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风节能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29691发布日期:2023-09-04 14:04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风节能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具体地说是通风节能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1、被动式房屋指的是不需要主动能源,仅依靠被动采集而来的能量就能保持舒适温湿度的建筑,与普通建筑相比,被动式建筑更加节省能耗。这类住宅通常使用超厚的绝热材料和复杂的门窗来保持高效的保温隔热性能,同时通过新风系统来维持房屋内空气的清新。但在换气的同时通过内外空气热量交换的方式来进行热量的传递,在炎热的夏天并不能很好的降低室内的温度,还需要使用空调才能达到人体舒适的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充分利用阴凉处热量资源的通风节能建筑结构。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通风节能建筑结构,包括建筑物和新风系统,所述建筑物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建筑物分为居住层和阁楼层,所述新风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阁楼层内的新风机、设置在所述阁楼层内的第一储水箱、设置在建筑物顶部的第二储水箱、设置在建筑物背阴侧的第一新气进口、设置在建筑物朝阳且向风侧的第二新气进口、设置在居住层顶部的新气出口和浊气进口、设置在所述建筑物外的浊气出口;所述第一储水箱储存有水且其内设置有第一导热管,所述第二储水箱储存有水且其内设置有第二导热管,所述第一新气进口经第一导热管导通至所述新风机的新风入口,所述第二新气进口也通过管路导通至所述新风机的新风入口,所述新气出口、浊气进口和浊气出口分别通过管路连通至所述新风机的新风出口、回风口和排风口。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储水箱壁上设置有保温层,所述第二储水箱壁上设置有吸热层。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储水箱壁上和第二储水箱壁上均设置有保温层,且所述第二储水箱连通有太阳能集热器,所述第二储水箱与太阳能集热器中的介质管道连通。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新气进口包括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的百叶窗进口、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喷管和罩设在所述百叶窗进口和所述喷管外的罩壳,所述罩壳的下方开口且设置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处设置有初级过滤网,所述喷管的一端设置有朝向所述通气口的喷头,所述喷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水箱底部。

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新气进口为变径口,所述变径口沿风向尺寸逐渐变小。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热管在所述第一储水箱内盘旋布设或折形布设,所述第二导热管在所述第二储水箱内盘旋布设或折形布设。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均为导热软管,所述第一导热管和第二导热管分别通过管架布设成盘旋形状或是折形。

10、进一步的,所述管架包括至少一个环形的中圈、均匀设置在所述中圈外壁的若干个立杆、以及竖直设置在所述中圈上且位于相邻两个立杆之间的中杆,所述立杆的数量为3-16个。

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取得了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储水箱和第二来储水箱,首先将吸入的空气与第一储水箱和第二来储水箱中的新鲜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实现环境中热量的充分利用;与现有的新风系统中仅利用内外空气热交换相比,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储水箱中水与吸入的新鲜空气的热量交换,因而能够增加本结构在冬日的制热效果以及夏日的制冷效果,减少空调的使用,达到节能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通风节能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物和新风系统,所述建筑物中设置有隔板(2),所述隔板(2)将所述建筑物分为居住层(1)和阁楼层(3),所述新风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阁楼层(3)内的新风机(16)、设置在所述阁楼层(3)内的第一储水箱(4)、设置在建筑物顶部的第二储水箱(17)、设置在建筑物背阴侧的第一新气进口(8)、设置在建筑物朝阳且向风侧的第二新气进口(19)、设置在居住层(1)顶部的新气出口(12)和浊气进口、设置在所述建筑物外的浊气出口(13);所述第一储水箱(4)储存有水且其内设置有第一导热管(5),所述第二储水箱(17)储存有水且其内设置有第二导热管(18),所述第一新气进口(8)经第一导热管(5)导通至所述新风机(16)的新风入口,所述第二新气进口(19)也通过管路导通至所述新风机(16)的新风入口,所述新气出口(12)、浊气进口和浊气出口(13)分别通过管路连通至所述新风机(16)的新风出口、回风口和排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节能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水箱(4)壁上设置有保温层,所述第二储水箱(17)壁上设置有吸热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节能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水箱(4)壁上和第二储水箱(17)壁上均设置有保温层,且所述第二储水箱(17)连通有太阳能集热器,所述第二储水箱(17)与太阳能集热器中的介质管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节能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新气进口(8)包括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的百叶窗进口(83)、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的喷管(84)和罩设在所述百叶窗进口(83)和所述喷管(84)外的罩壳(81),所述罩壳(81)的下方开口且设置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处设置有初级过滤网(82),所述喷管(84)的一端设置有朝向所述通气口的喷头,所述喷管(84)的另一端连接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水箱(4)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节能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新气进口(19)为变径口,所述变径口沿风向尺寸逐渐变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节能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管(5)在所述第一储水箱(4)内盘旋布设或折形布设,所述第二导热管(18)在所述第二储水箱(17)内盘旋布设或折形布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节能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管(5)和第二导热管(18)均为导热软管,所述第一导热管(5)和第二导热管(18)分别通过管架布设成盘旋形状或是折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风节能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架包括至少一个环形的中圈(24)、均匀设置在所述中圈(24)外壁的若干个立杆(23)、以及竖直设置在所述中圈(24)上且位于相邻两个立杆(23)之间的中杆(22),所述立杆(23)的数量为3-16个。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通风节能建筑结构,包括建筑物和新风系统,所述建筑物中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建筑物分为居住层和阁楼层,所述新风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阁楼层内的新风机、设置在所述阁楼层内的第一储水箱、设置在建筑物顶部的第二储水箱、设置在建筑物背阴侧的第一新气进口、设置在建筑物朝阳且向风侧的第二新气进口、设置在居住层顶部的新气出口和浊气进口、设置在所述建筑物外的浊气出口;本技术增加了储水箱中水与吸入的新鲜空气的热量交换过程,因而能够增加本结构在冬日的制热效果以及夏日的制冷效果,减少空调的使用,达到节能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郭小军,黄健,赵县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恒和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