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凝汽器进汽室补水降温装置及凝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80273发布日期:2023-08-09 21:16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凝汽器进汽室补水降温装置及凝汽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厂汽轮机凝汽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凝汽器进汽室补水降温装置及凝汽器。


背景技术:

1、凝汽式汽轮机是现代火电站和核电站广泛采用的典型汽轮机。凝汽器是汽轮机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制造和运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汽轮机装置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凝汽器的主要作用,一是在汽轮机排汽口建立并维持高度真空,使蒸汽在汽轮机中膨胀到最低压力,增大蒸汽在汽轮机中的可用焓降,提高循环热效率;二是将汽轮机的排汽凝结成水,重新送回锅炉进行循环;三是汇集各种疏水,减少汽水损失。在正常运行中,汽轮机排汽在凝汽器内骤然凝结成水时,体积大为缩小,使凝汽器内形成高度真空。

2、保持凝汽器在最佳真空附近工作对汽轮发电机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凝汽器真空过低,不仅会引起蒸汽在机组中的有效焓降减小,循环热效率下降,还会导致汽轮机排汽温度升高,进而导致排汽缸变形和轴承中心改变所引起的振动等故障。在实际中,凝汽器真空降低还存在许多危害。凝结水中含氧量增加,最高超过100%时,凝结水系统设备和管道被腐蚀产生的氧化铁进入锅炉,将会腐蚀水冷壁、过热器等设备和管道。

3、提高凝汽器真空的传统做法(例如采用rccs强化换热技术;通过改造增加凝汽器换热面来提高传热效能;采用胶球在线清洗、高压水离线清洗、化学酸洗及在线机器人清洗等方法清除管壁结垢;采用电场强化冷凝传热技术提高凝汽器管壁传热性能)投资成本大,施工周期长,不太适用于已经投产的电厂。

4、专利文献cn213119048u提供了一种提高凝汽器真空的方案,即在凝汽器进汽室中安装管道和喷头,通过喷头补入除盐水的方式冷却汽轮机排汽口排出的汽水,提高凝汽器内真空,降低凝结水中含氧量。相对于传统做法,该方案成本更低,更容易施工,适用于已经投产的电厂。不过,在该方案中,喷头朝向与汽轮机排气方向相同,补入的除盐水与汽轮机排汽口排出的汽水之间为顺流换热,换热效果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凝汽器进汽室补水降温装置及凝汽器。

2、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凝汽器进汽室补水降温装置,包括设置在凝汽器进汽室内的补水管道,补水管道上设有喷头,所述喷头的朝向与汽轮机排气方向之间夹角大小大于90°。

4、进一步地,所述喷头的朝向与重力方向之间夹角大小大于90°。

5、进一步地,所述补水管道包括沿汽轮机排气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补水管道和第二补水管道,第一补水管道和第二补水管道均为环形结构,第一补水管道环绕第二补水管道设置,第一补水管道和第二补水管道上均设有至少两个喷头。

6、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供水管道和第二供水管道,第一供水管道与第一补水管道连通,第二供水管道与第二补水管道连通。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补水管道为方环形结构,第二补水管道为圆环形结构;第一补水管道包括四个直管部分和四个弯管部分,弯管部分的曲率半径为第一补水管道的管径的三倍以上。

8、进一步地,所述补水管道环绕凝汽器进汽室的中心区域设置,喷头向该中心区域倾斜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喷头的朝向与汽轮机排气方向之间夹角大小为150°。

10、进一步地,所述喷头包括喷头座和朝向不同的多个喷嘴,喷头座内设有一个主流道和多个次流道,喷嘴通过次流道与主流道连通;喷头座与补水管道螺纹连接固定,喷嘴与喷头座螺纹连接固定。

11、进一步地,所述喷头为雾化喷头,喷头还包括调整芯,调整芯设在喷嘴内,与喷嘴螺纹连接,喷嘴上设有出水口,调整芯上设有调整槽,调整槽朝向喷嘴出水口设置,用于调整调整芯在喷嘴内的位置。

12、一种凝汽器,包括凝汽器主体,凝汽器主体上设有进汽室,所述凝汽器还包括如前所述的凝汽器进汽室补水降温装置,所述补水管道和喷头位于进汽室内。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凝汽器进汽室补水降温装置的喷头朝向与汽轮机排气方向之间夹角大小大于90°,补入的除盐水与汽轮机排汽口排出的汽水之间为逆流换热,与顺流换热相比,换热效果更佳。



技术特征:

1.一种凝汽器进汽室补水降温装置,包括设置在凝汽器进汽室内的补水管道,补水管道上设有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的朝向与汽轮机排气方向之间夹角大小大于9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汽器进汽室补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的朝向与重力方向之间夹角大小大于9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凝汽器进汽室补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管道包括沿汽轮机排气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补水管道和第二补水管道,第一补水管道和第二补水管道均为环形结构,第一补水管道环绕第二补水管道设置,第一补水管道和第二补水管道上均设有至少两个喷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凝汽器进汽室补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供水管道和第二供水管道,第一供水管道与第一补水管道连通,第二供水管道与第二补水管道连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凝汽器进汽室补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水管道为方环形结构,第二补水管道为圆环形结构;第一补水管道包括四个直管部分和四个弯管部分,弯管部分的曲率半径为第一补水管道的管径的三倍以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汽器进汽室补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管道环绕凝汽器进汽室的中心区域设置,喷头向该中心区域倾斜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凝汽器进汽室补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的朝向与汽轮机排气方向之间夹角大小为15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凝汽器进汽室补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包括喷头座和朝向不同的多个喷嘴,喷头座内设有一个主流道和多个次流道,喷嘴通过次流道与主流道连通;喷头座与补水管道螺纹连接固定,喷嘴与喷头座螺纹连接固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凝汽器进汽室补水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为雾化喷头,喷头还包括调整芯,调整芯设在喷嘴内,与喷嘴螺纹连接,喷嘴上设有出水口,调整芯上设有调整槽,调整槽朝向喷嘴出水口设置,用于调整调整芯在喷嘴内的位置。

10.一种凝汽器,包括凝汽器主体,凝汽器主体上设有进汽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汽器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凝汽器进汽室补水降温装置,所述补水管道和喷头位于进汽室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厂汽轮机凝汽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凝汽器进汽室补水降温装置及凝汽器。所述凝汽器进汽室补水降温装置包括设置在凝汽器进汽室内的补水管道,补水管道上设有喷头,喷头的朝向与汽轮机排气方向之间夹角大小大于90°。所述凝汽器包括凝汽器主体和所述凝汽器进汽室补水降温装置,凝汽器主体上设有进汽室,补水管道和喷头位于进汽室内。本技术提供的凝汽器进汽室补水降温装置的喷头朝向与汽轮机排气方向之间夹角大小大于90°,补入的除盐水与汽轮机排汽口排出的汽水之间为逆流换热,与顺流换热相比,换热效果更佳。

技术研发人员:吴威宁,黄世清,任昌旻,孙晶晶,柯文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市政环能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