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室内换热系统,具体为一种自适应并联式换热系统。
背景技术:
1、作为目前主流的室内换热系统,水地暖是以水为介质在埋置于地面以下填充层中的换热管线内循环流动,通过地面以辐射和对流的热量传递方式由下至上向室内进行换热的一种换热系统。水地暖已经普及在我们生活中,地板制冷的做法目前也开始逐渐流行起来,也就是说,地板不但可以供暖,也一样可以供冷。
2、作为一种并联管路产品,分水器、集水器是水供暖或水制冷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件,集成了分水、回水、压力显示、排气、排污等多种功能,它的特点是集中管理、施工方便,但缺点也明显,成本高、调控不精准、延伸管路较长。
3、地暖行业普遍的设计标准为换热管线的长度不超过120米,并且换热管线的中间不允许有接口。目前的换热回路大多为单管线排列式的设计,即一个换热回路仅有一条换热管线,换热管线需要与分水器连通后延伸至换热空间内进行布设,再从换热空间延伸至集水器形成换热回路,这其中连通分水及回水的过程中就消耗掉了部分换热管线,实际进入到换热空间内的换热管线由于长度受限,导致实际换热面积减少,管线利用效率降低,没有发挥出百分之百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自适应并联式换热系统,系统通过一条入水管及一条回水管,取代了目前的分水器、集水器,并通过与入水管及回水管并联设置的换热管线,将换热管线集中布设在换热空间内,通过分循环泵对各个换热空间内的换热管线进行独立的循环及控制,另一方面,在各个换热空间内,通过分循环泵与换热空间内换热管线的匹配,使换热更节能,换热效果更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与水箱连通入水及回水的过程中就消耗掉了部分换热管线,实际进入到换热空间内的换热管线的长度有限,导致实际换热面积减少,管线利用效率降低的问题。
2、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自适应并联式换热系统,包括水箱,水箱上分别连通有入水管以及回水管,入水管上设有主循环泵,入水管及回水管共同延伸至多个换热空间,入水管及回水管在各个换热空间的入口处开设有并联端口,入水管与回水管之间通过并联端口并联设有多条布设在换热空间内的换热管线,换热管线的入水端处设有用于控制换热管线内介质流通状态的分循环泵。
4、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线的入水端通过入水管上的并联端口与入水管连通,换热管线的回水端通过回水管上的并联端口与回水管连通。
5、更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线根据换热空间的空间结构有规则地布设在换热空间内。
6、更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线的盘管形状预先定型。
7、进一步地,所述主循环泵及分循环泵均为变频泵,主循环泵与分循环泵电性连接有控制器,通过控制器使分循环泵的功率、流量、扬程可根据各个换热空间的使用需求进行自适应调节,使主循环泵的功率、流量、扬程可根据各个分循环泵的使用需求进行自适应调节。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水箱连通后延伸至多个换热空间的入水管及回水管,取代了传统的与水箱直接连通的分水器、集水器,并在入水管及回水管之间并联设有换热管线,通过入水管及回水管将与换热管线连通的并联端口分散至各个换热空间,使换热管线集中布设在换热空间内,最大化地利用换热管线,有效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在设计换热回路的布线方式时,只需分别设计入水管与回水管的延伸路径以及多个独立的换热空间内换热管线的盘旋方式即可,极大地简化换热回路的布线方式,降低布线设计及施工安装的难度,提高现场施工安装效率。
10、另一方面,传统的控温方式是通过分水器或集水器的开关,调节水流量的方式实现温度的调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主循环泵与分循环泵,将各个换热空间的使用需求通过控制器传递至分循环泵,分循环泵对自身的功率、流量、扬程进行自适应调节,各个分循环泵的使用情况通过控制器传递至主循环泵,主循环泵对自身的功率、流量、扬程进行自适应调节,以满足分循环泵的使用情况,进而满足换热空间的使用需求,通过循环泵变频的方式调整循环水量,更快速、更精准、更节能。
1.一种自适应并联式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1),水箱(1)上分别连通有入水管(2)以及回水管(3),入水管(2)上设有主循环泵(4),入水管(2)及回水管(3)共同延伸至多个换热空间,入水管(2)及回水管(3)在各个换热空间的入口处开设有并联端口,入水管(2)与回水管(3)之间通过并联端口并联设有多条布设在换热空间内的换热管线(5),换热管线(5)的入水端处设有用于控制换热管线(5)内介质流通状态的分循环泵(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并联式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线(5)的入水端通过入水管(2)上的并联端口与入水管(2)连通,换热管线(5)的回水端通过回水管(3)上的并联端口与回水管(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并联式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线(5)根据换热空间的空间结构有规则地布设在换热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并联式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线(5)的盘管形状预先定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并联式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循环泵(4)及分循环泵(6)均为变频泵,主循环泵(4)与分循环泵(6)电性连接有控制器,通过控制器使分循环泵(6)的功率、流量、扬程可根据各个换热空间的使用需求进行自适应调节,使主循环泵(4)的功率、流量、扬程可根据各个分循环泵(6)的使用情况进行自适应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