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压加热炉水蒸汽冷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29558发布日期:2023-08-25 00:03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常压加热炉水蒸汽冷凝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石油行业加热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常压加热炉水蒸汽冷凝装置。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油田面临的国际国内严峻形势,降本增效、节能降耗是绿色发展重点工作之一。在油田实行数字化无人值守井站的生产运行模式下,和之前运行模式相比较,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如无人井站加热炉水蒸汽蒸发量大造成炉内缺水无法第一时间补水的问题。加热炉运行中如果缺水会造成加热炉干烧,易引发着火爆炸,造成设备损坏和原油泄漏,而发生安全环保事件。

2、为此如何降低加热炉水蒸汽蒸发损失量,延长补水周期,降低用水成本及特车运输费用,减少员工劳动强度和频次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常压加热炉水蒸汽冷凝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加热炉水蒸汽蒸发量大炉内易缺水造成干烧有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常压加热炉水蒸汽冷凝装置,包括:外筒、内筒和遮挡伞;内筒设置在外筒底部,底端与加热炉大气连通口连接,遮挡伞设置在内筒上方。

4、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上方还开设有用于排放剩余水蒸汽的排放口。

5、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口位于外筒顶部中间位置。

6、优选地,所述内筒底部有丝扣,用于与加热炉大气连通口螺纹连接。

7、优选地,所述遮挡伞通过若干支撑柱固定在内筒上方。

8、优选地,所述支撑柱有三个,呈等间距分布连接遮挡伞和内筒。

9、优选地,所述支撑柱的高度为1.5~2.5cm。

10、优选地,所述遮挡伞的直径大于内筒的直径,小于外筒的内径。

11、优选地,所述遮挡伞的直径大于内筒的直径3~5cm。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常压加热炉水蒸汽冷凝装置,可以实现加热炉水蒸汽挥发量少的效果,具体为加热炉炉内水蒸汽在从内筒上升过程中接触到遮挡伞,水蒸汽流向改变,水蒸汽中的微小水分子互相碰撞,集结成大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滴落在外筒和内筒之间,外筒和内筒水位升高从内筒流进炉内,间接实现补水作用。本装置可以减少员工补水次数,提高加热炉炉水利用率,杜绝加热炉缺水干烧带来的安全隐患。

14、进一步地,外筒上方设置排放口,用于排放剩余水蒸汽。

15、进一步地,支撑柱的高度为1.5~2.5cm,防止从内筒上升的部分水蒸汽从三个支撑柱间隙逸出,从而能保证大部分水蒸汽汇聚到遮挡伞的内部。

16、进一步地,遮挡伞的直径大于内筒直径,便于遮挡伞伞内面上的水滴滴落在外筒和内筒之间。



技术特征:

1.一种常压加热炉水蒸汽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内筒(2)和遮挡伞(3);内筒(2)设置在外筒(1)底部,底端与加热炉大气连通口连接,遮挡伞(3)设置在内筒(2)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常压加热炉水蒸汽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上方还开设有用于排放剩余水蒸汽的排放口(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常压加热炉水蒸汽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口(4)位于外筒(1)顶部中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常压加热炉水蒸汽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2)底部有丝扣,用于与加热炉大气连通口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常压加热炉水蒸汽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伞(3)通过若干支撑柱(5)固定在内筒(2)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常压加热炉水蒸汽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5)有三个,呈等间距分布连接遮挡伞(3)和内筒(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常压加热炉水蒸汽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5)的高度为1.5~2.5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常压加热炉水蒸汽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伞(3)的直径大于内筒(2)的直径,小于外筒(1)的内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常压加热炉水蒸汽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伞(3)的直径大于内筒(2)的直径3~5c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常压加热炉水蒸汽冷凝装置,属于石油行业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外筒、内筒和遮挡伞;可以实现加热炉水蒸汽挥发量少的效果,具体为加热炉炉内水蒸汽在从内筒上升过程中接触到遮挡伞,水蒸汽流向改变,水蒸汽中的微小水分子互相碰撞,集结成大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滴落在外筒和内筒之间,外筒和内筒水位升高从内筒流进炉内,间接实现补水作用。本装置可以减少员工补水次数,提高加热炉炉水利用率,杜绝加热炉缺水干烧带来的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许延平,巩卫军,张永华,曹军刚,闫民力,李刚,何雅飞,赵防震,许爱平,柴建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3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