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33938发布日期:2023-11-22 21:02阅读:27来源:国知局
空气调节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空调,具体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背景技术:

1、常见的分体式空气调节设备、窗式空气调节设备以及双风管整体式空气调节设备等冷热两端分别和房间内外空气相通来实现独立的空气循环,保证冷量和热量分别释放在不同空间。但它们都存在成本高,安装复杂,不方便移动等问题。

2、而单风管整体式空气调节设备只用一条风管,但它冷热两端都与室内空气相通,抽取室内空气,把冷量和热量分别送到室内和室外,避免了上述问题,但由于一部分室内空气被送到室外,就需要从室外(其它房间或户外)补充一部分空气进来,补充进来的空气温度与房间内的空气温度不一致,从而带来较大的冷量或热量的损失。

3、目前单风管整体式空气调节设备制冷时,由于排热风量大,从室外补风进入房间带来的热负荷抵消了制冷量,使得房间整体降温效果差。比如:在国标工况(35℃/24℃,27℃/19℃)下制冷,单风管整体式空气调节设备输出3500w制冷量时,需要送到室外的热量大约为5000w,以55℃的排风温度为例,带走5000w热量需要排风量为600m3/h,此时从室外补充进来600m3/h的风量,带来3400w热负荷,室内实际获得的净冷量仅仅100w,实际制冷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其采用极致低风量来散热,可大幅提升单风管整体式空气调节设备对房间降温的效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包括:

4、机壳,具有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加液口;和

5、换热系统,包括通过制冷剂管路依次连通的压缩装置、第一换热装置、膨胀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包括制冷剂流道、换热液体流道和布液装置,所述换热液体流道内的换热液体设置成能与至少部分所述制冷剂流道内的制冷剂换热,所述布液装置与所述换热液体流道的出口连通并形成换热液体流路,所述布液装置设置成能将所述换热液体流道流出的换热液体布设至至少部分所述制冷剂流道的外侧;

6、所述第一换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第二换热装置中布设所述换热液体的部分制冷剂流道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内,所述加液口与所述换热液体流路连通。

7、本申请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设备,第二换热装置中,至少部分制冷剂流道内的制冷剂可与布液装置布设的换热液体和空气同时换热,空气可吸收制冷剂的热量,变成高温的空气;换热液体可吸收制冷剂的热量,并蒸发到高温的空气中,随空气一起排走。利用换热液体的蒸发潜热来带走制冷剂的热量,且该换热液体在换热液体流道内流动时已经与制冷剂进行一次换热后温度升高,该高温的换热液体布设至至少部分制冷剂流道外并与制冷剂换热时蒸发量增大,蒸发潜热带走的制冷剂的热量更大。

8、同时利用空气吸热和换热液体蒸发吸热,来对制冷剂进行散热,因此,可大幅减少制冷剂散热所需的空气的量,实现极致小风量。且至少部分制冷剂流道内的制冷剂的热量同时传递给空气和换热液体,传热快速高效,可高效率换热,同时还有利于第二换热装置的总体尺寸的减小,使得第二换热装置的结构紧凑,所用制造材料减少,成本降低。

9、布液装置与换热液体流道的出口连通,可形成换热液体流路,该换热液体流路可与加液口连通,以便为换热液体流路提供足够的换热液体,确保空气调节设备的正常工作所需的换热液体。



技术特征:

1.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还具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通过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通过所述第二风道连通,且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成均与室内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成与室外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还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冷剂流道的流向与所述换热液体流道的流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装置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道外的换热流体流道,所述布液装置设置成能将换热液体布设至所述换热流体流道内,所述换热流体流道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并设置成能供所述第二风道的空气通过。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液体流道设置有多个且并列设置,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道设置有多个且并列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道一一对应地套设在多个所述换热液体流道外,且多个所述换热液体流道的流向相同,多个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道的流向相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还包括套设在多个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道外的换热流体流道,所述换热流体流道与每个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道之间均设有间隙,所述布液装置设置成能将换热液体布设至所述换热流体流道内,所述换热流体流道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并设置成能供所述第二风道的空气通过。

9.如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道的流向设置成与所述换热液体流道的流向相反;和/或

10.如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道的进口和所述换热液体流道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侧,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道的出口和所述换热液体流道的进口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侧,所述换热器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为相对的两侧;

11.如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液装置包括储液结构和布液机构,所述储液结构具有与所述换热液体流道的出口连通的储液空间,所述布液机构设置成将所述储液空间内的换热液体布设至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道的外侧。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液机构包括打水件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打水件连接,并设置成能带动所述打水件运动,所述打水件的一部分收容于所述储液空间,并设置成能将所述储液空间内的换热液体激起并飞溅到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道的外侧。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竖直设置并横向依次排列的多排换热单元,相邻两排所述换热单元之间具有竖向间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至少三排所述换热单元,使得所述第一换热器具有多个所述竖向间隔;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空间具有液体输入端,所述液体输入端与所述换热液体流道的出口连通,多个所述储液槽沿着远离所述液体输入端的方向依次排列;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储液槽的底面平齐,或者,沿着远离所述液体输入端的方向,多个所述储液槽的底面的高度依次降低。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剂流道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液体输入端靠近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侧或第二侧。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空间还具有液体输出端,所述液体输出端位于所述储液空间的远离所述液体输入端的一侧,所述液体输出端与所述换热液体流道的进口通过回流管路连通,以使所述换热液体流路为循环流路。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和所述打水件均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所述驱动件与多个所述打水件一一对应连接;或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水件包括打水轮,且沿着远离所述液体输入端的方向,多个所述打水轮的外径依次增大或相等。

21.如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液装置包括: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液盘与所述换热液体流道的进口通过回流管路连通,以使所述换热液体流路为循环流路。

23.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4.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为r290、r134a、r600或r744;和/或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包括:机壳,具有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加液口;和换热系统,包括通过制冷剂管路依次连通的压缩装置、第一换热装置、膨胀装置和第二换热装置,第二换热装置包括制冷剂流道、换热液体流道和布液装置,换热液体流道内的换热液体能与至少部分制冷剂流道内的制冷剂换热,布液装置与换热液体流道的出口连通并形成换热液体流路,布液装置能将换热液体流道流出的换热液体布设至至少部分制冷剂流道的外侧;第一换热装置设置于第一风道内,第二换热装置中布设换热液体的部分制冷剂流道设置于第二风道内,加液口与换热液体流路连通。该空气调节设备的第二换热装置散热所需风量减小,减小补风带来的热负荷,改善室内降温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程超,钟志尧,魏留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