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安全节能炉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节能炉架。
常用炉具的台面上两侧各设有开口,于开口上各设有炉架,在炉架周边上设有复数个支架,各支架呈垂直角板状,使用时,当锅体置放在炉架上时,因炉架的支架呈直立状,炉火易直接由各支架之间的空间流窜出去,易发生火源与锅内的食用油接触,使得锅内的食用油着火引起燃烧的情况,且炉火产生的热能容易散失在空气中,浪费能源;再者,因支架架设在炉架四周的边缘上,使用时炉火会从锅体底部边缘向上窜,使得锅体的把手被火烤热,因此,使用者无法握持把手或被向上窜起的炉火烧伤,造成使用上不安全,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炉架上设有复数个互相交错呈环圈排列的板体,达到使火焰集中在环圈内,防止热能流失,提高热效率的目的;且防止炉火向上窜升将把手烤热,达到使用安全方便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安全节能炉架,该炉架装设在炉具上,其特征在于该炉架为在环体的圆周边缘上方设有内、外环圈,而该内、外环圈由复数个互相错开环状排列的板体组成,且该内、外环圈上的板体各为等高状或由内向外逐渐增高的阶梯状。
该炉架上面的内、外环圈为由内向外逐渐增高的阶梯状板体构成,在炉架底面上的内、外环圈设置等高的板体。
该炉架的各板体上设有呈角板状的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在于,由于炉架上设有复数个互相交错呈环圈排列的板体,使得锅体置放在炉具上时,炉具所喷出的炉火可藉由交错的板体挡住,使火焰延滞在环圈内,使热能集中在锅体的底部避免热能扩散流失,提高热效率并节省能源,且由于减少炉火向上窜升,防止锅体的把手被火烤热,便于使用者握持,避免被向上窜升的炉火烧伤,又不会发生火源上升与锅内的食油接触而着火的情况。
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部分剖视);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剖面示意实施例1参阅
图1、图2,本实用新型炉架2装设在炉具1上;炉架2为在环体21的圆周边上方设有外环圈22及内环圈23,外环圈22及内环圈23由复数个环状排列的板体221和231互相错开,且外环圈22及内环圈23上的板体221和231各为等高状或由内向外逐渐增高的阶梯状。
使用时,当锅体3放置在炉架2上时,板体221和231撑在锅体3的底部,使锅体3架放在炉架2的上方,由于外环圈22及内环圈23由复数个交错的板体221和231所组成,所以当炉具1内的炉头4所喷出的炉火被交错排列的板体221和231阻挡,使炉火延滞在层层包围的外环圈22及内环圈23内,因此,使热能集中在锅体的底部,避免热能扩散而提高热效率当火焰被阻挡时,两道被板体221和231挡回的火焰相遇会再次燃烧,从而节省燃料;且由于炉火被板体221和231阻挡,使热能均匀分布在锅体3的底部,使锅体3得以快速加热。
再者,由于炉架2上的外环圈22及内环圈23由交错排列的板体221和231所组成,炉火延滞在外环圈22及内环圈23内,使炉火不会向上窜升,不会发生与锅内食用油接触而着火的情况。
该外环圈22上的板体221与内环圈23的板体231可呈等高状,以供放置平底锅。
实施例2参阅图3,炉架2的各板体221和231上设有呈角板状的支架24,供放置底面积较小的锅具或茶壶等,以避免锅体的底部直接压在炉嘴上而堵住喷嘴而熄灭炉火的情况。
实施例3参阅图4,该炉架2’底面上的外环圈22’及内环圈23’各由等高的板体221’和231’所构成,而炉架2’上面的外环圈22’及内环圈23’为由内向外逐渐增高的阶梯状板体221’和231’组成,因而可依使用者的需要将炉架2’上下倒置放在炉具1上使用,以供选择使用平底锅或圆弧状的炒菜锅。
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节能炉架,该炉架装设在炉具上,其特征在于该炉架为在环体的圆周边缘上方设有内、外环圈,而该内、外环圈由复数个互相错开环状排列的板体组成,且该内、外环圈上的板体各为等高状或由内向外逐渐增高的阶梯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节能炉架,其特征在于该炉架上面的内、外环圈为由内向外逐渐增高的阶梯状板体构成,在炉架底面上的内、外环圈设置等高的板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节能炉架,其特征在于该炉架的各板体上设有呈角板状的支架。
专利摘要一种安全节能炉架,该炉架装设在炉具上,其特征在于:该炉架为在环体的圆周边缘上方设有内、外环圈,而该内、外环圈由复数个互相错开环状排列的板体组成,且该内、外环圈上的板体各为等高状或由内向外逐渐增高的阶梯状。当锅体置放在炉具上时,由于炉架上的板体的阻挡使炉火不会窜升到锅体之外,以确保安全,使热能集中在锅体的底部避免热能扩散,从而提高热效率和节省能源,且防止炉火向上窜升将把手烤热,具有使用方便安全的功效。
文档编号F24C15/10GK2323285SQ9820096
公开日1999年6月9日 申请日期1998年2月5日 优先权日1998年2月5日
发明者董清坪 申请人:董清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