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菌装置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68624发布日期:2023-12-14 07:57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杀菌装置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空气净化,具体是指一种杀菌装置及空调。


背景技术:

1、目前,空调内腔的换热器,风轮容易滋生各种细菌,开机时容易吹到空气中,危害人的健康。现有的处理方法,常见的有:一、通过安装负离子碳刷头,使空气中的细菌以沉降的方式,落到地面,消除空气中的细菌;二、采用具有抗菌功能的初效滤网拦截,达到杀菌的效果。但是,这些处理方法无法有效杀灭空调内腔的附着细菌。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杀菌装置及空调,可以有效杀灭空调内腔附着的细菌。

2、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杀菌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有气流通道;和杀菌模块,设于所述气流通道内并与所述安装架相连,所述杀菌模块包括发射极和至少两组接收极,所述发射极包括导电本体和两个放电部,所述导电本体为板状结构,两个所述放电部相背设置在所述导电本体宽度方向的两端,所述放电部包括沿所述导电本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放电尖端;每组所述接收极包括两个棒状的接收极,且所述接收极沿所述导电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导电本体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一组所述接收极且每组的两个所述接收极分居所述导电本体厚度方向的两侧;两组所述接收极与所述发射极的两个所述放电部相对间隔设置,以使所述发射极的两个所述放电部均能够放电电离空气产生杀菌物质。

3、安装架设有气流通道,杀菌模块设置在气流通道内,因而杀菌模块产生的杀菌物质可以进入安装架的气流通道内。而安装架的气流通道能够与空调的内腔连通,因而气流通道内的杀菌物质可以进入空调的内腔,从而对空调内腔中的附着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4、这样,在空调出风口关闭的状态下,杀菌模块产生的杀菌物质(如强氧化性物质)可以扩散到空调内腔的每个角落,实现腔内杀菌。而在空调打开出风口的状态下,杀菌模块产生的杀菌物质也可以随空调出风扩散到室内空间中,对室内空间起到杀菌作用。

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申请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6、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杀菌模块包括沿所述导电本体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发射极且每个所述发射极均与两组所述接收极相对间隔设置。

7、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导电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发射极之间的间距在3mm至50mm的范围内。

8、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杀菌模块包括沿所述导电本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发射极,且在所述导电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射极之间设有至少一组所述接收极。

9、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导电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发射极之间的间距在3mm至60mm的范围内。

10、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极的直径在1mm至20mm的范围内;和/或,所述发射极与相邻所述接收极沿所述导电本体厚度方向的间距在1mm至25mm的范围内,所述放电尖端与相邻所述接收极沿所述导电本体宽度方向的间距在1mm至50mm的范围内。

11、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杀菌模块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杀菌模块沿所述导电本体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

12、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导电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杀菌模块的放电尖端之间的最小间距在1mm至200mm的范围内。

13、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通道设有多个通风口,多个所述通风口沿所述安装架的周向设置。

1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杀菌装置。

15、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空调设有内腔以及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内腔内设有换热器和风机,所述杀菌装置设于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或所述内腔。



技术特征:

1.一种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杀菌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设有内腔以及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内腔内设有换热器和风机,所述杀菌装置设于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或所述内腔。


技术总结
一种杀菌装置及空调,可以有效杀灭空调内腔附着的细菌。杀菌装置包括:安装架,设有能够与空调的内腔连通的气流通道;杀菌模块,设于气流通道内并与安装架相连,杀菌模块包括发射极和至少两组接收极,发射极包括导电本体和两个放电部,导电本体为板状结构,两个放电部相背设置在导电本体宽度方向的两端,放电部包括沿导电本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放电尖端;每组接收极包括两个棒状的接收极,且接收极沿导电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导电本体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一组接收极且每组的两个接收极分居导电本体厚度方向的两侧;两组接收极与发射极的两个放电部相对间隔设置,以使发射极的两个放电部均能够发生放电产生杀菌物质。

技术研发人员:陈武,李思逸,陈金发,暨文伟,杨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