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扁管及具有其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62478发布日期:2023-09-24 03:30阅读:22来源:国知局
换热扁管及具有其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扁管及具有其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1、目前,在相关技术中的换热器上一般会设置换热扁管进行换热。换热扁管通常采用对称结构设置,换热扁管上会设置有进口流道和出口流道,进口流道和出口流道的宽度也一般相等。

2、然而,由于相关技术中的换热扁管采用的是进口流道和出口流道对称的结构,这样的设置无法在换热流体经过进口流道到达出口流道的过程中实现节流与导流的效果,换热效果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扁管及具有其的换热器,有利于提高换热效果。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扁管,包括:

3、换热扁管,包括:

4、扁管本体,扁管本体具有换热进口、换热出口,沿扁管本体的长度方向,扁管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换热进口和换热出口均位于第一端;

5、换热扁管内设置有隔断部,隔断部沿第一端至第二端的延伸方向延伸,隔断部的一侧形成与换热进口连通的进口流道,隔断部的另一侧形成与换热出口连通的出口流道,隔断部与扁管本体的第二端之间的间隙形成与进口流道和出口流道均连通的缓冲流道;

6、其中,扁管本体为对称结构,扁管本体具有对称轴;隔断部的至少部分位于对称轴偏向进口流道的一侧设置。

7、进一步地,隔断部包括多个隔断条,多个隔断条沿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依次排布,任意相邻两个隔断条中靠近第二端的一个比另一个靠近进口流道的一侧设置。

8、进一步地,隔断部还包括连接条,连接条的延伸方向与隔断条的延伸方向呈预设角度设置,相邻两个隔断条之间连接有连接条,以使隔断条和连接条的连接处形成折弯处。

9、进一步地,隔断部为条形结构,隔断部与对称轴呈预设角度倾斜设置,隔断部与对称轴之间的夹角为α,5°≤α≤55°。

10、进一步地,沿第一端至第二端的延伸方向,隔断部的长度为x1,扁管本体的长度为x;

11、其中,0.6≤x1/x≤0.9。

12、进一步地,隔断条的长度为x2,扁管本体的长度为x,0.15≤x2/x≤0.25;和/或,

13、沿扁管本体的宽度方向,连接条的宽度为y1,扁管本体的宽度为y,1/20≤y1/y≤1/10。

14、进一步地,扁管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凹坑,第一凹坑自扁管本体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凹坑位于进口流道,扁管本体上还设置有第一凸包,第一凸包位于进口流道内,第一凸包与第一凹坑间隔设置,第一凸包凸出于扁管本体的外表面设置;

15、扁管本体上设置有第二凹坑,第二凹坑自扁管本体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凹坑位于出口流道内,扁管本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凸包,第二凸包位于出口流道,第二凸包与第二凹坑间隔设置,第二凸包凸出于扁管本体的外表面设置。

16、进一步地,第一凸包靠近连接条设置;和/或,

17、第一凸包为椭圆形结构,第一凸包的短轴沿连接条的延伸方向延伸;和/或,

18、第二凸包靠近连接条设置;和/或,

19、第二凸包为椭圆形结构,第二凸包的短轴沿连接条的延伸方向延伸。

20、进一步地,第一凸包为多个,多个第一凸包形成至少一排的第一凸包排,第一凸包排沿连接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21、第二凸包为多个,多个第二凸包形成至少一排的第二凸包排,第二凸包排沿连接条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22、进一步地,连接条有多个;

23、其中,第一凸包排有多个,多个第一凸包排与多个连接条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第一凸包排设置在对应的连接条处;沿进口流道的流动方向,多个第一凸包排的排数逐渐减小;和/或,

24、第二凸包排有多个,多个第二凸包排与多个连接条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第二凸包排设置在对应的连接条处;沿出口流道的流动方向,多个第二凸包排的排数逐渐减小。

25、进一步地,扁管本体上设置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凹坑和第三凹坑,第一凹坑位于进口流道内,第三凹坑位于缓冲流道内;第一凹坑的总数为n,第三凹坑的总数为m;连接条包括第一连接条和第二连接条,第一连接条位于第二连接条靠近第一端的一端,隔断条包括第一隔断条、第二隔断条和第三隔断条,第一隔断条和第二隔断条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条,第二隔断条和第三隔断条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条,第二隔断条处对应的第一凹坑的数量为n1,第三隔断条处对应的第一凹坑的数量为n2;

26、n=m;和/或,

27、n1/n=1/2;和/或,

28、1/4≤n2/n≤1/3。

2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上述提供的换热扁管。

30、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换热扁管的扁管本体的换热流道内设置隔断部,使隔断部分别与换热进口和换热出口连通以形成进口流道和出口流道,并使进口流道和出口流道隔断部的至少部分位于对称轴偏向进口流道的一侧设置,能够在换热流道内形成节流段,能够增强换热扁管的节流效果,进而能够提升换热扁管的换热效率,从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换热扁管的换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换热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部(131)包括多个隔断条(1311),所述多个隔断条(1311)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依次排布,任意相邻两个所述隔断条(1311)中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一个比另一个靠近所述进口流道(14)的一侧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部(131)还包括连接条(1312),所述连接条(131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隔断条(1311)的延伸方向呈预设角度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隔断条(1311)之间连接有所述连接条(1312),以使所述隔断条(1311)和所述连接条(1312)的连接处形成折弯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部(131)为条形结构,所述隔断部(131)与所述对称轴呈预设角度倾斜设置,所述隔断部(131)与对称轴之间的夹角为α,5°≤α≤55°。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扁管,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延伸方向,所述隔断部(131)的长度为x1,所述扁管本体(10)的长度为x;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扁管,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本体(10)上设置有第一凹坑(171),所述第一凹坑(171)自所述扁管本体(10)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凹坑(171)位于所述进口流道(14),所述扁管本体(10)上还设置有第一凸包(181),所述第一凸包(181)位于所述进口流道(14),所述第一凸包(181)与所述第一凹坑(171)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凸包(181)凸出于所述扁管本体(10)的外表面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扁管,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包(18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凸包(181)形成至少一排的第一凸包排,所述第一凸包排沿所述连接条(131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1312)有多个;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本体(10)上设置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凹坑(171)和第三凹坑(173),所述第一凹坑(171)位于所述进口流道(14)内,所述第三凹坑(173)位于所述缓冲流道(16)内;所述第一凹坑(171)的总数为n,所述第三凹坑(173)的总数为m;所述连接条(1312)包括第一连接条(13121)和第二连接条(13122),所述第一连接条(13121)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条(13122)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一端,所述隔断条(1311)包括第一隔断条(13111)、第二隔断条(13112)和第三隔断条(13113),所述第一隔断条(13111)和所述第二隔断条(13112)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条(13121),所述第二隔断条(13112)和所述第三隔断条(13113)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条(13122),所述第二隔断条(13112)处对应的所述第一凹坑(171)的数量为n1,所述第三隔断条(13113)处对应的所述第一凹坑(171)的数量为n2;

12.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扁管。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扁管及具有其的换热器,换热扁管包括:扁管本体,扁管本体具有换热进口、换热出口以及换热流道,扁管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换热进口和换热出口均位于第一端;换热流道内设置有隔断部,隔断部沿第一端至第二端的延伸方向延伸,隔断部的一侧形成与换热进口连通的进口流道另一侧形成与换热出口连通的出口流道,隔断部与第二端的间隙形成与缓冲流道;扁管本体为对称结构,扁管本体具有对称轴;隔断部的至少部分位于对称轴偏向进口流道的一侧设置,以使进口流道内具有第一节流段、并使出口流道内具有第二节流段。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扁管的换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吴昊,史俊茹,孙银,金环,张丽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8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