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
背景技术:
1、目前,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模式基本都采用了单一出风位置的方式,只能上出风或者下出风;采用这样的出风方式,无论是制冷还是制热模式时,出风方向大体是一样的,如果采用常规的下出风方式,会出现冷风在一定角度直吹人的情况。并且,从理论上来看,冷空气密度比热空气大,更适合上出风的方式;而人的脚部感温比头部感温高时,人的舒适度更好,因此热空气更适合下出风的方式。
2、相关技术中公开一种空调,散风组件设于空调出风口处,散风组件包括导风圈以及与导风圈相对设置的旋叶;制热模式下,控制装置控制旋叶沿第二方向转动以促进气流沿所述导风圈排出;暖足模式下,控制装置控制旋叶沿第一方向转动以限制气流沿导风圈排出,或控制所述旋叶的转速为零。
3、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4、相关技术中能够实现快速制热,以缓解空气温度分布不均的情况,但无法解决制冷模式下冷风直吹的问题,送风舒适性仍有待提高。
5、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以进一步提高空调的送风舒适性问题。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换热主体,包括换热壳体和设置于换热壳体内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壳体设置有换热出风口,用于吹出换热风;匀风臂,设有相连通的匀风进风口和匀风出风口;其中,所述匀风臂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换热出风口前侧,且所述匀风进风口与所述换热出风口相连通,换热风经所述匀风进风口进入所述匀风臂并从所述匀风出风口吹出。
4、可选地,匀风臂包括匀风壳体,匀风进风口和匀风出风口均设于匀风壳体,所述匀风出风口位于所述匀风壳体背离所述换热出风口的一侧。
5、可选地,沿气流从所述匀风出风口的流出方向,所述匀风出风口朝上倾斜。
6、可选地,匀风臂包括匀风壳体,匀风进风口和匀风出风口均设于匀风壳体,沿自上而下的方向,所述匀风壳体上设有所述匀风出风口的表面向前倾斜。
7、可选地,匀风臂包括匀风壳体,匀风进风口和匀风出风口均设于匀风壳体,所述匀风壳体上设有所述匀风进风口的表面朝向所述换热出风口设置。
8、可选地,匀风臂包括匀风壳体,匀风进风口和匀风出风口均设于匀风壳体,沿自上而下的方向,所述匀风壳体上设有所述匀风进风口的表面向前倾斜。
9、可选地,所述匀风进风口与所述换热主体的距离范围为10mm-25mm。
10、可选地,沿自上而下的方向,所述匀风臂向前倾斜。
11、可选地,所述匀风臂部分与所述换热出风口相对应,部分位于所述换热出风口上方。
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13、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14、匀风臂至少部分位于换热出风口前侧,换热出风口吹出的换热风经匀风进风口进入匀风臂并从换热出风口吹出,从而增大送风距离,提高送风舒适性。
15、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