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式凝汽器的运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56952发布日期:2023-12-14 03:45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触式凝汽器的运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节能,特别是接触式凝汽器的运行装置。


背景技术:

1、工业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低品位余热,尤其是热电系统中,低品位乏汽余热约占总热量的40%以上,该余热常以循环水或空气冷却的方式排入环境,既造成能源的浪费,又对环境形成热污染。

2、现有技术中,各工业企业采取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或采用乏汽型热泵直接回收乏汽余热等方式回收余热,提升系统热效率,但上述方式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以电厂为例,直接回收循环水余热的方式,在凝汽器中存在10℃以上的换热端差,同时在热泵的余热提取存在5℃以上的换热端差,两者合计换热端差高达15℃以上,因此存在较大的换热损失。为减少换热损失,部分电厂采用乏汽型热泵直接回收乏汽余热,消除凝汽器换热损失,提升换热效率。但因乏汽不能长距离输配,只能就近改造(凝汽器入口或空冷岛入口引出),受场地限制,很多电厂没有实施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触式凝汽器的运行装置。它可实现较小的端差换热,而且可实现长距离输配,能显著提升换热效率,同时拓展余热回收系统的可实施性。

2、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如下方式实现:

3、一种接触式凝汽器的运行装置,其结构特点是,它包括接触式凝汽器、热泵和二者之间的循环管路。所述接触式凝汽器内腔上层设置喷淋装置,乏汽从顶部进入接触式凝汽器内,并与喷淋液滴接触实现传热传质。接触式凝汽器底部流出的一部分为分流乏汽凝水经管道至热井,另一部分为余热水流经热泵换热降温后,变成低温余热水回流至接触式凝汽器的喷淋装置中。

4、在上述接触式凝汽器的运行装置中,所述接触式凝汽器下部连接抽真空系统。

5、在上述接触式凝汽器的运行装置中,所述热泵连接热水入口和热水出口。

6、在上述接触式凝汽器的运行装置中,所述热泵采用压缩式热泵或者吸收式热泵;当采用吸收式热泵时,热泵连接蒸汽和凝水。

7、本实用新型装置根据需要设置泵、阀等控制部件和其它辅助装置。

8、本实用新型装置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9、1、相较于对循环冷却水余热的回收,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小温差(2℃)换热的传热传质过程,有效降低因换热温差大引起的换热损失。

10、2、相较于对乏汽余热的直接回收,本实用新型摆脱乏汽不可直接长距离输配的限制,不受就近实施空间的限制,达到对乏汽余热的有效回收利用。

11、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接触式凝汽器为大空间直接接触式传热传质装备,本身不需要换热管束,大大降低了凝汽器的制造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接触式凝汽器的运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接触式凝汽器(1)、热泵(2)和二者之间的循环管路,所述接触式凝汽器(1)内腔上层设置喷淋装置,乏汽从顶部进入接触式凝汽器(1)内,并与喷淋液滴接触实现传热传质,接触式凝汽器(1)底部流出的一部分为分流乏汽凝水(3.1)经管道至热井,另一部分为余热水(3.2)流经热泵(2)换热降温后,变成低温余热水(3.3)回流至接触式凝汽器(1)的喷淋装置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接触式凝汽器的运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式凝汽器(1)下部连接抽真空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接触式凝汽器的运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2)连接热水入口(5.1)和热水出口(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接触式凝汽器的运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2)采用压缩式热泵或者吸收式热泵;当采用吸收式热泵时,热泵(2)连接蒸汽(4.1)和凝水(4.2)。


技术总结
一种接触式凝汽器的运行装置,涉及节能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接触式凝汽器、热泵和二者之间的循环管路。所述接触式凝汽器内腔上层设置喷淋装置,乏汽从顶部进入接触式凝汽器内,并与喷淋液滴接触实现传热传质。接触式凝汽器底部流出的一部分为分流乏汽凝水经管道至热井,另一部分为余热水流经热泵换热降温后,变成低温余热水回流至接触式凝汽器的喷淋装置中。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实现较小的端差换热,而且可实现长距离输配,能显著提升换热效率,同时拓展余热回收系统的可实施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再丰,李绍飞,黄国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同方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