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固体电蓄热的车载移动式供热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53176发布日期:2023-10-25 20:32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固体电蓄热的车载移动式供热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供热机组,尤其是一种采用固体电蓄热的车载移动式供热机组。


背景技术:

1、在一些特定的地点,例如临建场所、野外工作场地等,由于条件限制,供热能源的种类和场地均受到极大限制,目前使用的供热装置无法在这些地方安装使用,而使用固定的供热装置则无法在需要的时候进行快速的转移,且现有供热装置需要大量的外界设备,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是设置在供热装置以外的,容易受损,且更换不易,进一步限制了其使用;现有移动蓄热技术还存在单位体积储热量低、充热时间长、放热时间短、对热源类型要求高等诸多问题,由此也导致应用领域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采用固体电蓄热的车载移动式供热机组。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固体电蓄热的车载移动式供热机组,包括运载车,其中在所述运载车上设有发电机组、双电源控制柜、蓄热装置和换热站,所述双电源控制柜的电源输入端与发电机组连接,电源输出端与蓄热装置和换热站连接,在所述换热站内设有换热器和水箱,所述换热器的前端通过一次循环泵与蓄热装置连接,所述换热器的末端通过二次循环泵与用户连接,所述水箱通过一次补水泵与蓄热装置连接,所述水箱通过二次补水泵与用户连接。

3、进一步改进:所述一次循环泵设置在蓄热装置与换热器的回水管上,所述一次补水泵的出口端连接在一次循环泵与换热器之间。

4、进一步改进:所述二次循环泵设置在用户与换热器的进水管上,所述二次补水泵的出口端连接在二次循环泵与用户之间。

5、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运载车的车尾设有软管线盘。

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首先,采用运载车进行运输,机动性强,能够第一时间赶往各个需要供热的地方,并且固体电蓄热供热机组最高储热温度可达800℃,储热能量高,能够满足大负荷、长时间供热需求,整个过程无污染,零排放,实现真正的清洁取暖,采用集成式智能换热站,能够满足一次侧的换热与二次侧的供热,热能损失少,换热效率高;采用双电源控制模式,可以实现直接放热和边蓄热边放热两种模式;而且配置柴油发电机组,能够自发自用,满足供热现场无电源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采用固体电蓄热的车载移动式供热机组,包括运载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运载车上设有发电机组、双电源控制柜、蓄热装置和换热站,所述双电源控制柜的电源输入端与发电机组连接,电源输出端与蓄热装置和换热站连接,在所述换热站内设有换热器和水箱,所述换热器的前端通过一次循环泵与蓄热装置连接,所述换热器的末端通过二次循环泵与用户连接,所述水箱通过一次补水泵与蓄热装置连接,所述水箱通过二次补水泵与用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固体电蓄热的车载移动式供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循环泵设置在蓄热装置与换热器的回水管上,所述一次补水泵的出口端连接在一次循环泵与换热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固体电蓄热的车载移动式供热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循环泵设置在用户与换热器的进水管上,所述二次补水泵的出口端连接在二次循环泵与用户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采用固体电蓄热的车载移动式供热机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运载车的车尾设有软管线盘。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固体电蓄热的车载移动式供热机组,包括运载车,在运载车上设有发电机组、双电源控制柜、蓄热装置和换热站,在换热站内设有换热器和水箱,换热器的前端通过一次循环泵与蓄热装置连接,换热器的末端通过二次循环泵与用户连接,水箱通过一次补水泵与蓄热装置连接,水箱通过二次补水泵与用户连接,采用运载车进行运输,机动性强,能够第一时间赶往各个需要供热的地方,并且固体电蓄热供热机组最高储热温度可达800℃,储热能量高,能够满足大负荷、长时间供热需求,整个过程无污染,零排放,实现真正的清洁取暖,采用集成式智能换热站,能够满足一次侧的换热与二次侧的供热,热能损失少,换热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秦晨,王伟,刘彦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飞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