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换热器的薄壁管接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91486发布日期:2025-04-11 17:41阅读: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换热器的薄壁管接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换热器,特别是一种用于换热器的薄壁管接管结构。


背景技术:

1、传统的用于连接换热器的进出液孔的接管,如图4所示,需要采用金属粉末挤压成型并烧结后制成,或者采用车削等方法进行加工,其成本均比价高,且加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换热器的薄壁管接管结构,具有降低成本以及增加接管生产效率的特点。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用于换热器的薄壁管接管结构,包括:由薄壁管一体成型的主体,所述主体具有流通通道,所述主体具有第一限位段、第二限位段,所述第一限位段通过过渡部与第二限位段连接,所述过渡部由第一限位段朝向第二限位段方向逐渐缩小;所述第二限位段上具有朝向外侧且换绕主体的墩环结构。

4、在上述用于换热器的薄壁管接管结构中,所述第一限位段的远离第二限位段的端部设有朝向外侧的翻边。

5、在上述用于换热器的薄壁管接管结构中,所述第一限位段的截面呈圆形。

6、在上述用于换热器的薄壁管接管结构中,所述第二限位段的截面呈圆形。

7、在上述用于换热器的薄壁管接管结构中,所述墩环结构的朝向第二限位段的自由端一侧具有限位平面。

8、在上述用于换热器的薄壁管接管结构中,所述墩环结构具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抵靠,所述限位平面位于第二限位部上。

9、在上述用于换热器的薄壁管接管结构中,所述墩环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段的自由端之间具有间距。

10、在上述用于换热器的薄壁管接管结构中,所述墩环结构的外径大于第二限位段的外径。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12、主体直接采用薄壁管一体成型,这种方式在加工效率上更高,成本也更低。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换热器的薄壁管接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薄壁管一体成型的主体(2),所述主体(2)具有流通通道(21),所述主体(2)具有第一限位段(22)、第二限位段(23),所述第一限位段(22)通过过渡部(24)与第二限位段(23)连接,所述过渡部(24)由第一限位段(22)朝向第二限位段(23)方向逐渐缩小;所述第二限位段(23)上具有朝向外侧且换绕主体(2)的墩环结构(2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薄壁管接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段(22)的远离第二限位段(23)的端部设有朝向外侧的翻边(2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薄壁管接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段(22)的截面呈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薄壁管接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段(23)的截面呈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薄壁管接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墩环结构(231)的朝向第二限位段(23)的自由端一侧具有限位平面(213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薄壁管接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墩环结构(231)具有第一限位部(2311)和第二限位部(2312),所述第一限位部(2311)和第二限位部(2312)抵靠,所述限位平面(21321)位于第二限位部(231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薄壁管接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墩环结构(231)与所述第二限位段(23)的自由端之间具有间距(a)。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换热器的薄壁管接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墩环结构(231)的外径大于第二限位段(23)的外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换热器的薄壁管接管结构,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一种用于换热器的薄壁管接管结构,包括:由薄壁管一体成型的主体,主体具有流通通道,主体具有第一限位段、第二限位段,第一限位段通过过渡部与第二限位段连接,过渡部由第一限位段朝向第二限位段方向逐渐缩小;第二限位段上具有朝向外侧且换绕主体的墩环结构。本技术具有降低成本以及增加接管生产效率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蒋丹艳,林开兵,肖建庆,田聪,周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峰煌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802
技术公布日:2025/4/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