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电焰灶,具体涉及一种分腔散热的灶体结构。
背景技术:
1、日常家居中常见的烹饪工具多为燃气灶,由于燃气灶在烹饪的过程中是由明火加热,明火会给用户带来高温的烹饪体验,而且容易引发火灾。因此,电加热灶具应运而生,目前电加热灶就常见的是电磁炉和电陶炉,但是两者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加热不均匀、热量小等原因,没法满足人们爆炒、颠锅的做菜习惯。随着时代发展,人类发明了“可明火”的电加热灶—电焰灶。
2、电极放电会发生电弧现象,而电弧是高温高导电的游离气体,电焰灶就是利用高压电制造持续的电弧所产生高温的等离子体给锅体加热。然而完全依靠电能的电焰灶,现有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电路的散热问题,特别驱动电路和变压电路对散热要求较高,如果不能够有效的散热,可能使输出的功率下降,严重的可能损坏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2、一种分腔散热的灶体结构,其包括:面板,底座,将底座分隔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的隔热板和隔风板,设置于第一腔体的驱动电路,设置于第二腔体的变压电路,设置于第三腔体的整流电路;
3、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腔体外侧壁设置有第一进气格栅和第一进气风扇,所述的第二腔体外侧壁设置有第二进气格栅和第二进气风扇,所述的隔热板设置有用于将第一腔体气流导出至第三腔体的第一出风口、用于将第二腔体气流导出至第三腔体的第一出风口,所述的第三腔体外侧壁设置有散热格栅。
4、优选的,所述的面板设置有旋钮和主控电路,所述的主控电路控制了驱动电路的驱动电源输出。
5、优选的,所述的面板还设置有用于放置锅体的支撑圈。
6、优选的,所述的整流电路设置有可弹性升降的连接针。
7、一种电焰灶,其包括所述的分腔散热的灶体结构和设置于底座的灶头。
8、优选的,所述的灶头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设置于下壳体的绝缘座、设置于绝缘座中间的电极针以及设置于上壳体用于电路回流的负极喷火筒。
9、优选的,所述的绝缘座和所述的负极喷火筒固定连接合成一个用于电极针放电产生电弧现象的空间,所述的绝缘座侧壁还设置有进气孔。
10、优选的,所述的上壳体和所述的下壳体固定连接合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盒体空间。
11、优选的,所述的下壳体还设置有用于给盒体空间制造气流的第三进气风扇。
12、优选的,所述的连接针电连接所述的电极针。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防止两个散热风扇在灶体内制造的气流乱窜,保证空气流通顺畅从而将驱动电路及变压电路的热量吹散,并通过两个出风口流出的气流有效对整流电路散热。
1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1.一种分腔散热的灶体结构,包括面板,底座,将底座分隔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的隔热板和隔风板,设置于第一腔体的驱动电路,设置于第二腔体的变压电路,设置于第三腔体的整流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腔散热的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板设置有旋钮和主控电路,所述的主控电路控制了驱动电路的驱动电源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腔散热的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板还设置有用于放置锅体的支撑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腔散热的灶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流电路设置有可弹性升降的连接针。
5.一种电焰灶,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分腔散热的灶体结构,所述的电焰灶还包括设置于底座的灶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焰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灶头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设置于下壳体的绝缘座、设置于绝缘座中间的电极针以及设置于上壳体用于电路回流的负极喷火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焰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座和所述的负极喷火筒固定连接合成一个用于电极针放电产生电弧现象的空间,所述的绝缘座侧壁还设置有进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焰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壳体和所述的下壳体固定连接合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盒体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焰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壳体还设置有用于给盒体空间制造气流的第三进气风扇。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焰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针电连接所述的电极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