感器位于布气管与冷凝管的下方。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新型设有余热利用结构,能够将废蒸汽收集起来,并通过余热利用结构充分吸收利用废蒸汽中的热能,从而解决对废蒸汽进行收集处理时缺少对于废蒸汽热量的回收利用而造成热能浪费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废蒸汽收集的乏汽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废蒸汽收集的乏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结构包括布气管(8)和若干个喷气头(9),所述布气管(8)固定在汽箱(2)的内左侧壁上,且与进气管(4)相连通,所述喷气头(9)沿布气管(8)的轴向均匀分布,且分别朝向汽箱(2)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废蒸汽收集的乏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结构包括螺旋设置于汽箱(2)内部的冷凝管(10),所述冷凝管(10)的内部流通有冷水,且冷凝管(10)的顶部贯穿汽箱(2)的顶部,底部贯穿汽箱(2)的左侧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废蒸汽收集的乏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汽箱(2)的底部右侧设有液位传感器(11),所述储水罐(3)的顶部设有与液位传感器(11)电性连接的单片机(12),所述单片机(12)与水泵(6)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废蒸汽收集的乏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罐(3)的底部右侧设有带有阀门的出水管(1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废蒸汽收集的乏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管(8)和冷凝管(10)距离汽箱(2)的内底部留有一定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废蒸汽收集的乏汽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传感器(11)位于布气管(8)与冷凝管(10)的下方。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废蒸汽收集的乏汽箱,包括:底座板,上侧左部固定有汽箱,上侧右部固定有储水罐,所述汽箱的左侧设有进气管,且顶部设有出气管;布气结构,设置在汽箱的内左侧,且与进气管相连通;余热利用结构,设置在汽箱的内侧;水泵,固定在储水罐的顶部,所述水泵的进水口处与汽箱的底部右侧通过输水管相连通,出水口处与储水罐的内部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新型设有余热利用结构,能够将废蒸汽收集起来,并通过余热利用结构充分吸收利用废蒸汽中的热能,从而解决对废蒸汽进行收集处理时缺少对于废蒸汽热量的回收利用而造成热能浪费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郭广利,王志恒,任守斌,程建涛,王亚珍,梁明明,张立新,张荣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阳煤纳谷(山西)节能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