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空调冷却水系统,具体涉及一种防集气的冷却水缓冲排污装置。
背景技术:
1、空调的冷却水系统属于开式系统,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将空气混入水中带到管道系统内,若水系统中存在空气,会加剧氧腐蚀、引起噪声、导致换热器换热不充分、引起水泵气蚀等问题。若不及时将空气排出,会形成“气塞”,影响系统的循环和水力平衡,进而影响系统终端用户的用能效果。目前常用的排气方法为:设计合理的管道坡度和管内水流速度,并在可能产生气体聚集的地方设置排气阀。但空调水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管内的水流速度、甚至局部水流方向都会发生变化,同时,由于建筑结构等外界因素,造成排气阀的安装位置与系统实际运行的气体聚集地不相符合。显然,目前的排气方法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防集气的冷却水缓冲排污装置,以确保冷却水系统中的气体和杂质能顺利的被排除。
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集气的冷却水缓冲排污装置,包括扩容缓冲容器以及扰流件;所述扩容缓冲容器设置于空调冷却水系统的冷却回水主管与冷却立管之间,所述扩容缓冲容器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冷却水流通的扩容空间,所述扩容空间与所述冷却回水主管和所述冷却立管分别连通,且所述扩容空间的冷却水流通面积大于所述冷却回水主管和所述冷却立管的冷却水流通面积;所述扰流件设置于所述扩容空间内,用于扰动流经所述扩容空间的冷却水;所述扩容缓冲容器的顶部设置有排气阀,所述扩容缓冲容器的底部设置有排污阀。
3、进一步地,所述扰流件包括扰流板,所述扰流板正对所述冷却回水主管设置,且与所述冷却回水主管保持间距。
4、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回水主管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扰流板的板面,所述冷却立管的中轴线平行于所述扰流板的板面。
5、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立管的顶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位于所述扩容缓冲容器的扩容空间内。
6、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的高度低于或等于所述冷却回水主管的中轴线所在高度。
7、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板的高度高于所述冷却回水主管的中轴线所在高度,且与所述扩容缓冲容器的扩容空间的顶部保持间距。
8、进一步地,所述扩容缓冲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包括位于所述扩容缓冲容器的底部的第一底面、第二底面以及位于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之间的竖立面;所述第一底面低于所述第二底面,所述扰流板连接于所述竖立面的内侧,所述排污阀连接于所述竖立面的外侧,所述第一底面位于所述扰流板和所述冷却回水主管之间,所述冷却立管连接于所述第二底面的底部。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冷却回水主管与冷却立管之间设置冷却水流通面积更大的扩容缓冲容器,可有效降低进入冷却立管前的冷却水流速,使得冷却水中的气体和杂质快速分离,而在扰流板的扰流作用下,冷却水中的空气与冷却水自然分离,通过排气阀确保空气顺利排出,减少空气中的氧气对管壁的腐蚀;避免气体集聚,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水力平衡;且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安装位置不受限于空调冷却水系统的最高位置,不受外界环境因素、最高点等因素的影响,安装方便。
1.一种防集气的冷却水缓冲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扩容缓冲容器以及扰流件;所述扩容缓冲容器设置于空调冷却水系统的冷却回水主管与冷却立管之间,所述扩容缓冲容器的内部设置有用于冷却水流通的扩容空间,所述扩容空间与所述冷却回水主管和所述冷却立管分别连通,且所述扩容空间的冷却水流通面积大于所述冷却回水主管和所述冷却立管的冷却水流通面积;所述扰流件设置于所述扩容空间内,用于扰动流经所述扩容空间的冷却水;所述扩容缓冲容器的顶部设置有排气阀,所述扩容缓冲容器的底部设置有排污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集气的冷却水缓冲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件包括扰流板,所述扰流板正对所述冷却回水主管设置,且与所述冷却回水主管保持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集气的冷却水缓冲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回水主管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扰流板的板面,所述冷却立管的中轴线平行于所述扰流板的板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集气的冷却水缓冲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立管的顶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位于所述扩容缓冲容器的扩容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集气的冷却水缓冲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的高度低于或等于所述冷却回水主管的中轴线所在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集气的冷却水缓冲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的高度高于所述冷却回水主管的中轴线所在高度,且与所述扩容缓冲容器的扩容空间的顶部保持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集气的冷却水缓冲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容缓冲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包括位于所述扩容缓冲容器的底部的第一底面、第二底面以及位于第一底面和第二底面之间的竖立面;所述第一底面低于所述第二底面,所述扰流板连接于所述竖立面的内侧,所述排污阀连接于所述竖立面的外侧,所述第一底面位于所述扰流板和所述冷却回水主管之间,所述冷却立管连接于所述第二底面的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