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供热管网控制系统的,具体涉及为一种用于公共建筑的节能式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我国在公共建筑的供热管网中尚存在能源管理基础差,能耗高,节能潜力大。据网上公布的相关报告统计显示,我国人均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5倍~7倍,比一般的民用建筑高出10~20倍,而我国公共建筑的供热能耗占整个建筑能耗的36%。因此,降低公共建筑的能耗成为整个社会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一项极其重要艰巨的任务。
2、现有的供热方式下,供暖运行单位为了确保供暖符合标准,同时又要达到经济运行,就必须对供暖系统进行科学的运行调节。在供给侧,供热管网的供热流量往往是恒流量调节;但在用户侧,供热负荷随着天气变化、日照强弱、用户调节而随时变化,存在一定的峰值变化,二者在运行方式上形成供需矛盾。例如公共建筑,特别是办公建筑,工作日每天下班无人时间十多个小时,周六周日休息日无人上班,春节等节假日无人上班,这些时间段都满负荷供热采暖,造成了大量的能耗浪费。
3、因此,根据建筑物使用特性及用户用热习惯,我们在保证供热效果的前提下争取回流多余热量,同时保证户网流量不变又不降低户网供水温度。如何设计一种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供热节能控制系统应用在公共建筑中已成为现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背景技术中现有供热方式针对建筑物使用特性及用户用热习惯存在热量浪费问题,本实用新型基于现有供热管网结构进行相关节能改造,并提出了提供了一种用于公共建筑的节能式供热系统。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公共建筑的节能式供热系统,包括有供热单位端和用热用户端,其两者之间分别通过供水管线、回水管线相连接,以此实现热源的循环输送,在所述供水管线和回水管线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法兰蝶阀,且其四者主要起切断和节流作用,在所述供水管线和回水管线的两端上还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用热用户端一侧的供水管线和回水管线上分别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数据线与智慧用热云平台的输入接口相连接,在所述供水管线与回水管线之间分别设置有供水旁通管、回水旁通管,在所述供水旁通管上设置有电动调节阀,在所述回水旁通管上设置有混水泵,位于所述混水泵两侧的回水旁通管上分别设置有压力表,两个所述压力表分别用于测量所述回水旁通管内的介质压力并就地显示,所述电动调节阀和混水泵通过电线与智慧用热云平台的输出接口相连接,其两者分别执行智慧用热云平台发出的调节指令,并根据季节和工作时间的要求结合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分别采集的供水、回水温度和压力实现不同的调控模式自动切换,以此达到节能的目的。
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解释及限定,所述混水泵通过两个橡胶软连接设置在所述回水旁通管上,两个所述橡胶软连接对所述混水泵的运行起抗震降噪作用。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说明,在所述供水旁通管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法兰蝶阀,两个所述第二法兰蝶阀对所述供水旁通管内的介质主要起切断和节流作用;在所述回水旁通管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三法兰蝶阀,两个所述第三法兰蝶阀对所述回水旁通管内的介质主要起切断和节流作用。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说明,位于所述用热用户端一侧的回水管线上设置有超声波热量表,所述超声波热量表的输出端通过数据线与智慧用热云平台的输入接口相连接,并将测量用户的用热量上传至智慧用热云平台上,便于对不同季节和工作时间下用热量的监测。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说明,位于所述供热单位端一侧的供水管线上设置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用于除去供热介质中的固体杂质,防止对管线及设备形成堵塞,从而影响供热效果。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补充说明,位于所述供水管线一侧的回水旁通管上设置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用于防止介质逆流。
8、与未实施节能管网改造之前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节能改造后的供热方式具有以下优点:
9、1、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供水管线与回水管线之间增加供水旁通管、回水旁通管,其中在供水旁通管上设置有电动调节阀,在回水旁通管上设置有混水泵,在混水泵两侧的回水旁通管上分别设置有压力表,两个所述压力表用来测量所述回水旁通管内的介质压力并就地显示,电动调节阀和混水泵通过电线线与智慧用热云平台的输出接口相连接,并执行智慧用热云平台发出的调节指令,并根据季节和工作时间的要求结合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分别采集的供水、回水温度和压力实现不同的调控模式自动切换,以此达到节能的目的。
10、2、本实用新型在供水旁通管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法兰蝶阀,以及在回水旁通管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三法兰蝶阀,新增的供水旁通管和回水旁通管分别第二法兰蝶阀和第三法兰蝶阀实现对整个改造管网的切断和节流控制,同时在供水管线一侧的回水旁通管上设置有止回阀,用来防止介质逆流。
11、3、本实用新型在用热用户端一侧的回水管线上设置有超声波热量表,其中超声波热量表将测量用户的用热量上传至智慧用热云平台上,便于对不同季节和工作时间下用热量的监测。
12、4、本实用新型在供热单位端一侧的供水管线上设置有过滤器,用来除去供热介质中的较大固体杂质,防止对供水及回水管线及混合泵、电动调节大灯设备造成堵塞,从而影响供热效果。
1.一种用于公共建筑的节能式供热系统,包括有供热单位端(100)和用热用户端(200),其两者之间分别通过供水管线(300)、回水管线(400)相连接,以此实现热源的循环输送,在所述供水管线(300)和回水管线(400)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法兰蝶阀(1),且其四者主要起切断和节流作用,在所述供水管线(300)和回水管线(400)的两端上还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9),位于所述用热用户端(200)一侧的供水管线(300)和回水管线(400)上分别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0),所述温度传感器(9)和压力传感器(10)的输出端分别通过数据线与智慧用热云平台的输入接口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供水管线(300)与回水管线(400)之间分别设置有供水旁通管(500)、回水旁通管(600),在所述供水旁通管(500)上设置有电动调节阀(3),在所述回水旁通管(600)上设置有混水泵(4),位于所述混水泵(4)两侧的回水旁通管(600)上分别设置有压力表(7),两个所述压力表(7)分别用于测量所述回水旁通管(600)内的介质压力并就地显示,所述电动调节阀(3)和混水泵(4)通过电线与智慧用热云平台的输出接口相连接,其两者分别执行智慧用热云平台发出的调节指令,并根据季节和工作时间的要求结合所述温度传感器(9)和压力传感器(10)分别采集的供水、回水温度和压力实现不同的调控模式自动切换,以此达到节能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公共建筑的节能式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水泵(4)通过两个橡胶软连接(5)设置在所述回水旁通管(600)上,两个所述橡胶软连接(5)对所述混水泵(4)的运行起抗震降噪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公共建筑的节能式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供水旁通管(500)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法兰蝶阀(11),两个所述第二法兰蝶阀(11)对所述供水旁通管(500)内的介质主要起切断和节流作用;在所述回水旁通管(600)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三法兰蝶阀(12),两个所述第三法兰蝶阀(12)对所述回水旁通管(600)内的介质主要起切断和节流作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公共建筑的节能式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用热用户端(200)一侧的回水管线(400)上设置有超声波热量表(8),所述超声波热量表(8)的输出端通过数据线与智慧用热云平台的输入接口相连接,并将测量用户的用热量上传至智慧用热云平台上,便于对不同季节和工作时间下用热量的监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公共建筑的节能式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供热单位端(100)一侧的供水管线(300)上设置有过滤器(2),所述过滤器(2)用于除去供热介质中的固体杂质,防止对管线及设备形成堵塞,从而影响供热效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公共建筑的节能式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供水管线(300)一侧的回水旁通管(600)上设置有止回阀(6),所述止回阀(6)用于防止介质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