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转换燃烧常压热水取暖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3831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式转换燃烧常压热水取暖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水取暖锅炉,特别是一种立式转换燃烧常压热水取暖锅炉。
目前,社会上正在生产和使用中的立式热水锅炉有许多种,大多存在有耗煤量大,燃烧不充分、热效率低、烟色黑度超标、烟尘大、污染环境、水管炉排因管内结垢而易爆裂、操作复杂、维修量大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易于维修、燃烧充分、热效率高、无环境污染、实用性能强的新型立式转换燃烧常压热水取暖火锅炉。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采取如附图所示方案实现的附


图1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给出了本实用新型附
图1中的左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2中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附图3中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附图3中的C-C向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附图3中的D-D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为下壳体、(2)为上壳体、(3)为壳体封头、(4)为烟囱、(5)为过压保护口、(6)为常压管口、(7)为出水管口、(8)为除尘孔、(9)为名牌、(10)为除垢孔、(11)为观火孔、(12)为给煤口、(13)为清渣口、(14)为炉脚、(15)为二次送氧风室、(16)为混燃室、(17)为环柱形烟室、(18)为内胆、(19)为内胆与环柱形烟室联接区、(20)为内烟囱、(21)为内烟囱与环柱形烟室联接区、(22)为通风风量调节机构、(23)为回水管口、(24)为通风口、(25)为清渣室、(26)为炉排、(27)为燃烧室、(28)为二次送氧风管、(29)为二次送氧风喷嘴、(30)为燃火管、(31)为分火燃室、(32)为串火管下管座板、(33)为串火管、(34)为串火管上管座板、(35)为上燃室、(36)为联接管、(37)为串水管、(38)为灰渣层、(39)为煤燃烧层、(40)为生煤层、(41)为下管座板分火区、(42)为炉底封圈、(43)为隔板、(43a)为隔板、(44)为一级加热水区、(45)为二级加热水区、(46)为三级加热水区、(47)为四级加热水区、(48)为五级加热水区。
以下将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作如下描述根据附图,在圆筒形上壳体(2)上端连接有半圆型外壳体封头(3)及包内烟囱(20),其下端连接有后半部分为半圆形、前半部分为长方形的下壳体(1),在下壳体(1)底部的长方形前两个角处设置有2个炉脚(14),在其后半部分,以圆周底面中心线为基准以两侧圆心为45度角的两处设置有2个炉脚(14),在下壳体(1)正面下部设置有2个与清渣室(25)相连通的清渣口(13),在清渣口(13)上方设置有与燃烧室(27)相连通的两个给煤口(12),在下壳体(1)的后侧面上设置有与水区相连通的回水管口(23),与清渣室(25)和风室相联通的通风口(24)前设置有通风风量调节机构(22),在上壳体(2)上设置有与锅炉内水区连通的除垢孔(10)和与分火燃室(31)连通的观火孔(11),并设置有与环柱形烟室(17)相连通的除尘孔(8),且设置有与内烟囱(20)下端相连通的除尘孔(8),在外壳体封头(3)上面分别设置有与锅炉水区相连通的出水管口(7)、过压保护口(5)和常压管口(6),燃烧室(27)通过隔板(43)将燃烧室(27)分为两个室,燃烧室(27)由炉底封圈(42)同外壳相连接,由下壳体(1)、燃烧室(27)、炉底封圈(42)之间圈成一级加热水区(44),在炉底封圈(42)下面固定有炉排(26),在炉排(26)下面与下壳体(1)之间构成清渣室(25),燃烧室(27)上端由两根燃火管(30)连通混燃室(16),两根燃火管(30)外周分别由两个圆环柱形二次送氧风室(15)包着,二次送氧风室(15)由二次送氧风喷咀(29)连通燃火管(30),两个二次送氧风室(15)分别由两根二次送氧风管(28)连通两个清渣室(25)内的风室和通风口(24),上壳体(2)下部与燃火管(30)之间构成二级加热水区(45),混燃室(16)上端连接有分火燃室(31),分火燃室(31)上端通过串火管下管座板(32)固定有18根串火管(33),串火管(33)上端由串火管上管座板(34)固定,串火管(33)连通分火燃室(31)和上燃室(35),分火燃室(31)、串火管(33)、上燃室(35)与上壳体(2)的中部之间构成三级加热水区(46),上燃室(35)上端连接有圆柱形内有串水管(37)及带有封头的内胆(18),上燃室(35)上端由3根落尘管(36)连接内有串水管(37)的圆环柱型烟室(17),内胆(18)外围由圆环柱形烟室(17)包着,环柱形烟室(17)通过圆环柱形烟室联接区(21)连接内烟囱(20),内烟囱(20)用法兰盘连接有烟囱(4),内胆(18)、串水管(37)与环柱形烟室(17)之间构成四级加热水区(47),上壳体(2)上部、壳体封头(3)、环柱形烟室(17)、内烟囱(20)之间构成五级加热水区(48)。
以下将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作如下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先由自来水管连通回水管口(23)供水,经一级加热水区(44)、二级加热水区(45)、三级加热水区(46)进入四级加热水区(47)和第五级加热水区(48),锅炉中加满水后,开通通风机,由通风风口(24)经通风风量调节机构(22)调节风门进入燃烧室(27)和二次送氧风室并经二次送氧风喷咀进入燃火管(30),打开两个给煤口(12)加柴点燃正常后向两个燃烧室(27)内同时加煤燃烧,待煤形成高温焦碳燃烧层后,再继续加煤逐步形成为灰渣层(38)、固定煤燃烧层(39)和生煤层(40)后即为正常燃烧状态,形成交换燃烧方式。通过煤在燃烧室(27)燃烧对水加热形成一级加热水区(44)。煤的燃烧是在通过炉排(26)的通风补氧使固定煤燃烧层(39)得到充分燃烧,固定煤高温燃烧热向新煤层幅射使之结焦析出挥发分进行燃烧,其中一个燃烧室形成的高温火焰和另一燃烧室形成的烟火在进入燃火管(30)时,经二次送氧风喷嘴(29)二次送氧进一步燃烧形成高温区,然后进入混燃室(16),其中一个燃烧室形成的高温火焰与另一个燃烧室形成的烟火混合膨胀,使烟尘和可燃气体进一步汽化、燃烧,进一步消烟、除尘,形成另一个高温区,热量向外辐射这两个高温区生成了二级加热水区(45)。在混燃室(16)内的火及高温烟气经混燃室(16)上端口面积缩小(密集)向上碰撞串火管下管座板(32)下面的下管座板分火区(41),使高温烟气在分火燃室(31)内扩散燃烧,并进入18根串火管(33)并经串火管(33)进入上燃室(35)。火、烟气在分火燃室(31)、串火管(33)、上燃室(31)进行燃烧内外幅射热量,形成三级加热水区(46)。火、烟气在上燃室(35)上端在烟囱的负压作用下密集进入内胆(18),加热内胆内的串水管(37)内和内胆(18)与圆环柱形烟室(17)之间的水,形成四级加热水区(47)。烟气、水由内胆(18)经过内胆与环柱形烟室联接区(19)进入环柱形烟室(17)后,在烟囱的负压作用下,分为两个半圆弧路线运动,运动到内烟囱与环柱形烟室联接区(21)合并经内烟囱(20)到烟囱(4)排放到上空,在运动过程中进一步将余热幅射给水区,以及加热内烟囱(20),内烟囱与环柱形烟室联接区(21)和上壳体(2)后上部之间的水区形成五级加热区(48),火、烟气在环柱形烟室(17)运动中,进一步燃烧,烟进一步净化,未燃烧的烟尘部分通过落尘管(36)落入上燃室(35)进行再燃烧。锅炉煤正常燃烧后可根据取暖系统的换热情况,不用通风机,采用自燃通风的方式。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明显特点一是由于采用了五级加热、烟气、火在炉体内燃烧、运动路线长、受热面积大、热能得到充分利用;二是由于采用了两个燃烧室交换燃烧和二次送氧的方案,所以具有燃烧充分,热效率高,无环境污染的特点;三是由于采用了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可根据系统取暖的情况变换使用的方案,这样可灵活的适应系统取暖的要求,并能最大限度的节煤、消烟、除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易于维修、燃烧充分、热效率高、无环境污染,能使取暖系统保持最佳状态,实用性能强的优点。可有效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任务,为社会提供了一种节能新型的立式转换燃烧常压热水取暖锅炉。
权利要求1.立式转换燃烧常压热水取暖锅炉,包括下壳体(1)、上壳体(2)、壳体封头(3)、烟囱(4)、过压保护口(5)、常压管口(6)、出水管口(7)、除尘孔(8)、名牌(9)、除垢孔(10)、观火孔(11)、给煤口(12)、清渣口(13)、炉脚(14)、二次送氧风室(15)、混燃室(16)、环柱形烟室(17)、内胆(18)、内胆与环柱形烟室联接区(19)、内烟囱(20)、内烟囱与环柱形烟室联接区(21)、通风风量调节机构(22)、回水管口(23)、通风口(24)、清渣室(25)、为炉排(26)、燃烧室(27)、二次送氧风管(28)、二次送氧风喷嘴(29)、燃火管(30)、分火燃室(31)、串火管下管座板(32)、串火管(33)、串火管上管座板(34)、上燃室(35)、联接管(36)、串水管(37)、灰渣层(38)、煤燃烧层(39)、生煤层(40)、下管座板分火区(41)、炉底封圈(42)、隔板(43)、隔板(43a)、一级加热水区(44)、二级加热水区(45)、三级加热水区(46)、四级加热水区(47)、五级加热水区(48),其特征在于在圆筒形上壳体(2)上端连接有半圆型外壳体封头(3)及包内烟囱(20),其下端连接有后半部分为半圆形、前半部分为长方形的下壳体(1),在下壳体(1)底部的长方形前两个角处设置有2个炉脚(14),在其后半部分,以圆周底面中心线为基准以两侧圆心为45度角的两处设置有2个炉脚(14),在下壳体(1)正面下部设置有2个与清渣室(25)相连通的清渣口(13),在清渣口(13)上方设置有与燃烧室(27)相连通的两个给煤口(12),在下壳体(1)的后侧面上设置有与水区相连通的回水管口(23),与清渣室(25)和风室相联通的通风口(24)前设置有通风风量调节机构(22),在上壳体(2)上设置有与锅炉内水区连通的除垢孔(10)和与分火燃室(31)连通的观火孔(11),并设置有与环柱形烟室(17)相连通的除尘孔(8),且设置有与内烟囱(20)下端相连通的除尘孔(8),在外壳体封头(3)上面分别设置有与锅炉水区相连通的出水管口(7)、过压保护口(5)和常压管口(6),燃烧室(27)通过隔板(43)将燃烧室(27)分为两个室,燃烧室(27)由炉底封圈(42)同外亮相连接,由下壳体(1)、燃烧室(27)、炉底封圈(42)之间围成一级加热水区(44),在炉底封圈(42)下面固定有炉排(26),在炉排(26)下面与下壳体(1)之间构成清渣室(25),燃烧室(27)上端由两根燃火管(30)连通混燃室(16),两根燃火管(30)外周分别由两个圆环柱形二次送氧风室(15)包着,二次送氧风室(15)由二次送氧风喷咀(29)连通燃火管(30),两个二次送氧风室(15)分别由两根二次送氧风管(28)连通两个清渣室(25)内的风室和通风口(24),上壳体(2)下部与燃火管(30)之间构成二级加热水区(45),混燃室(16)上端连接有分火燃室(31),分火燃室(31)上端通过串火管下管座板(32)固定有18根串火管(33),串火管(33)上端由串火管上管座板(34)固定,串火管(33)连通分火燃室(31)和上燃室(35),分火燃室(31)、串火管(33)、上燃室(35)与上壳体(2)的中部之间构成三级加热水区(46),上燃室(35)上端连接有圆柱形内有串水管(37)及带有封头的内胆(18),上燃室(35)上端由3根落尘管(36)连接内有串水管(37)的圆环柱型烟室(17),内胆(18)外围由圆环柱形烟室(17)包着,环柱形烟室(17)通过圆环柱形烟室联接区(21)连接内烟囱(20),内烟囱(20)用法兰盘连接有烟囱(4),内胆(18)、串水管(37)与环柱形烟室(17)之间构成四级加热水区(47),上壳体(2)上部、壳体封头(3)、环柱形烟室(17)、内烟囱(20)之间构成五级加热水区(4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式转换燃烧常压热水取暖锅炉,通过隔板将燃烧室分为二个室,在燃烧室上端由两根燃火管连通混燃室,燃火管外周由圆环柱形二次送氧风室包着,混燃室上端连接固定有串火管的分燃室,串火管上端连接上燃室,上燃室上端连接有带有串水管的内胆,内胆外围包有与连接有与内烟囱相连接的圆环形烟室,具有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易于维修、热效率高、无污染的特点。
文档编号F24H1/08GK2314283SQ9723225
公开日1999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22日
发明者王振平, 刘培新, 贾永民 申请人:王振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