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系统和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51246发布日期:2024-01-23 10:36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控系统和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空调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温控系统。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温控系统的空调。


背景技术:

1、在高精密温控空调冷却领域,温度补偿采用高温补偿的方式,此高温补偿的方式一般采用电加热来实现,即当温度接近临界的需求温度时,通过对电加热器通电发热,进行微热传导,从而快速实现温度的达标和较小的波动。

2、然而,现有技术中采用电加热进行温度补偿的方式,存在以下缺点:当电加热的方式使系统的温度比目标温度值更高时,此时是无法实现回调的,只能将此部分热量旁通掉或者传输到负载端,使负载温度产生波动;如果系统的负载快速增大,而此时单向的补偿的方式就不易快速实现,需要后续的系统循环,进入换热器的蒸发端获取低温后,才可实现,在响应速度方面较慢。

3、因此,如何提高温度调节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控系统,该温控系统能够改善温度调节响应速度,提高温度调节效率。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温控系统的空调。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温控系统,包括循环回路和连接于所述循环回路中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还包括:

4、加热器,连接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进口之间;

5、旁通支路,所述旁通支路的进口与所述加热器的出口连接,所述旁通支路的出口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进口连接;

6、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加热器的出口与所述旁通支路的进口之间;

7、单向阀,设置于所述旁通支路;

8、动力部件,设置于所述旁通支路或所述循环回路上,以供介质由所述旁通支路的进口流向出口。

9、可选地,上述温控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出口与所述加热器的进口之间的第二温度传感器。

10、可选地,上述温控系统,所述动力部件为动力泵,所述动力泵设置在所述旁通支路上;

11、或者,所述动力部件为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加热器之间的循环回路上;还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第一接口与所述加热器的出口连接,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进口连接,第三接口与所述旁通支路的进口连接。

12、可选地,上述温控系统,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精度均为±0.05度及以内。

13、可选地,上述温控系统,还包括用于监测所述第一换热器负载的变化的第三温度传感器或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或,第四温度传感器或第二压力传感器;

14、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或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出口,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或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进口。

15、可选地,上述温控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出口的流量传感器。

16、可选地,上述温控系统,还包括热缓冲器,所述热缓冲器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进口与所述单向阀的出口之间。

17、可选地,上述温控系统,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循环回路内充入介质的注水管以及用于将所述循环回路内的介质排出的排水管。

18、可选地,上述温控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的压缩机冷却回路。

1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温控系统。

2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温控系统,包括循环回路和连接于所述循环回路中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还包括:加热器,连接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进口之间;旁通支路,所述旁通支路的进口与所述加热器的出口连接,所述旁通支路的出口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进口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加热器的出口与所述旁通支路的进口之间;单向阀,设置于所述旁通支路;动力部件,设置于所述旁通支路,以供介质由所述旁通支路的进口流向出口。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温控系统,利用所述加热器对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出口的介质进行加热,并在所述加热器的出口介质温度高于目标温度值时,通过所述单向阀和所述动力部件将所述循环回路中的部分介质送至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进口,进行二次循环,由于所述加热器出口的介质温度低于第二换热器第一进口的介质温度,因此,通过将加热器出口的介质引入第二换热器的第一进口,使得进入第二换热器的介质的温度会降低,在第二换热器的换热功率和加热器的功率都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进入第二换热器的介质温度降低,因此从第二换热器的第一出口以及加热器的出口流出的介质温度也会降低,从而使得加热器的出口介质温度更加接近目标温度值,无需对第二换热器和加热器的功率进行调整,操作便捷,节省成本。

2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调设有上述温控系统,由于所述温控系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设有该温控系统的空调也应当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温控系统,包括循环回路和连接于所述循环回路中的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器(2)的第一出口与所述加热器(3)的进口之间的第二温度传感器(3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件为动力泵,所述动力泵设置在所述旁通支路(4)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1)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31)的精度均为±0.05度及以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监测所述第一换热器(1)负载的变化的第三温度传感器或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或,第四温度传感器或第二压力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1)的第一出口的流量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缓冲器(5),所述热缓冲器(5)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的第一进口与所述单向阀(41)的出口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循环回路内充入介质的注水管以及用于将所述循环回路内的介质排出的排水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换热器(2)连接的压缩机冷却回路。

10.一种空调,包括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系统为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温控系统。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温控系统和空调,温控系统包括循环回路和连接于循环回路中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还包括:加热器,连接于第二换热器的第一出口与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进口之间;旁通支路,旁通支路的进口与加热器的出口连接,旁通支路的出口第二换热器的第一进口连接;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加热器的出口与旁通支路的进口之间;单向阀,设置于旁通支路;动力部件,设置于旁通支路,以供介质由旁通支路的进口流向出口。本技术所提供的温控系统,将加热器出口的介质引入第二换热器的第一进口,使得进入第二换热器的介质的温度会降低,在第二换热器的换热功率和加热器的功率都不变的情况下,使得加热器的出口介质温度更加接近目标温度值。

技术研发人员:宋斌,刘翔,吴刚,杨斌,梁健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9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