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冷却水套,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级水冷套。
背景技术:
1、目前,公开号为cn 204404875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冷套,包括管体,所述管体至少包括三层管壁,相邻两层管壁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冷却水的空腔,形成空腔的两层管壁中至少有一层管壁上设有螺纹,所述螺纹的顶部与对侧的管壁贴合使空腔形成螺旋形水道,各层空腔之间设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将各空腔串联形成开环水路,位于该开环水路两端的空腔分别与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连通。本发明采用螺纹管结构是冷却水套内形成螺旋状流道,螺纹管的加工方法较为简单且能够保证较高的加工精度,因此能够确保内外层管壁之间紧密贴合,提高了冷却水套装配结构的可靠性,同时螺纹状流道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加流道的长度,保证冷却水能够与工件进行充分热交换。
2、这种虽然可以实现整体水冷,但是:这种水冷套的冷却速度慢,虽然增加的流道长度,但是还是需要长时间的冷却,同时上述水冷套整体设计过于简单,不能实现快速与设备安装,冷却水的输送不够稳定,长期输送会产生管道碳黑,严重影响后期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级水冷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级水冷套,包括转接筒,所述转接筒底部设置有第一法兰盘,所述转接筒一端连通有防护管,所述防护管内部装配连接有水冷内管,所述水冷内管一端延伸至第一法兰盘外,另一端延伸至防护管外,且水冷内管设置有两个弯角,所述水冷内管位于防护管一端口设置有第二法兰盘,所述转接筒一侧设置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连通转接筒内,第一接口为出水口,所述防护管顶部设置有第二接口,第二接口为进水口。
3、优选的,所述水冷内管位于第一法兰盘一端口设置有扩流口,通过扩流口可以扩大流量。
4、优选的,所述转接筒内设置有内衬套,所述内衬套采用聚氨酯材质。
5、优选的,所述内衬套内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内部设置有与水冷内管间隙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所述多个散热孔呈圆周分布。
6、优选的,所述第一接口采用dn25钢内丝。
7、优选的,所述第二接口采用dn25钢内丝。
8、优选的,所述转接筒、第一法兰盘、防护管、水冷内管以及第二法兰盘均采用304不锈钢材质。
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级水冷套,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该一级水冷套,通过第一法兰盘以及第二法兰盘将整体与设备互相连接,保证整体的连接性,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冷却水输送,通过定位板可以保证冷却水输送的稳定,通过扩流口的设置可以扩大流量,提高输送的流量,提高冷却速度,利用第一接口以及第二接口可以进行冷却水的进入排出,从而加快整体的冷却,带走更多的热量。
1.一级水冷套,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筒(1),所述转接筒(1)底部设置有第一法兰盘(2),所述转接筒(1)一端连通有防护管(3),所述防护管(3)内部装配连接有水冷内管(4),所述水冷内管(4)一端延伸至第一法兰盘(2)外,另一端延伸至防护管(3)外,且水冷内管(4)设置有两个弯角,所述水冷内管(4)位于防护管(3)一端口设置有第二法兰盘(5),所述转接筒(1)一侧设置有第一接口(101),所述第一接口(101)连通转接筒(1)内,第一接口(101)为出水口,所述防护管(3)顶部设置有第二接口(301),第二接口(301)为进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级水冷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内管(4)位于第一法兰盘(2)一端口设置有扩流口(6),通过扩流口(6)可以扩大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级水冷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筒(1)内设置有内衬套(8),所述内衬套(8)采用聚氨酯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级水冷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套(8)内设置有定位板(7),所述定位板(7)内部设置有与水冷内管(4)间隙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板(7)上设置有多个散热孔(701),所述多个散热孔(701)呈圆周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级水冷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101)采用dn25钢内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级水冷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301)采用dn25钢内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级水冷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筒(1)、第一法兰盘(2)、防护管(3)、水冷内管(4)以及第二法兰盘(5)均采用304不锈钢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