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模式流体温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57853发布日期:2023-06-14 21:56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模式流体温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流体温度控制,具体涉及一种多模式流体温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制氧机中多使用无油压缩机,此类压缩机是吸入空气,通过电机运转带动活塞对其进行压缩,将空气加压后,向排气管排除高温高压的制氧气体。通常压缩机在不同温度、湿度的各类环境中使用时,其压缩机的进气温湿度较高或者太低会影响空压机的使用性能,且压缩机处理后的制氧气体温度较高或者温度太低,也会影响氧气的生产以及分子筛、设备的使用寿命。

2、因此,如何能够对流经压缩机和分子筛的流体温度进行多种模式的控制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模式流体温度控制装置,通过切换模式,能够实现对进入使用端的流体进行温度控制。

2、使用端包括但不限于分子筛,即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使用场景不局限于制氧。

3、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4、一种多模式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流体座、散热管、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

5、所述流体座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流体座上设置有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一流体进口和第一流体出口,所述第一流体出口用于与压缩机进气管连接;所述流体座上设置有与第三通道连通的第三流体进口和第三流体出口,所述第三流体进口用于与压缩机出气管连接,所述第三流体出口用于与用气端连接;

6、所述第三通道的外侧可拆卸式设置有保温层;

7、所述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流体进口和第三流体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分别用于控制第三通道和散热管的开启或关闭。

8、本实用新型所述散热管与第三流体进口和第三流体出口构成第四通道,所述保温层采用现有保温技术,用于对第三通道进行保温处理,当在第三通道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时,第三通道为保温通道,当第三通道的外侧没有设置有保温层时,第三通道为无冷却通道。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管具有散热功能,即第四通道为冷却通道。

9、本实用新型所述用气端(使用端)可以是分子筛,所述流体可以是空气。

10、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的开启和关闭,能够实现控制经由压缩机压缩后的流体由第三通道或第四通道进入用气端。

11、本实用新型通过切换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或者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同时开启,可选在第三通道外侧是否设置保温层,多模式流体温度控制装置能实现4种模式切换。

12、进一步地,流体座内还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相互独立,所述流体座上设置有与第二通道连通的第二流体进口和第二流体出口,所述第二流体进口与第一流体出口之间通过管道连接,该管道上设置有用于对流体进行净化处理的净化装置,所述第二流体出口用于与压缩机进气管连接。

13、进一步地,净化装置包括过滤器。

14、进一步地,第一流体出口与压缩机进气管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流体出口与第二流体进口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流体出口与压缩机进气管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

1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通道,且第一流体出口与压缩机进气管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流体出口与第二流体进口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流体出口与压缩机进气管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即可根据需要选择是第一流体出口与压缩机进气管连接或第二流体出口与压缩机进气管连接,若流体无需除水除杂装置过滤或进行其他净化处理,可选择第一流体出口与压缩机的进气管连通,当流体需要净化时,将第二流体出口与压缩机进气管连接。

16、进一步地,第二流体进口和第二流体出口均为带螺纹的接头,保证气密性。

17、进一步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散热管的截面均为圆形。

18、进一步地,散热管为两端呈对称设置的盘管,盘管两端接口固定在所述流体座上。

19、上述的对称设置可以理解为盘管的两端置于同一侧,即盘管的两端均靠近流体座设置。

20、进一步地,散热管为铜管。

21、进一步地,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均为电磁阀。

22、进一步地,第一流体进口、第一流体出口、第三流体进口和第三流体出口均为带螺纹的接头,保证气密性。

2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24、1、本实用新型一种多模式流体温度控制装置,设置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独立的独立通道,方便安装与固定,非常适合集成于复杂的气路系统。

25、2、本实用新型一种多模式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可通过配置散热管、冷凝器(风扇、帕尔帖等)、气路切换阀、控制单元实现对流经压缩机和分子筛的流体温度进行多种模式的控制,特别适用于制氧机的各种专用场景,保证氧气生产效率的同时能延长制氧机中压缩机和分子筛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多模式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流体座(1)、散热管(3)、第一控制阀(21)和第二控制阀(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模式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座(1)内还设置有第二通道(12),所述第二通道(12)与第一通道(11)和第三通道(13)相互独立,所述流体座(1)上设置有与第二通道(12)连通的第二流体进口(121)和第二流体出口(122),所述第二流体进口(121)与第一流体出口(112)之间通过管道连接,该管道上设置有用于对流体进行净化处理的净化装置,所述第二流体出口(122)用于与压缩机进气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模式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装置包括过滤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模式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出口(112)与压缩机进气管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一流体出口(112)与第二流体进口(121)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二流体出口(122)与压缩机进气管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模式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体进口(121)和第二流体出口(122)均为带螺纹的接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模式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12)、第三通道(13)和散热管(3)的截面均为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模式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3)为两端呈对称设置的盘管,盘管两端接口固定在所述流体座(1)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模式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3)为铜管。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模式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21)和第二控制阀(22)均为电磁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模式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进口(111)、第一流体出口(112)、第三流体进口(131)和第三流体出口(132)均为带螺纹的接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流体温度控制领域,公开了一种多模式流体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流体座、散热管、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流体座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通道和第三通道,流体座上设置有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第一流体进口和第一流体出口,第一流体出口用于与压缩机进气管连接;所述流体座上设置有与第三通道连通的第三流体进口和第三流体出口,第三流体进口用于与压缩机出气管连接,第三流体出口用于与用气端连接;第三通道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流体进口和第三流体出口连接,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分别用于控制第三通道和散热管的开启或关闭。本技术通过切换模式,能够实现对进入用气端,例如分子筛的流体进行温度控制。

技术研发人员:蒲友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昶艾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