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92267发布日期:2023-07-18 15:37阅读:41来源:国知局
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导风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加湿器。


背景技术:

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愈来愈高。现如今人们会选择搭配空气加湿器进行室内的湿度补偿,以便提高生活舒适度。

2、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2221968760.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加湿器,通过将该加湿器内的风道设计成上窄下宽的锥台结构,可使得加湿器内的气流会随着在风道内流动空间的变小而逐渐加速,以快速排出风道,避免了小水雾在风道内凝结成重量更重的大水滴颗粒,有利于水雾随气流扩散至更高更远的区域。但在上述的加湿器中,当气流从风道往外排出时,由于风道的排出口的水平横截面积小,会导致气流向四周扩散的范围较为狭窄,从而不利于水雾扩散至离加湿器本身以外更远的范围,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3、基于以上所述,现亟需一种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加湿器,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加湿器,在防止水雾重新凝结成大水珠颗粒、提高水雾扩散速度的同时,还能扩大水雾的扩散范围,提高加湿器的加湿效果。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风道结构,包括风道本体,所述风道本体内开设有出风通道,沿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出风通道依次包括:

4、第一流道,具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所述气流从所述第一入口进入所述出风通道内,沿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流道的水平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5、第二流道,具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且所述第二流道的水平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出口的水平横截面积。

6、可选地,沿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二流道的水平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7、可选地,所述第二流道的长度大于60mm,且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出风通道的长度比值范围为0.15~0.3。

8、可选地,所述第一流道的竖直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或“八”形的任意一种。

9、可选地,所述第一流道的竖直横截面呈等腰梯形。

10、可选地,还包括挡雾件,所述挡雾件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出风通道内。

11、可选地,所述挡雾件为帽状结构,其包括挡雾主体部和凸缘部,所述挡雾主体部插设于所述第二流道内,所述挡雾主体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连通孔,所述第一流道通过多个所述连通孔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凸缘部抵接于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连接处形成的阶梯面上。

12、可选地,所述挡雾主体部包括引导盖和多个挡雾条,多个所述挡雾条沿环向固定设置在所述凸缘部和所述引导盖之间,相邻两个所述挡雾条的间隙形成所述连通孔。

13、加湿器,包括加湿器主体、出雾嘴结构和上述的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结构的两端分别连通设置于所述加湿器主体和所述出雾嘴结构。

14、可选地,沿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出雾嘴结构的延伸长度大于30mm。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风道结构,其具有沿气流的流动方向依次开设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其中第一流道的水平横截面积沿气流在出风通道内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使得夹杂着水雾的气流会随着第一流道内流动空间的变小而逐渐加速,可防止水雾在风道内重新凝结成大水滴颗粒,且使得水雾能够从第一流道的第一出口向更高更远的范围扩散;又由于第二流道的水平横截面积大于第一出口的水平横截面积,此时被加速的水雾能够以更广的范围沿着第二流道向外扩散,从而有效扩大了水雾的扩散范围。因此,当将该风道结构应用于加湿器上时,能够有效提高该加湿器的加湿效果,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特征:

1.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风道本体(1),所述风道本体(1)内开设有出风通道(11),沿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出风通道(11)依次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二流道(112)的水平横截面积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112)的长度大于60mm,且所述第二流道(112)与所述出风通道(11)的长度比值范围为0.15~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11)的竖直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或“八”形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111)的竖直横截面呈等腰梯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雾件(2),所述挡雾件(2)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出风通道(1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雾件(2)为帽状结构,其包括挡雾主体部(21)和凸缘部(22),所述挡雾主体部(21)插设于所述第二流道(112)内,所述挡雾主体部(2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连通孔(211),所述第一流道(111)通过多个所述连通孔(211)与所述第二流道(112)连通,所述凸缘部(22)抵接于所述第一流道(111)和所述第二流道(112)连接处形成的阶梯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雾主体部(21)包括引导盖(212)和多个挡雾条(213),多个所述挡雾条(213)沿环向固定设置在所述凸缘部(22)和所述引导盖(212)之间,相邻两个所述挡雾条(213)的间隙形成所述连通孔(211)。

9.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湿器主体(100)、出雾嘴结构(200)和上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结构的两端分别连通设置于所述加湿器主体(100)和所述出雾嘴结构(20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出雾嘴结构(200)的延伸长度大于30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风道结构,具有出风通道,沿气流的流动方向,该出风通道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具有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沿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一流道的水平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使得夹杂着水雾的气流会随着第一流道内流动空间的变小而逐渐加速,可防止水雾在风道内重新凝结成大水滴颗粒,且使得水雾能够从第一流道的第一出口向更高更远的范围扩散;第二流道具有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第二入口与第一出口连通,且第二流道的水平横截面积大于第一出口的水平横截面积,此时被加速的水雾能够以更广的范围沿着第二流道向外扩散,从而有效扩大了水雾的扩散范围,提高了使用该风道结构的加湿器的加湿效果,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余欣锋,戴相录,刘佳,何爱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和生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