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道式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24082发布日期:2024-03-18 16:53阅读:10来源:国知局
涵道式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通风,特别涉及一种涵道式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应用于住宅、工厂等需要进行换风场所的管道式气体交换系统(新风系统)主要由风机和管道配件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将室外的新鲜空气经过风机和管道后输送至室内。气体交换系统具有较多优势:1)不用开窗也能享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2)避免“空调病”;3)避免室内家具、衣物发霉;4)清除室内装修后长期缓释的有害气体,利于人体健康;5)回收室内温湿度,节省取暖费用;6)有效排除室内各种细菌、病毒;7)超静音;8)降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9)防尘。因此,气体交换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

2、然而,当前的气体交换系统主要用于室内外的气体输送,管道通路关闭则风机也会关闭(即使不关闭风机也不能再行使送风功能)。尽管有些设计可以双向输送气体,其原理也是管道通路关闭时则相应系统内的风机也会关闭并停止工作。这就导致目前的气体交换系统仅能进行室“内外”之间的气体输送,不是室内向室外排放,就是室外向室内输入,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外循环或内循环切换。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涵道式通风系统,以解决现有通风系统不能根据需要进行外循环和内循环切换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涵道式通风系统包括通风涵道和设置在通风涵道上的安装座,安装座两侧的通风涵道分别为用于安放在室内的室内段和用于安放在室外的室外段,所述室内段内设置有风机,风机和安装座之间的室内段上设置有内进风口,所述室外段内设置有直线驱动器,直线驱动器和安装座之间的室外段上设置有外进风口,所述涵道式通风系统还包括与直线驱动器连接用于控制外进风口是否进风的止风板。

3、进一步,所述室内段的出风口上设置有透气滤芯。

4、进一步,所述外进风口和内进风口之间设置有与止风板配合的密封圈。

5、进一步,所述室外段的末端设置有防尘盖。

6、进一步,所述风机为双向风机。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8、本实用新型涵道式通风系统,当直线驱动器驱动止风板处在内进风口和外进风口之间的状态时,风机工作进行送风,由于止风板阻止了风从外进风口进入室内,因此风机只能将室内的气体从内进风口抽入再从室内段端部出口排出,使气体在室内循环;当直线驱动器驱动止风板处在外进风口和直线驱动器之间的状态时,风机工作送风,空气不仅能从内进风口进入,还能从外进风口进入到室内,从而实现气流的外循环。如此,本实用新型涵道式通风系统能根据需要进行外循环和内循环切换的切换,能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特征:

1.涵道式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涵道和设置在通风涵道上的安装座,安装座两侧的通风涵道分别为用于安放在室内的室内段和用于安放在室外的室外段,所述室内段内设置有风机,风机和安装座之间的室内段上设置有内进风口,所述室外段内设置有直线驱动器,直线驱动器和安装座之间的室外段上设置有外进风口,所述涵道式通风系统还包括与直线驱动器连接用于控制外进风口是否进风的止风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道式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段的出风口上设置有透气滤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道式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进风口和内进风口之间设置有与止风板配合的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道式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段的末端设置有防尘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道式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双向风机。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涵道式通风系统,其包括通风涵道和设置在通风涵道上的安装座,安装座两侧的通风涵道分别为用于安放在室内的室内段和用于安放在室外的室外段,所述室内段内设置有风机,风机和安装座之间的室内段上设置有内进风口,所述室外段内设置有直线驱动器,直线驱动器和安装座之间的室外段上设置有外进风口,所述涵道式通风系统还包括与直线驱动器连接用于控制外进风口是否进风的止风板。本技术涵道式通风系统能根据需要进行外循环和内循环切换的切换,能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李玲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光合谷(重庆)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8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