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文档序号:37834075发布日期:2024-05-07 19:08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本技术属于换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背景技术:

1、微通道换热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换热效果好等优点,在对尺寸和重量有严格限制的工业应用中具有广阔的潜力。传统微通道换热器通常包含两块换热芯,一块换热芯走冷流体,另一块换热芯走热流体,这些结构未能充分利用交错逆流原理增强冷热流体对流,如文献号为cn111678364a《一种微通道换热器》中公开的换热器件的结构较为复杂,且其热流和冷流的接触面积有限,从而使得其换热效率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冷流和热流对流效果佳,且二者接触面积大,换热效果佳的微通道换热器。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板形壳体、换热板和两个端板,所述板形壳体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两个所述端板均沿左右方向竖向设置并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板形壳体内,两个所述端板将所述板形壳体内分割成位于中间的换热区和位于两端的汇流区,所述换热板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换热区内,且所述换热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端板连接,并将所述换热区分割成位于上方的冷流腔和位于下方的热流腔,位于前方的所述端板上设置有将所述热流腔和位于前方的汇流区连通的热流通孔,位于后方的所述端板上设置有将所述冷流腔和位于后方的所述汇流区连通的冷流通孔,所述板形壳体左端设置有与所述冷流腔连通的冷媒入口以及与位于前方所述汇流区连通的热媒出口,所述板形壳体的右端设置有与位于后方所述汇流区连通的冷媒出口以及与所述热流腔连通的热媒入口。

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两个汇流区分别作为热媒介质和冷媒介质换热后的汇集腔,且热媒出口和冷媒出口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汇流区以便于热媒介质和冷媒介质排出,而热媒介质和冷媒介质在换热区内分层对流,这样使得二者之间的换热效果佳。

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板为在左右方向上呈波浪形或锯齿形的褶皱板。

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热流和冷流在换热区接触面积大,从而使得其换热效果好。

6、上述技术方案中且所述换热板的波峰和波谷分别与所述板形壳体的内顶壁和内底壁相抵,并分别将所述冷流腔和热流腔分割成多条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的冷流通道和热流通道,所述热流通孔和冷流通孔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热流通孔与多个所述热流通道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热流通孔将对应所述热流通道与对应所述汇流区连通,多个所述冷流通孔与多个所述冷流通道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冷流通孔将对应所述冷流通道与对应所述汇流区连通,多个所述冷流通道均与所述冷媒入口连通,多个所述热流通道均与所述热媒入口连通。

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换热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板形壳体的内顶壁和内底壁相抵,这样使得换热板分别将所述冷流腔和热流腔分割成多条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的冷流通道和热流通道,且多个冷流通道和热流通道交错分布,这样使得冷流通道和热流通道分别形成微通道,且二者的接触面积大,对流效果佳,换热性能好,另外每个热流通道和冷流通道分别通过对应的热流通孔和冷流通孔与对应的汇流区贯通。

8、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冷流通道均贯穿位于后方的所述端板,且其贯通处构成一个所述冷流通孔,每个所述热流通道均贯穿位于前方的所述端板,且其贯通处构成一个所述热流通孔。

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

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区的长度为所述汇流区长度的3倍以上。

1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

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媒入口设置在所述板形壳体的前上端,并位于所述冷流腔的前上方,所述热媒入口设置在所述板形壳体的后下端,并位于所述热流腔的后下方,每个所述冷流通道的前端分别设置有贯穿所述板形壳体顶壁并与所述冷媒入口连通的第一分流孔,每个所述热流通道的后端分别设置有贯穿所述板形壳体底壁并与所述热媒入口连通的第二分流孔。

1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热媒入口和冷媒入口处通入的流体可分别经第一分流孔和第二分流孔快速的分流至对应的热流通道和冷流通道内。

1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媒入口和热媒入口均是沿左右方向凹设在所述板形壳体对应的凹槽,且两个所述凹槽的槽口分别构成所述冷媒入口和热媒入口的接口。

1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

1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媒入口的接口和热媒入口的接口位于同一侧,所述冷媒入口对应的接口与所述冷媒出口分别位于所述板形壳体的两侧,所述热媒入口对应的接口与所述热媒出口分别位于所述板形壳体的两侧。

1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且使得其管路布置简介美观。

1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板形壳体、换热板和两个端板均为铝质件或铜质件。

1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换热效果好。



技术特征: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板形壳体(1)、换热板(2)和两个端板(3),所述板形壳体(1)沿前后方向水平设置,两个所述端板(3)均沿左右方向竖向设置并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在所述板形壳体(1)内,两个所述端板(3)将所述板形壳体(1)内分割成位于中间的换热区(11)和位于两端的汇流区(12),所述换热板(2)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换热区(11)内,且所述换热板(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端板(3)连接,并将所述换热区(11)分割成位于上方的冷流腔(111)和位于下方的热流腔(112),位于前方的所述端板(3)上设置有将所述热流腔(112)和位于前方的汇流区(12)连通的热流通孔(31),位于后方的所述端板(3)上设置有将所述冷流腔(111)和位于后方的所述汇流区(12)连通的冷流通孔(32),所述板形壳体(1)左端设置有与所述冷流腔(111)连通的冷媒入口(13a)以及与位于前方所述汇流区(12)连通的热媒出口(14b),所述板形壳体(1)的右端设置有与位于后方所述汇流区(12)连通的冷媒出口(13b)以及与所述热流腔(112)连通的热媒入口(14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2)为在左右方向上呈波浪形或锯齿形的褶皱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且所述换热板(2)的波峰和波谷分别与所述板形壳体(1)的内顶壁和内底壁相抵,并分别将所述冷流腔(111)和热流腔(112)分割成多条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的冷流通道(1111)和热流通道(1121),所述热流通孔(31)和冷流通孔(32)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热流通孔(31)与多个所述热流通道(1121)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热流通孔(31)将对应所述热流通道(1121)与对应所述汇流区(12)连通,多个所述冷流通孔(32)与多个所述冷流通道(1111)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冷流通孔(32)将对应所述冷流通道(1111)与对应所述汇流区(12)连通,多个所述冷流通道(1111)均与所述冷媒入口(13a)连通,多个所述热流通道(1121)均与所述热媒入口(14a)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冷流通道(1111)均贯穿位于后方的所述端板(3),且其贯通处构成一个所述冷流通孔(32),每个所述热流通道(1121)均贯穿位于前方的所述端板(3),且其贯通处构成一个所述热流通孔(3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区(11)的长度为所述汇流区(12)长度的3倍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入口(13a)设置在所述板形壳体(1)的前上端,并位于所述冷流腔(111)的前上方,所述热媒入口(14a)设置在所述板形壳体(1)的后下端,并位于所述热流腔(112)的后下方,每个所述冷流通道(1111)的前端分别设置有贯穿所述板形壳体(1)顶壁并与所述冷媒入口(13a)连通的第一分流孔(131),每个所述热流通道(1121)的后端分别设置有贯穿所述板形壳体(1)底壁并与所述热媒入口(14a)连通的第二分流孔(13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入口(13a)和热媒入口(14a)均是沿左右方向凹设在所述板形壳体(1)对应的凹槽,且两个所述凹槽的槽口分别构成所述冷媒入口(13a)和热媒入口(14a)的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入口(13a)的接口和热媒入口(14a)的接口位于同一侧,所述冷媒入口(13a)对应的接口与所述冷媒出口(13b)分别位于所述板形壳体(1)的两侧,所述热媒入口(14a)对应的接口与所述热媒出口(14b)分别位于所述板形壳体(1)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形壳体(1)、换热板(2)和两个端板(3)均为铝质件或铜质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板形壳体、换热板和两个端板,板形壳体沿前后方向设置,两个端板均沿左右方向竖向设置并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在板形壳体内,两个端板将板形壳体内分割成位于中间的换热区和位于两端的汇流区,换热板设置在换热区内,且换热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板连接,并将换热区分割成上下分布的冷流腔和热流腔,前方的端板上设置有将热流腔和对应汇流区连通的热流通孔,后方的端板上设置有将冷流腔和对应汇流区连通的冷流通孔,板形壳体左端设置有与冷流腔连通的冷媒入口以及与位于前方汇流区连通的热媒出口,板形壳体的右端设置有与位于后方汇流区连通的冷媒出口以及与热流腔连通的热媒入口,其结构简单,且换热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袁丁,李明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0821
技术公布日:2024/5/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