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雨接头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27760发布日期:2023-07-20 11:23阅读:20来源:国知局
防雨接头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空调器,尤其涉及一种防雨接头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1、空调器通常设置有用于从外界吸入新风的新风管道,在一些应用场景下,例如外界雨水较大时,在吸入新风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夹杂大量的雨水,这些雨水进入空调器内部一方面容易对内部零部件造成损伤,另一方面会使得吹入室内的空气湿度较大,因此需要避免雨水经新风管道进入空调器。

2、相关技术中为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采用从管路的下部方向吸入新风而上部遮挡的方案,以尽可能避免雨水直接滴入管路。然而由于新风吸入的方向与新风在管道内流动的方向形成角度,不可避免地与管路内壁发生冲击而生风损,进而影响进风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防雨接头及空调器。

2、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防雨接头,用于设置在空调器的新风管的进风口处,所述防雨接头包括:

3、套管,侧壁开设有供新风进入的开口;

4、格栅,罩设在所述开口处并与所述套管的内壁形成沿轴向延伸的第一新风通道,所述格栅包括供新风从所述套管的侧向进入所述第一新风通道的侧向格栅和供新风从所述套管的轴向进入所述第一新风通道的轴向格栅。

5、可选地,所述套管的第一端设置有挡雨部,所述轴向格栅与所述挡雨部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新风通道,所述第二新风通道与所述第一新风通道沿轴向连通。

6、可选地,所述挡雨部到所述轴向格栅的直线距离占所述挡雨部到所述第一新风通道的出口的直线距离为25%-70%。

7、可选地,所述侧向格栅包括交错布置的多条横筋和多条纵筋,多条所述横筋的两端与所述套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止挡雨水沿所述横筋向所述套管内壁流动的止挡结构。

8、可选地,所述止挡部构造为台阶状。

9、可选地,多条所述横筋之前,和/或多条所述纵筋之间的间距为5㎜-16㎜。

10、可选地,所述格栅与所述套管为一体式结构。

11、可选地,所述套管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新风管可拆卸连接的配合部。

12、可选地,所述配合部配置为与所述新风管过盈配合连接。

13、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风机、新风管以及上述任意一项的防雨接头,所述防雨接头与所述新风管连接。

14、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提供的防雨接头在供新风进入的开口处设置格栅,格栅包括供新风从侧向进入第一新风通道的侧向格栅和供新风从轴向进入第一新风通道的轴向格栅,也即,至少有部分新风能够沿轴向进入第一新风通道,相较于相关技术使新风全部从侧向进入的方案,本公开使至少部分新风能够从轴向进入,减少了在第一新风通道内与套管内壁的冲击,从而起到减少风损的作用,进而提高进风效率。

1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技术特征:

1.一种防雨接头,用于设置在空调器的新风管的进风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雨接头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第一端设置有挡雨部,所述轴向格栅与所述挡雨部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新风通道,所述第二新风通道与所述第一新风通道沿轴向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雨部到所述轴向格栅的直线距离占所述挡雨部到所述第一新风通道的出口的直线距离为25%-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格栅包括交错布置的多条横筋和多条纵筋,多条所述横筋的两端与所述套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止挡雨水沿所述横筋向所述套管内壁流动的止挡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结构构造为台阶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雨接头,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横筋之间,和/或多条所述纵筋之间的间距为5㎜-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与所述套管为一体式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新风管可拆卸连接的配合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雨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配置为与所述新风管过盈配合连接。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新风管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雨接头,所述防雨接头与所述新风管连接。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一种防雨接头和空调器,防雨接头包括套管和格栅,其中,套管侧壁开设有供新风进入的开口,格栅罩设在开口处并与套管的内壁形成沿轴向延伸的第一新风通道,格栅包括供新风从套管的侧向进入第一新风通道的侧向格栅和供新风从套管的轴向进入第一新风通道的轴向格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至少部分新风能够从轴向进入,减少了新风在第一新风通道内与套管内壁的冲击,从而起到减少风损的作用,进而提高进风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余杰彬,黄鑫,李树云,彭光前,单联瑜,吴俊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