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空调器及其空调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494982发布日期:2025-04-01 19:19阅读:14来源:国知局
变频空调器及其空调换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空调,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调换热系统及设有该换热系统的变频空调器。


背景技术:

1、变频空调器在开机运行时,其变频控制器会大量发热;传统的变频空调器依靠运行时室外风机的产生的循环风对变频控制器进行降温,然而,当室外环境温度较高时,室外风机产生的循环风难以对变频控制器进行有效降温,导致变频控制器的温度仍较高,从而影响变频控制器工作的运行稳定性,且严重时可能导致变频空调器出现停机。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对变频控制器进行有效降温的空调换热系统。

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上述空调换热系统的变频空调器。

3、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换热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节流元件、室内换热器和变频控制器,四通阀的进气口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四通阀的出气口与压缩机的回气口连接,室外换热器的第一换热管的第一端与四通阀的第一中转口连接,室内换热器的第二换热管的第四端与四通阀的第二中转口连接,变频控制器分别与压缩机、四通阀电连接,其中,空调换热系统还包括冷却流路,冷却流路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和第三换热管,第一支路包括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第一单向阀的第一入口与第一换热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单向阀的第一出口与第二单向阀的第二出口连接,第二单向阀的第二入口与第二换热管的第三端连接,第二支路包括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的第三出口与第一换热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单向阀的第三入口与第四单向阀的第四入口连接,第四单向阀的第四出口与第二换热管的第三端连接,第三换热管与变频控制器邻接,第三换热管的第五入口连通在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之间,第三换热管的第五出口与节流元件的第六入口连接,节流元件的第六出口连通在第三入口和第四入口之间。

4、由上可见,通过对空调换热系统及其冷却流路的设计,使得无论空调换热系统处于制冷模式还是制热模式,冷却流路均能够通过高压中温冷媒对变频控制器进行冷却降温,使得空调换热系统较高的室外环境温度下仍能够保持强力制冷而不跳机,从而大幅度提升空调换热系统的高温制热能力;此外,由于高压中温冷媒的温度高于环境露点温度,且有满足对变频控制器进行降温的需求,因此冷却流路在对变频控制器进行冷却降温时还能够防止变频控制器出现凝露,保证了变频控制器运行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再者,冷却流路仅通过四个单向阀控制冷媒的流动方向,因此冷却流路的各单向阀依据系统冷媒的高低压差即可自动控制冷媒流动方向,从而无需额外增设控制程度,简化了空调换热系统的控制方法,提升了空调换热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5、进一步的方案是,节流元件为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一电子膨胀阀与变频控制器电连接;或节流元件为毛细管。

6、由上可见,采用第一电子膨胀阀作为节流元件能够提升空调换热系统的控温精度,同时有利于提升系统效率及能效比,且还使空调换热系统能够适用于各种工况和负荷变化,并提升空调换热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而采用毛细管作为节流元件,则有利于降低空调换热系统的成本,延长换空调换热系统的使用寿命。

7、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变频控制器包括本体和第一壳体,本体和第三换热管均安装在壳体上,本体与第三换热管邻接。

8、由上可见,该设计可使第三换热管中的冷媒更好地与变频控制器的本体进行热交换,以保证对变频控制器的冷却降温效果。

9、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壳体内设有换热块,换热块与本体邻接,第三换热管安装在换热块上。

10、由上可见,换热块的设置能够增大变频控制器与第三换热管的热交换面积,提升热交换效率,从而进一步提升冷却流路对变频控制器的冷却降温效果。

11、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换热块由铝、铝合金或铜制成。

12、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空调换热系统还包括补气增焓单元,补气增焓单元包括经济器和第二电子膨胀阀,经济器包括第二外壳和第四换热管,第二外壳具有换热腔和与换热腔连通的第七入口和第七出口,第七出口与压缩机的补气口连接,第四换热管设于换热腔内,第四换热管的第八入口连通在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之间,第四换热管的第八出口与第五入口连接,第二电子膨胀阀与变频控制器电连接,第二电子膨胀阀的第九入口与连通在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之间,第二电子膨胀阀的第九出口与第七入口连接。

13、由上可见,该设计能够更好的降低流入第三换热管中的冷媒温度,增强了降低变频控制器的温度效果;并同时能够提升空调换热系统的制热能力,并使空调换热系统能够适应更低的室外环境温度。

14、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空调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第一截止阀的第五端分别与第二入口、第四出口连接,第一截止阀的第六端与第二换热管的第三端连接,第二截止阀连接在第二换热管的第四端和第二中转口。

15、由上可见,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的设置使空调换热系统的维修更加方便,同时可防止空调换热系统中冷媒不正确逆流,且可实现对空调换热系统中冷媒的流量控制。

16、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空调换热系统还包括室外风机和室内风机,室外风机与变频控制器电连接,室外风机设于室外换热器处,室内风机与变频控制器电连接,室内风机设于室内换热器处。

17、由上可见,室外风机能够加速室外换热器处空气流动,提升流经室外换热器的冷媒与室外空气的换热效果;室内风机能够加速室内换热器处的空气流动,提升;流经室内换热器的冷媒与室内空气的换热效果。

18、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变频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壳和室内机壳,其中,变频空调器还包括上述的空调换热系统,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节流元件和变频控制器均设于室外机壳内,室内换热器设于室内机壳内。

19、由上可见,设有上述空调换热系统的变频空调器,其能够保证变频控制器始终保持稳定、高效的工作状态,并保证变频控制器运行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同时该变频空调器具有控制简单、成本低及工作可靠性好的优点。

20、进一步的方案是,室内机壳为挂式机壳、柜式机壳、风管式机壳或天花式机壳。

21、由上可见,该设计使得变频空调器可被设为壁挂式空调器、柜式空调器、风管机或中央空调。



技术特征:

1.空调换热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9.变频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壳和室内机壳,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频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变频空调器及其空调换热系统,空调换热系统包括冷却流路,冷却流路包括:第一支路,连接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并包括两个串联连接且流通方向相反的单向阀;第二支路,与第一支路呈并联连接并连接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并包括两个串联连接且流通方向相反的单向阀,沿冷媒流向,第一支路位于上游的单向阀及第二支路位于上游端的方向阀的流通方向相反;第三换热管,与变频控制器连接,第三换热管的第一端连通在第一支路的两个单向阀之间,节流元件的第二端连通在第二支路的两个单向阀之间,第三换热管的第二端与节流元件的第一端连接。变频空调器设有该空调换热系统,空调换热系统可有效降低变频控制器温度。

技术研发人员:茹祥武,简正峰,徐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星联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605
技术公布日:2025/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