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单元和暖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964862发布日期:2024-08-14 14:24阅读:9来源:国知局
室内单元和暖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空调,特别涉及一种室内单元和暖通系统。


背景技术:

1、室内单元,多作为一种室内单元应用在多联机暖通系统中。多联机暖通系统包括一个室外机、多个室内机及连接室内机和多个室外机的多个子管路系统。室内单元集成有连接在多个子管路系统的多个控制阀,以通过控制管路的通断分配冷媒或切换工作模式。

2、子管路系统的部分结构显露在室内单元的壳体外,以形成用于连接室内机的接头,接头与从室内机延伸过来的管路连接。然而,在一些情况下,连接处容易发生冷媒的泄露,一些冷媒有着易燃易爆的特质,因而存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内单元,能够提高暖通系统的安全性。

2、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种室内单元包括:

3、壳体,设有安装腔;

4、冷媒流路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冷媒流路装置包括至少一流路,所述至少一流路包括至少一进口管和至少一出口管,所述至少一进口管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显露于所述壳体的外侧,供第一外部冷媒配管连接,所述至少一出口管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显露于所述壳体的外侧,供第二外部冷媒配管连接;

5、至少一遮蔽罩,设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并具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遮蔽腔,所述遮蔽腔容纳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及

6、冷媒传感器,用于检测目标空间内的冷媒浓度,所述目标空间包括所述安装腔以及所述遮蔽腔中的至少一个。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周向上的至少一侧设有至少一过管口,所述至少一进口管以及所述至少一出口管经所述至少一过管口延伸出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侧,分别对应形成所述至少一第一连接部和所述至少一第二连接部;

8、所述遮蔽罩覆盖所述至少一过管口,以及覆盖所述至少一第一连接部和所述至少一第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个,所述至少一过管口连通所述安装腔和所述遮蔽腔。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周向上的至少一侧设有至少一连通口;

10、所述遮蔽罩覆盖所述至少一连通口,所述至少一连通口与所述至少一过管口间隔设置,并连通所述安装腔和所述遮蔽腔。

11、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排风系统,所述排风系统设有位于所述安装腔内的第一排风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一排风通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第二出风口,并包括与所述第一排风通道连通的风机。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周向上设有至少一第二进风口和至少一第二出风口,所述至少一第二进风口和所述至少一第二出风口间隔设置;

13、至少一所述遮蔽罩覆盖所述至少一第二进风口和所述至少一第二出风口,所述至少一第二进风口和所述至少一第二出风口之间限定出位于所述遮蔽腔内的至少一第二排风通道,所述至少一第二排风通道通过所述至少一第二进风口和所述至少一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排风通道。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用于与第一外部冷媒配管套接的第一套接段,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用于与第二外部冷媒配管套接的第二套接段;

15、所述遮蔽腔容纳所述第一套接段和所述第二套接段中的至少一个。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遮蔽罩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和/或,

17、所述遮蔽腔被配置为可容置部分所述第一外部冷媒配管和部分所述第二外部冷媒配管中的至少一个,并被配置为适于与部分所述第一外部冷媒配管和部分所述第二外部冷媒配管中的至少一个密封连接。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遮蔽罩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围绕所述遮蔽罩与所述壳体连接的一侧设置,以填充所述遮蔽罩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空隙;和/或,

19、所述遮蔽罩远离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至少一出管口,所述至少一出管口连通所述遮蔽腔,并被配置为供所述第一外部冷媒配管和所述第二外部冷媒配管中的至少一个穿设,所述出管口处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被配置为用于填充所述第一外部冷媒配管和所述第二外部冷媒配管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遮蔽罩之间的空隙。

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遮蔽罩与所述壳体可拆卸地连接。

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遮蔽罩包括:

22、第一罩壳,与所述壳体的外侧连接;和

23、第二罩壳,与所述第一罩壳可拆卸连接,并连接所述壳体的外侧,以与所述第一罩壳和所述壳体限定出所述遮蔽腔。

2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罩壳与所述第二罩壳套接;

25、和/或,所述第一罩壳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一齿状结构,所述第二罩壳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第二齿状结构,所述第一齿状结构和所述第二齿状结构相向地延伸,且所述第一齿状结构和所述第二齿状结构限定出至少一个出管口,所述至少一个出管口连通所述遮蔽腔,并被配置为供所述第一外部冷媒配管和所述第二外部冷媒配管中的至少一个穿设。

2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于所述壳体周向上的不同侧显露;

27、所述室内单元包括至少一第一遮蔽罩和至少一第二遮蔽罩,所述至少一第一遮蔽罩遮罩所述第一连接部,并具有第一腔室,所述至少一第二遮蔽罩遮罩所述第二连接部,并具有第二腔室,且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均连通所述安装腔。

2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第一遮蔽罩和所述至少一第二遮蔽罩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分别地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或者,

29、所述至少一第一遮蔽罩和所述至少一第二遮蔽罩连接,且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安装腔连通。

3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第一遮蔽罩和所述至少一第二遮蔽罩为一体结构。

3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媒传感器靠近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

32、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暖通系统,包括:

33、室外机;

34、多个室内机;以及

35、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室内单元,所述室外机和所述多个室内机均与所述冷媒流路装置连接。

36、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室内单元的壳体外设置遮蔽罩,遮蔽罩设置与安装腔连通的遮蔽腔,冷媒流路装置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在遮蔽腔内,冷媒传感器用于检测目标空间内的冷媒浓度,目标空间包括安装腔和遮蔽腔中的至少一个,使得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处泄漏的冷媒能够及时地被冷媒传感器检测到,有利于快速示警并提醒,为快速处理冷媒泄漏争取时间,减少或避免由冷媒泄漏而引发的事故。不仅如此,遮蔽罩还能够对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处泄漏的冷媒进行遮挡,减少或避免冷媒快速地泄漏至室内的情况,从而更利于避免安全事故,进一步提高室内单元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周向上的至少一侧设有至少一过管口,所述至少一进口管以及所述至少一出口管经所述至少一过管口延伸出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侧,分别对应形成所述至少一第一连接部和所述至少一第二连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周向上的至少一侧设有至少一连通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风系统,所述排风系统设有位于所述安装腔内的第一排风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一排风通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第二出风口,并包括与所述第一排风通道连通的风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周向上设有至少一第二进风口和至少一第二出风口,所述至少一第二进风口和所述至少一第二出风口间隔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用于与第一外部冷媒配管套接的第一套接段,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用于与第二外部冷媒配管套接的第二套接段;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罩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和/或,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罩与所述壳体之间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围绕所述遮蔽罩与所述壳体连接的一侧设置,以填充所述遮蔽罩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空隙;和/或,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罩与所述壳体可拆卸地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罩包括: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壳与所述第二罩壳套接;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于所述壳体周向上的不同侧显露;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一遮蔽罩和所述至少一第二遮蔽罩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分别地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或者,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一遮蔽罩和所述至少一第二遮蔽罩为一体结构。

15.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传感器靠近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

16.一种暖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室内单元和暖通系统。其中,室内单元包括壳体、冷媒流路装置、至少一个遮蔽罩及冷媒传感器。壳体设有安装腔;冷媒流路装置设置在安装腔内,包括至少一流路,至少一流路包括至少一进口管和至少一出口管,至少一进口管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显露于壳体的外侧,供第一外部冷媒配管连接,至少一出口管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显露于壳体的外侧,供第二外部冷媒配管连接;遮蔽罩设于壳体的外侧,并具有与安装腔连通的遮蔽腔,遮蔽腔容纳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冷媒传感器用于检测安装腔以及遮蔽腔中的至少一个内的冷媒浓度。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室内单元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宇辉,易腾达,罗天运,徐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8/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