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加热炉整体双压下式隔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8306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环形加热炉整体双压下式隔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形加热炉隔墙的设计与制造。
环形加热炉为了满足炉温制度和炉压控制的要求,常在装料口和出料口之间设置两道隔墙。1979年出版的《钢铁厂工业炉设计参考资料》下册第二十三章中,介绍了三种环形加热炉常用的隔墙,其结构形式是用两根水冷钢管托起耐火砖砌筑的隔墙、或用不定形耐火材料制成水冷式耐火混凝土隔墙、或制成带下弦拱的无水冷耐火混凝土隔墙。由于环形加热炉使用过程中遇上停水停电时,水冷钢管受热过多而丧失工作强度,造成隔墙崩塌;带下弦拱的无水冷隔墙却由于下弦拱部分降低了分隔效果,其弦拱结构不适用于炉膛宽度较大的环形加热炉。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环形加热炉整体双压下式隔墙。它采用吊挂方式不仅可以完全取消水冷钢管,而且可以将隔墙下部做成平直形状,环形加热炉整体双压下式隔墙的重量由吊挂钢结构分解到炉外钢结构上;同时,两侧倾斜压下的炉顶结构呈双压下形状,可以保证隔墙具有合适的工作深度,以满足不同炉膛宽度和高度的环形加热炉的使用要求。
本发明提出的环形加热炉整体双压下式隔墙包括两侧倾斜压下炉顶、两道隔墙、隔墙间平顶三者组成的整体结构,以及吊挂两侧倾斜压下炉顶和隔墙间平顶的钢结构、吊挂两道隔墙的钢结构,隔墙的下部制成平直形状。


图1是本发明环形加热炉整体双压下式隔墙的横剖面构造图。
图2是本发明环形加热炉整体双压下式隔墙横剖面构造图的Ⅰ-Ⅰ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环形加热炉整体双压下式隔墙挂砖金属件的零件图。
图中1.不定形耐火材料2.耐火材料吊挂砖3.挂砖金属件4.钢管5.U型金属吊挂件6.槽钢7.吊挂钢垫板8.U型金属吊挂件螺母9.耐火材料超长吊挂砖10.螺栓11.螺母12.吊挂钢带13.工字钢从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提出的环形加热炉整体双压下式隔墙由不定形耐火材料(1)与耐火材料吊挂砖(2)组成两侧倾斜压下炉顶和两道隔墙间平顶,由不定形耐火材料(1)与耐火材料超长吊挂砖(9)组成两道底部呈平直状的隔墙,两侧倾斜压下炉顶、两道隔墙及两道隔墙间平顶三者组成整体结构并呈双压下形状。这种形状的整体双压下式隔墙在过高的炉膛高度条件下,能保证耐火材料超长吊挂砖(9)和不定形耐火材料(1)组成的隔墙满足工作深度的要求。两侧倾斜压下炉顶和隔墙间平顶由挂砖金属件(3)交叉吊住耐火材料吊挂砖(2)上端的凹进部位扣挂在钢管(4)上,U型金属吊挂件(5)吊起钢管(4),通过U型金属吊挂件螺母(8)和吊挂钢垫板(7),将钢管(4)承受的重量吊挂在炉顶的槽钢(6)上;两道隔墙由螺栓(10)穿过耐火材料超长吊挂砖(9)上端圆孔,通过螺母(11)和吊挂钢带(12)吊挂在炉顶工字钢(13)上。
本发明提出的环形加热炉整体双压下式隔墙,由于采用吊挂整体结构重量的钢结构,将整体隔墙的重量分解到炉顶上的钢结构上,并由不定形耐火材料和耐火材料吊挂砖制成两侧倾斜压下炉顶和两道隔墙间平顶、不定形耐火材料和耐火材料超长吊挂砖组成两道底部呈平直形状的无水冷隔墙,完全取消了水冷钢管,避免了停水停电对隔墙的破坏,保证了隔墙的有效工作深度,增强了隔墙的分隔效果,适用于各种炉膛宽度和高度的环形加热炉。
权利要求
1.一种环形加热炉整体双压下式隔墙,其特征是环形加热炉整体双压下式隔墙包括两侧倾斜压下炉顶、隔墙间平顶、两道下部呈平直形状的隔墙三者组成的整体结构以及吊挂两侧倾斜压下炉顶和隔墙间平顶的钢结构与吊挂两道隔墙的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加热炉整体双压下式隔墙,其特点是两侧倾斜压下炉顶,隔墙间平顶和两道隔墙三者是整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加热炉整体双压下式隔墙,其特点是两侧倾斜压下炉顶和隔墙间平顶由不定形耐火材料和耐火材料吊挂砖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加热炉整体双压下式隔墙,其特点是两道隔墙由不定形耐火材料和耐火材料超长吊挂砖组成,其下部呈平直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加热炉整体双压下式隔墙,其特点是吊挂两侧倾斜压下炉顶和隔墙间平顶的钢结构包括挂砖金属件、钢管、U型金属吊挂件、U型金属吊挂件螺母、吊挂钢垫板和槽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加热炉整体双压下式隔墙,其特点是吊挂两道隔墙的钢结构包括螺栓、螺母、吊挂钢带和工字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的环形加热炉整体双压下式隔墙,由于采用吊挂整体结构重量的钢结构,将整体隔墙的重量分解到炉顶上的钢结构上,并由不定型耐火材料和耐火材料吊挂砖制成两侧倾斜压下炉顶和两道隔墙间平顶、不定型耐火材料和耐火材料超长吊挂砖组成两道底部呈平直形状的无水冷隔墙,完全取消了水冷钢管,避免了停水停电对隔墙的破坏,保证了隔墙的有效工作深度,增强了隔墙的分隔效果,适用于各种炉膛宽度和高度的环形加热炉。
文档编号F27D1/00GK1070259SQ92111178
公开日1993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1992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1992年9月29日
发明者马荣凯, 薛鸿雁, 张炳根, 彭朝昆 申请人:薛鸿雁, 马荣凯, 张炳根, 彭朝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