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水罐及零冷水热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44700发布日期:2023-11-06 20:26阅读:35来源:国知局
混合水罐及零冷水热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热水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混合水罐及零冷水热水系统。


背景技术:

1、通常来说,燃气热水器的安装位置离洗手盆或花洒等用水点都有一定距离,当打开热水器时,需要优先排放掉水管中的冷水才能出热水,用户等待时间较长且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2、在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增加循环水泵及回水阀的方式,以将闭环管道内的水循环到热水器内加热,并通过回水阀来搭建循环所需的管路,以达到打开水路就能出热水的效果,但是此方案用户需要等待预热时间,并且热水器启动加热频繁,较为耗气。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混合水罐及零冷水热水系统,旨在提供一种无需提前预热等待、且耗气量低的混合水罐。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混合水罐,包括:

3、罐体,所述罐体内形成有储水腔;

4、热进水支路,所述热进水支路的进水口用于与热水器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热进水支路的出水口与所述储水腔连通;

5、热出水支路,所述热出水支路的进水口与所述储水腔连通,所述热出水支路的出水口用于与用水点连通;

6、冷进水支路,所述冷进水支路的进水口用于与冷水管连通,所述冷进水支路的出水口与所述热出水支路连通;

7、第一连接支路,所述第一连接支路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热进水支路,所述第一连接支路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热出水支路,所述第一连接支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冷进水支路上设有第二控制阀。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混合水罐还包括:

9、第二连接支路,所述冷进水支路的出水口和所述第一连接支路的出水口均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支路连通所述热出水支路。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热出水支路上设有恒温阀,所述第二连接支路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恒温阀的进水口。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热出水支路上还设有水流传感器,所述水流传感器位于所述恒温阀与所述热出水支路的出水口之间。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恒温阀与所述热出水支路的进水口和/或所述热出水支路的出水口之间设有温度传感器。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冷进水支路上还设有减压阀或稳流环,所述减压阀或所述稳流环位于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冷进水支路的进水口之间。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热进水支路和/或所述冷进水支路上设有单向阀。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热进水支路和/或所述冷进水支路上设有温度传感器。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热进水支路的出水端伸入所述储水腔内,并靠近所述储水腔的底壁设置,且所述热进水支路的出水端的周壁设有若干开孔。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罐体包括:

18、外壳;

19、储水内胆,所述储水内胆设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储水内胆内形成有所述储水腔;

20、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包裹于所述储水内胆上,并位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储水内胆之间。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罐体还包括:

22、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于所述外壳内,以对所述储水内胆内存储的水进行加热。

2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零冷水热水系统,包括:

24、热水器;

25、如上所述的混合水罐;

26、热水管,所述热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热水器连接,所述热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混合水罐的热进水支路连接;

27、冷水管,所述冷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热水器和/或所述混合水罐的冷进水支路连接。

28、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混合水罐中,在静置不用时,罐体可以依靠加热器对存储在储水腔中的水流进行保温加热;当用户使用热水、且从热水器排出的水流(低温水)未达到预设温度时,第一控制阀处于常开状态,第二控制阀处于常闭状态,此时,从热水器排出的低温水可以通过热进水支路同时流向储水腔和第一连接支路,进入储水腔中的水流可以与储水腔中存储的高温水进行汇流后流向热出水支路,而从储水腔中流出的水流可以与第一连接支路流出的水流进行汇流形成高温水后从热出水支路流向用水点;而当从热水器排出的水流(高温水)达到预设温度时,第一控制阀处于常闭状态,第二控制阀处于常开状态,此时,从热水器排出的高温水可以通过热进水支路流向储水腔,以与储水腔中的高温水进行汇流后流向热出水支路,同时,从冷水管流入的冷水可以通过冷进水支路流向热出水支路,以与热出水支路中的高温水进行汇流形成高温水后从热出水支路流向用水点。

29、因此,不管从热水器排出的水流是否达到预设温度,最终从热出水支管流出的水流都可以达到用户所需的使用温度,用户可以直接获得高温水而不需要等待预热时间,并且,相比于采用循环水泵及回水阀的加热方式,本方案通过设置混合水罐的方式可以实现用水点零冷水用水的同时,不需要频繁启动热水器加热,不但能够延长热水器的使用寿命,还能够降低耗气量。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合水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水罐还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出水支路上设有恒温阀,所述第二连接支路的出水口连通所述恒温阀的进水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出水支路上还设有水流传感器,所述水流传感器位于所述恒温阀与所述热出水支路的出水口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温阀与所述热出水支路的进水口和/或所述热出水支路的出水口之间设有温度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进水支路上还设有减压阀或稳流环,所述减压阀或所述稳流环位于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冷进水支路的进水口之间。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进水支路和/或所述冷进水支路上设有单向阀。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进水支路和/或所述冷进水支路上设有温度传感器。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进水支路的出水端伸入所述储水腔内,并靠近所述储水腔的底壁设置,且所述热进水支路的出水端的周壁设有若干开孔。

10.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包括: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混合水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还包括:

12.一种零冷水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混合水罐及零冷水热水系统,混合水罐包括罐体、热进水支路、热出水支路、冷进水支路以及第一连接支路;罐体内形成有储水腔;热进水支路的进水口用于与热水器的出水口连通,热进水支路的出水口与储水腔连通;热出水支路的进水口与储水腔连通,热出水支路的出水口用于与用水点连通;冷进水支路的进水口用于与冷水管连通,冷进水支路的出水口与热出水支路连通;第一连接支路的进水口连通热进水支路,第一连接支路的出水口连通热出水支路,第一连接支路上设有第一控制阀,冷进水支路上设有第二控制阀。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无需提前预热等待、且耗气量低的混合水罐。

技术研发人员:郭宏杨,巴喜亮,刘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美的智能厨电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