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房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97838发布日期:2023-12-07 05:25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房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具体涉及一种机房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1、机房内安装的设备大多都是耗电热源,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当设备发热产生的热量无法通过机房的自然散热全部散发时,就会形成热能积累,机房内的温度就会上升,严重的情况下,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为了降低机房内的温度,一般是直接采用空调进行制冷来达到机房室内外热交换的目的,这就需要长时间运行空调。因为空调制冷需要压缩机机械运转,需要耗费很多电能用于制冷,其用电量基本可以达到机房总耗电量的30%以上,而在机房室外温度远低于室内温度的情况下,机房内仍然采用空调进行降温操作,是极其不划算的,其利用室内外空气的温度差,通过外空气循环来实现通风降温目的,同时,由于通风降温系统只适用于室外较低温度条件下,所以无法完全取代空调,因此必须有一套控制手段来实现通风降温系统与自然降温、空调降温之间的良好切换,在确保机房温度不超标准的前提下,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房空调系统,可实现自然降温、空调降温之间的良好切换,在确保机房温度不超标准的前提下,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3、一种机房空调系统,包括有换向阀、进风机、出风机、空调机、除湿箱、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换向阀包括有箱体、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推送机构;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有导向杆;所述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滑动连接在导向杆上,且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将箱体由前到后分隔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第三腔室;所述箱体两侧设有与机房外部连通第一进风口及第一出风口,中部设有与机房内部连通第二进风口及第二出风口;所述推送机构用于控制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在箱体中的位置;所述进风机、空调机及除湿箱通过通风管道依次连接在第二进风口处,所述出风机通过通风管道连接在第二出风口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机房外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机房内部;所述换向阀、进风机、出风机、空调机、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本技术方中,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且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将箱体由前到后分隔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第三腔室;所述箱体两侧设有与机房外部连通第一进风口及第一出风口,中部设有与机房内部连通第二进风口及第二出风口;所述推送机构的作用下,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在箱体中移动位置,进而控制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第三腔室与箱体上各个风口的连通状态,当机房外界温度低于或等于设定温度时,可启动系统外循环模式,在该模式下,所述第一进风口及第二进风口与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与第三腔室连通,空调机停止运行,所述进风机直接将机房外界的冷空气引入至机房内部,实现对机房内部环境的降温操作,减少空调机的耗电,以实现节能效果;当机房外界温度远高于设定温度时,可启动系统内循环模式,在该模式下,所述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同时相背移动,使得第一腔室及第三腔室缩小,第二腔室增大,进而使得所述第二进风口及第二出风口与第二腔室连通,使得机房内空气实现内部循化,其空调机处在开启状态,以将机房内的热量传递出机房外,实现降温;所述进风机及出风机可增加空气流通的速度,增加热交换效率,及时带走设备产生的热量;所述除湿箱可出去空气中的水分,防止机房内设备上出现冷凝水,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机房外部,用于实时监控机房外部环境的温度变化,并将数据传输给系统的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机房内部,用于实时监控机房内部环境的温度变化,并将数据传输给系统的控制单元。

4、优选地,所述导向杆为两杆,对称布置在箱体中;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适配导向杆的导向座;所述导向座的厚度大于第一挡板的厚度;在技术方案中,所述导向杆对称布置在箱体中,可为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提供稳定的支撑力;所述导向座的厚度大于第一挡板的厚度,其增加了第一挡板在导向杆上滑行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一挡板在导向杆上的抗偏转能力,保证第一挡板还导向杆上滑行的稳定性。

5、优选地,所述推送机构包括有螺杆及驱动螺杆旋转的动力装置;所述螺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箱体中,螺杆上设有第一螺纹部及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挡板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部上,所述第二挡板螺纹连接第二螺纹部上;本技术方案中,所述螺杆上设有第一螺纹部及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的螺纹方向相反,在转动螺杆时,可控制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同步相向移动或向背移动,进而控制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第三腔室的大小,进而改变系统中空气的进行路径,实现机房空气内循环或外循环。

6、优选地,所述动力装置为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系统控制单元电连接,固定在箱体的端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伺服电机可精准控制旋转的速度及角度,方便对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位置进行控制。

7、优选地,所述伺服电机外侧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上设有散热格栅;本技术方案中,所述保护罩可对伺服电机进行保护,防止雨水侵蚀;所述散热格栅可保证罩内空气的流通性,提高伺服电机的散热效果。

8、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适配第一螺纹部的第一螺纹座,所述第一螺纹座的厚度大于第一挡板的厚度;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螺纹座可提高挡板在螺杆上的传动可靠性。

9、优选地,所述除湿箱中从进风端到出风端依次设有海绵层、活性炭层及氯化钙层;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海绵层可以过滤大颗粒的粉尘;所述活性炭层除了具有很好的除湿作用外,还有很好的除尘效果,能吸附细小的粉尘;所述氯化钙层的吸水是化学反应,所以吸水速度快,结合力强,可以进一步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保证空气的干燥性。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机房空调系统可通过换向阀的换向操作,控制机房中空气流通路径,实现自然降温、空调降温之间的良好切换,在确保机房温度不超标准的前提下,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2、本机房空调系统包含推送机构,可通过旋转螺杆,可控制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同步相向移动或向背移动,进而控制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第三腔室的大小,进而改变系统中空气的进行路径,实现机房空气内循环或外循环,结构简单,换向便捷;3、本机房空调系统包含的除湿箱可出去空气中的水分,防止机房内设备上出现冷凝水,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技术特征:

1.一种机房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换向阀、进风机、出风机、空调机、除湿箱、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换向阀包括有箱体、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推送机构;所述箱体的内部固定有导向杆;所述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滑动连接在导向杆上,且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将箱体由前到后分隔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第三腔室;所述箱体两侧设有与机房外部连通第一进风口及第一出风口,中部设有与机房内部连通第二进风口及第二出风口;所述推送机构用于控制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在箱体中的位置;所述进风机、空调机及除湿箱通过通风管道依次连接在第二进风口处,所述出风机通过通风管道连接在第二出风口处;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机房外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机房内部;所述换向阀、进风机、出风机、空调机、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与系统控制单元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房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为两杆,对称布置在箱体中;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适配导向杆的导向座;所述导向座的厚度大于第一挡板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房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机构包括有螺杆及驱动螺杆旋转的动力装置;所述螺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箱体中,螺杆上设有第一螺纹部及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挡板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部上,所述第二挡板螺纹连接第二螺纹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房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系统控制单元电连接,固定在箱体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房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外侧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上设有散热格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房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适配第一螺纹部的第一螺纹座,所述第一螺纹座的厚度大于第一挡板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房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箱中从进风端到出风端依次设有海绵层、活性炭层及氯化钙层。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机房空调系统,包括有换向阀、进风机、出风机、空调机、除湿箱、第一温度传感器及第二温度传感器,换向阀包括有箱体、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推送机构;箱体的内部固定有导向杆;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滑动连接在导向杆上;箱体两侧设有第一进风口及第一出风口,中部设有第二进风口及第二出风口;推送机构用于控制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在箱体中的位置;进风机、空调机及除湿箱通过依次连接在第二进风口处,出风机连接在第二出风口处;第一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机房外部,第二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机房内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机房空调系统,可实现自然降温、空调降温之间的良好切换,在确保机房温度不超标准的前提下,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卢希希,王昭,王易,尚云,胡宽,王健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利楚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