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化炉的保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97343发布日期:2023-09-27 19:44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化炉的保温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石墨化炉,具体涉及一种石墨化炉的保温结构。


背景技术:

1、石墨化炉主要用于碳粉、聚酰亚胺膜、碳纤维、碳碳材料、石墨烯、石墨碳刷、石墨电极等碳材料的高温石墨化。其工作原理是:石墨化炉的炉体中装入电阻料,并在电阻料中排布待石墨化制品,共同组成导电炉芯,炉体两端的炉头设置有导电电极,并与电源相连接,构成通电回路。当电路接通,炉芯由于电阻料的作用发热升温,使待石墨化制品经高温热处理而转变为人造石墨。而电阻料在通电发热后有部分气体份挥发出料面,经由点火器点燃,烟气最后由炉体顶部的保温盖引出。在整个石墨化处理过程中,利用炉内保温料及顶部保温盖实现绝热保温功能。

2、cn 115849365 a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点火装置的石墨化炉,其中的排烟罩相当于保温盖,烟气经由排烟罩上的主烟管排出炉体外进入集合烟管。但是烟气直接排到炉体外部,烟气余热被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可靠的石墨化炉的保温结构,解决现有石墨化炉产生的烟气中的余热被浪费的问题,达到节能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石墨化炉的保温结构,包括炉体、设于炉体顶面的保温罩,其技术要点是:所述炉体由前至后间隔设有多个下u形烟道,所述下u形烟道由设于炉体左、右侧壁中的左、右侧腔、设于炉体底部且与左、右侧腔连通的底腔构成,所述保温罩由前至后间隔设有多个上u形烟道,所述上u形烟道由设于保温罩左、右侧壁中的左、右侧腔、设于保温罩顶部且与左、右侧腔连通的顶腔构成,所述上u形烟道的右侧腔的内壁上设有朝向保温罩内侧的喇叭状吸烟口,上u形烟道的左侧腔底部固定有导流立管,所述导流立管下端插入炉体左侧壁中的左侧腔中,所述炉体右侧壁的右侧腔外壁上固定有与右侧腔连通的水平输出支管,各个水平输出支管的末端与同一汇流管路连通。

4、上述的石墨化炉的保温结构,所述上u形烟道与下u形烟道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5、上述的石墨化炉的保温结构,每个上u形烟道具有两个喇叭状吸烟口,每个上u形烟道具有两个导流立管。

6、上述的石墨化炉的保温结构,每个下u形烟道具有两个水平输出支管。

7、上述的石墨化炉的保温结构,所述保温罩的右侧壁底面间隔设有多个定位柱,所述炉体的右侧壁顶面上设有与定位柱一一对应的定位孔。

8、上述的石墨化炉的保温结构,所述炉体左侧壁或右侧壁对应下u形烟道的底腔位置设有可拆卸堵塞盖,以便于将底腔中的积尘清理出。

9、上述的石墨化炉的保温结构,所述炉体右侧壁上设有对应汇流管路的多个支座。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通过喇叭状吸烟口将炉内产生的烟气吸入上u形烟道中,烟气再经由导流立管进入到下u形烟道中,最后由下u形烟道的水平输出支管汇入汇流管路,经汇流管路排到外界。烟气行走过程中,将其中余热积蓄于上、下u形烟道中,充分利用烟气余热,解决了现有石墨化炉产生的烟气中的余热被浪费的问题,达到节能目的,同时上、下u形烟道构成石墨化炉新的保温结构,增强石墨化炉的保温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石墨化炉的保温结构,包括炉体、设于炉体顶面的保温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由前至后间隔设有多个下u形烟道,所述下u形烟道由设于炉体左、右侧壁中的左、右侧腔、设于炉体底部且与左、右侧腔连通的底腔构成,所述保温罩由前至后间隔设有多个上u形烟道,所述上u形烟道由设于保温罩左、右侧壁中的左、右侧腔、设于保温罩顶部且与左、右侧腔连通的顶腔构成,所述上u形烟道的右侧腔的内壁上设有朝向保温罩内侧的喇叭状吸烟口,上u形烟道的左侧腔底部固定有导流立管,所述导流立管下端插入炉体左侧壁中的左侧腔中,所述炉体右侧壁的右侧腔外壁上固定有与右侧腔连通的水平输出支管,各个水平输出支管的末端与同一汇流管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的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u形烟道与下u形烟道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的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上u形烟道具有两个喇叭状吸烟口,每个上u形烟道具有两个导流立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的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下u形烟道具有两个水平输出支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的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罩的右侧壁底面间隔设有多个定位柱,所述炉体的右侧壁顶面上设有与定位柱一一对应的定位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的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左侧壁或右侧壁对应下u形烟道的底腔位置设有可拆卸堵塞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化炉的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右侧壁上设有对应汇流管路的多个支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石墨化炉的保温结构,包括炉体和保温罩,其技术要点是:炉体由前至后间隔设有多个下U形烟道,下U形烟道由设于炉体左、右侧壁中的左、右侧腔、设于炉体底部的底腔构成,保温罩由前至后间隔设有多个上U形烟道,上U形烟道由设于保温罩左、右侧壁中的左、右侧腔、设于保温罩顶部的顶腔构成,上U形烟道的右侧腔的内壁上设有朝向保温罩内侧的喇叭状吸烟口,上U形烟道的左侧腔底部固定有导流立管,导流立管下端插入炉体左侧壁中的左侧腔中,炉体右侧壁的右侧腔外壁上固定有与右侧腔连通的水平输出支管,各个水平输出支管的末端与同一汇流管路连通。本结构解决了现有石墨化炉产生的烟气中的余热被浪费的问题,达到节能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卫,高东,张小,董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葫芦岛市宏峰碳素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0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