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24773发布日期:2024-04-08 11:13阅读:18来源:国知局
风管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空调,尤其是涉及一种风管机。


背景技术:

1、针对行业中的美式风管机设计有四种安装方式,包括立式、左卧式、右卧式、倒立式,为了兼顾各种安装方式,并且受到蒸发器分流,冷媒重力、热力膨胀阀无法精准控制冷媒流量以及风机蜗壳左右风量不均导致风场不均匀,导致蒸发器整体换热不均,顶端温度较高换热较差,从而使箱体内部的气体温差较大,湿热气体接触低温蜗壳后,边形成凝露

2、相关技术中,倒立安装方式中的风机蜗壳表面存在严重的凝露问题,且电器盒位于风机蜗壳底部,凝露水极易进入电器盒内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风管机,扰流板、密封盖板和换热器形成扰流腔,可以降低经过换热器换热的顶部气流的流速,再将这部分气流导流至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内,使得气流在换热器内部再次换热,使得这部分气流的换热更充分。

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相互间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电器盒,所述电器盒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邻近所述出风口设置;换热器,所述换热器邻近所述进风口设置且与所述电器盒相互间隔,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电器盒电连接,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彼此远离设置;换热风机,所述换热风机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换热器和所述电器盒之间,通过所述换热风机的运转将所述壳体外部气流通过所述进风口引入所述壳体内,并经由所述换热器换热形成换热气流,换热气流在所述换热风机的驱动下通过所述出风口向所述壳体外部输出;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为两个,两个所述密封盖板分别盖设密封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扰流板,所述扰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且用于将经过换热器上部的气流导流至换热器内部再次换热,所述扰流板、所述密封盖板和所述换热器共同构成扰流腔。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设置扰流板,换热器顶部的气流进入扰流板、密封盖板和换热器形成的扰流腔,一方面可以降低气流的流速,使得气流在换热器的翅片中换热更充分,温度更低;另一方面,扰流板起到导流作用,改变这部分气流的风向,将气流导流至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中,使气体在换热器中流经的距离更长,从上沿着换热器向下经过换热效果较好的位置,再次在换热器内换热,以使这部分气流换热更充分,避免未换热完全的湿热气流与低温的换热风机30相接触产生凝露水流入电器盒,产生安全风险。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扰流板包括:主体、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均沿所述主体的边缘弯折设置,所述第一翻边位于所述扰流板朝向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侧,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相贴合,所述第二翻边位于所述扰流板朝向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侧,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贴合。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扰流板上还设置有两个第三翻边,两个所述第三翻边分别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弯折设置,所述第三翻边相对所述主体弯折设置且与所述密封盖板相贴合。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设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间隔方向为竖直方向,设定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竖直平面为基准面,所述主体至所述换热器朝向所述进风口一端的距离为h1,所述第一换热器朝向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侧在所述基准面上投影的高度和所述第二换热器朝向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侧在所述基准面上投影的高度均为h2,h1和h2满足关系式:1/4<h2/h1<1/2。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管机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换热器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扰流板相连接。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扰流腔中,所述连接板将所述扰流腔分隔成第一子扰流腔和第二子扰流腔。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和第三板段,所述第一板段的一端与所述换热器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相连,另一端朝向所述扰流板延伸,所述第三板段与所述扰流板贴合连接,所述第二板段连接在所述第一板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板段之间。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板段包括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与所述第一板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板部相对所述第一板段朝向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一个弯折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板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部相连,所述第二板部相对所述第一板部朝向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另一个弯折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板部与所述第三板段相连。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共同限定出导水槽,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的连接处为所述导水槽的槽底,在所述导水槽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导水槽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一个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12、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风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包括:主体、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均沿所述主体的边缘弯折设置,所述第一翻边位于所述扰流板朝向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侧,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相贴合,所述第二翻边位于所述扰流板朝向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侧,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还包括两个第三翻边,两个所述第三翻边分别沿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弯折设置,所述第三翻边相对所述主体弯折设置且与所述密封盖板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设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间隔方向为竖直方向,设定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竖直平面为基准面,所述主体至所述换热器朝向所述进风口一端的距离为h1,所述第一换热器朝向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侧在所述基准面上投影的高度和所述第二换热器朝向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侧在所述基准面上投影的高度均为h2,h1和h2满足关系式:1/4<h2/h1<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相连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d1,所述扰流板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d2,d1和d2满足关系式:d1=d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换热器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扰流板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扰流腔中,所述连接板将所述扰流腔分隔成第一子扰流腔和第二子扰流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和第三板段,所述第一板段的一端与所述换热器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相连,另一端朝向所述扰流板延伸,所述第三板段与所述扰流板贴合连接,所述第二板段连接在所述第一板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板段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段包括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共同限定出导水槽,在所述导水槽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导水槽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中的一个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管机,包括:壳体;电器盒;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彼此远离设置;换热风机;扰流板,所述扰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且用于将经过换热器上部的气流导流至换热器内部再次换热,所述扰流板、所述密封盖板和所述换热器共同构成扰流腔。其中,扰流板、密封盖板和换热器形成扰流腔,可以降低经过换热器换热的顶部气流的流速,再将这部分气流导流至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内,使得气流在换热器内部再次换热,使得这部分气流的换热更充分。

技术研发人员:王秀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5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