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支架及包含其的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210171发布日期:2025-03-11 13:37阅读:65来源:国知局
锅支架及包含其的灶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燃气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锅支架及包含其的灶具。


背景技术:

1、在使用燃气灶时,设置聚能罩能够减少燃气灶的散热量,增加烹饪器具的吸热量,从而提高能效。目前市场上的家用燃气灶具通常采用聚能罩锅具支撑部和支架圈一体设计形成多层锅支架,由于这种多层锅支架的锅具支撑部与聚能罩无法分离,整体结构繁琐,用户在烹饪后不易清洁,且用户清洁时要整个多层锅支架拿起来去清洁,重量较重,很不方便。

2、同时,锅具支撑部、支架圈与聚能罩一体设计,聚能罩中聚集的热量会快速传导至锅具支撑部、支架圈及承液盘,降低燃烧器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聚能圈聚集的热量会快速传导至锅具支撑部、支架圈及承液盘从而降低燃烧器的效率的缺陷,提供一种锅支架及包含其的灶具。

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锅支架,其包括有锅具支撑部和聚能圈,所述锅具支撑部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容纳所述聚能圈,所述安装部在所述聚能圈的上壁的上方和所述聚能圈的外侧壁的外侧敞开,在水平方向上,所述聚能圈的外侧相对所述安装部凸出;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聚能圈的内侧壁相对设置的面为第一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内侧壁相互匹配,所述第一面为从上往下不朝内侧倾斜的平面。

3、通过将容纳聚能圈的安装部设置为在聚能圈的上壁的上方和聚能圈的外侧壁的外侧都敞开,使得聚能圈的上方和外侧没有遮挡,聚能圈的外侧能够相对锅具支撑部凸出,从而使得聚能圈内部的空腔的体积能够做得更大,增强聚能圈的隔热聚能的能力,并且聚能圈和锅具支撑部分体设置,聚能圈的上壁的上方和聚能圈的外侧壁的外侧都敞开,聚能圈与安装部之间的接触面积也减少了,这样不仅能够增强聚能圈的隔热聚能的能力,而且还减少了聚能圈传到锅具支撑部以及支架圈和承液盘的热量,大大提升了聚能圈的聚能效果,使更多热量被锅具吸收,间接提高燃烧的效率。同时在安装部上设置与聚能圈的内侧壁相互配合的第一面,第一面是从上往下不朝内侧倾斜的平面,不仅限制了聚能圈的水平移动,还使得聚能圈能够从上往下放置到安装部并且可以取下,即聚能圈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便于锅支架的清洁。

4、较佳地,所述聚能圈的外侧壁的截面为向外凸出的半圆。

5、较佳地,所述聚能圈的内侧壁竖直设置。

6、通过将聚能圈的内侧壁竖直设置,相比于将内侧壁设置为向内倾斜,竖直设置的内侧壁整体距离火焰更远,火焰对整个聚能圈的灼烧作用更弱,更多的热量由烹饪器具吸收,减少热损失。

7、较佳地,所述聚能圈的内部具有环形腔。

8、在聚能圈的内部设置环形腔,可以在环形腔内充入气体,并且聚能圈内部的空腔为环形腔,周向均匀,提高聚能圈的隔热能力。

9、较佳地,所述聚能圈内部还具有隔热层,所述聚能圈内具有多个所述环形腔,所述隔热层用于将多个所述环形腔上下分隔。

10、通过设置多个被隔热层上下分隔的环形腔,有效降低各层之间的传热量,降低热量从上层的环形腔到下层的环形腔之间的热损失,减少传导到锅具支撑部下方的热量,从而使更多的热量被烹饪器具吸收,增加烹饪器具的吸热量,提高聚能圈的隔热能力。

11、较佳地,所述聚能圈内部还具有隔热层,所述聚能圈内具有多个所述环形腔,所述隔热层用于将多个所述环形腔沿径向分隔。

12、通过设置多个被隔热层沿径向分隔的环形腔,有效降低各层之间的传热量,降低热量从内层的环形腔到外层的环形腔之间的热损失,减少传导到聚能圈的外侧的热量,从而使更多的热量被烹饪器具吸收,提高聚能圈的隔热能力。

13、较佳地,所述锅支架还包括支架圈,所述支架圈上设置有卡口,所述锅具支撑部的底部设置有插接片,所述插接片插设在所述卡口中。

14、通过在支架圈上设置卡口,在锅具支撑部上设置插接片,将插接片插设在卡口中,对支架圈和锅具支撑部实现了基本的连接和固定,后续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焊接,使得支架圈和锅具支撑部之间的连接更牢固。

15、较佳地,所述卡口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插接片的高度。

16、通过将卡口的高度设置为大于等于插接片的高度,避免插接片的下端相对支架圈凸出导致支架圈无法贴着承液盘。

17、较佳地,所述锅具支撑部的顶面的外侧水平设置,所述锅具支撑部的顶面的内侧向下倾斜设置。

18、通过将锅具支撑部的顶面设置成外侧水平、内侧倾斜向下,外侧水平部分能够承托平底的烹饪器具,内侧倾斜向下的部分能够承托尖底(底部不平)的烹饪器具,提高锅支架的适用性。

19、一种灶具,所述灶具包含如上所述的锅支架。

20、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21、通过将容纳聚能圈的安装部设置为在聚能圈的上壁的上方和聚能圈的外侧壁的外侧都敞开,使得聚能圈的上方和外侧没有遮挡,聚能圈的外侧能够相对锅具支撑部凸出,从而使得聚能圈内部的空腔的体积能够做得更大,增强聚能圈的隔热聚能的能力,并且聚能圈和锅具支撑部分体设置,聚能圈的上壁的上方和聚能圈的外侧壁的外侧都敞开,聚能圈与安装部之间的接触面积也减少了,这样不仅能够增强聚能圈的隔热聚能的能力,而且还减少了聚能圈传到锅具支撑部以及支架圈和承液盘的热量,大大提升了聚能圈的聚能效果,使更多热量被锅具吸收,间接提高燃烧的效率。同时在安装部上设置与聚能圈的内侧壁相互配合的第一面,第一面是从上往下不朝内侧倾斜的平面,不仅限制了聚能圈的水平移动,还使得聚能圈能够从上往下放置到安装部并且可以取下,即聚能圈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便于锅支架的清洁。



技术特征:

1.一种锅支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锅具支撑部和聚能圈,所述锅具支撑部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容纳所述聚能圈,所述安装部在所述聚能圈的上壁的上方和所述聚能圈的外侧壁的外侧敞开,在水平方向上,所述聚能圈的外侧相对所述安装部凸出;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聚能圈的内侧壁相对设置的面为第一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内侧壁相互匹配,所述第一面为从上往下不朝内侧倾斜的平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圈的外侧壁的截面为向外凸出的半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圈的内侧壁竖直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圈的内部具有环形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圈内部还具有隔热层,所述聚能圈内具有多个所述环形腔,所述隔热层用于将多个所述环形腔上下分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圈内部还具有隔热层,所述聚能圈内具有多个所述环形腔,所述隔热层用于将多个所述环形腔沿径向分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支架还包括支架圈,所述支架圈上设置有卡口,所述锅具支撑部的底部设置有插接片,所述插接片插设在所述卡口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口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插接片的高度。

9.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支撑部的顶面的外侧水平设置,所述锅具支撑部的顶面的内侧向下倾斜设置。

10.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包含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锅支架。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锅支架及包含其的灶具,该锅支架包括有锅具支撑部和聚能圈,在锅具支撑部上设置有安装部,该安装部用于容纳聚能圈,安装部在聚能圈的上壁的上方和聚能圈的外壁的外侧敞开;在水平方向上,聚能圈的外侧相对安装部凸出;而安装部与聚能圈的内侧壁相对设置的面为安装部的第一面,安装部的第一面和聚能圈的内侧壁是相互匹配的,安装部的第一面与聚能圈的内侧壁能够贴合,该第一面是从上往下不朝锅支架的内侧倾斜的平面。通过将容纳聚能圈的安装部设置为在聚能圈的上壁的上方和聚能圈的外侧壁的外侧都敞开,聚能圈的外侧能够相对锅具支撑部凸出,从而使得聚能圈内部的空腔的体积能够做得更大,增强聚能圈的隔热聚能的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陈迪龙,杨杰,张波,褚武建,程永超,徐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27
技术公布日:2025/3/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