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地温冷暖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地热的装置,特别是地温冷暖机。它以地下水为传热介质,以地表层含水地层为蓄热体,在夏天为建筑物制冷,于冬天为建筑物供暖。
在我国直接用地下水作致冷剂供工业或民用夏季空调有较长的历史,并发展了“冬灌夏用”、“夏灌冬用”的使用技术,即冬天回灌井长供夏天使用,夏天回灌井水供冬天使用,以提高其应用品位,获得了较好效果,但是,这种技术通常只能供冷,难以供热,且地下水的需求量大;若采用风机盘管会造成腐蚀。并且,利用的地热能仅限于50-150℃的高中温,而对于地球表层的低温却很少涉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温冷暖机,它能有效地利用低温地热能,集热、冷效果好,可为夏季供冷,为冬季供暖;并能有效地减少地下水的用量;同时,无有害气体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其解决方案是在机架上方设量有热泵,它经连接管依次与呈上、下布置的放热器及储液器,以及干燥过滤器、电磁阀、用于换热的经济器、节流阀和吸热器连通,而用于换热的经济器经连接管与热泵连通,又经连接管以逆流方式与吸热器连通,从而构成封闭的工质循环系统。在放热器上自下而上设置有循环水进水管及循环水出水管,于放热器上自上而下设置有循环水进水管及循环水出水管。当供暖时,与吸热器相连的进水管和井水连接,出水管和回水井连接,而与放热器相连的进水管和末端回水口连接,出水管和供水口连接,形成供暖时的循环水系统。当供冷时,与吸热器相连的进水管和末端回水管连接,出水管和末端进水管连接,而与放热器相连的进水管和抽水井口连接,出水管和回水井连接,形成供冷时的循环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位于机架上方的热泵,其经连接管依次与放热器、储液器、干燥过滤器、电磁阀、经济器、节流阀以及吸热器相连通,且经济器经连接管与热泵连通,又经连接管以逆流方式与吸热器连通,并分别在放热器及吸热器上设置有循环水进、出水管,所以,它结构合理,以地下水为传热介质,形成循环水系统,能有效地利用地球表层低温,集热、冷效果显著,冬季可为建筑物供暖,使温度控制在18-24℃,夏季可为建筑物制冷,使温度控制在18-26℃,而且,由于能使循环水达到60℃的温度,故可用于洗澡。同时,它是一种非燃烧热的利用,且可形成以地下水为传热介质的循环水系统,所以,无有害气体排放,对环境无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它不仅可节省大量的煤、电能源,而且,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地下水的用量,从而能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说明。
图1为地温冷暖机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为
图1的俯视图。
图1、图2中,热泵(1)通过支撑架(21)与机架(16)固定连接,而热泵(1)一侧的排气口经与其焊接的铜连接管(19)依次与呈上、下布置的放热器(18)和储液器(13)、呈左、右横向布置的干燥过滤器(12)和用于热泵(1)停机时起关闭作用的电磁阀(11)、呈上、下布置的用于换热的经济器(8)、节流阀(20)及吸热器(3)连通。且用作换热的经济器(8)一侧出口经铜连接管(7)与热泵(1)另一侧的入口连通,形成封闭式热或冷循环系统。而用于换热的经济器(8)的另一侧进口(9)与吸热器(3)的出口(2)经与之焊接的铜连接管(6)以逆流方式连通。并且放热器(18)侧面自下而上焊接有与其连通的且带有法兰的循环水进水管(15)及循环水出水管(17),于吸热器(3)侧面自上而下焊接有与其连通且带有法兰的循环水进水管(4)及循环水出水管(5)。
工作时,若在夏季供冷,末端回水从进水管(4)进入吸热器(3)进行热交换后,从出水管(5)排出冷水,供冷;当冬季供暖时,经换向器换向后,末端循环水从进水管(15)进入放热器(18)热交换后,从出水管(17)排出热水,供暖。
权利要求1.一种地温冷暖机,其特征在于,在机架(16)上方设置有热泵(1),它经连接管(19)依次与呈上、下布置的放热器(18)及储液器(13),以及过滤器(12)、电磁阀(11)、经济器(8)、节流阀(20)和吸热器(3)连通,而经济器(3)经连接管(7)与热泵(1)连通,又经连接管(6)以逆流方式与吸热器(3)连通,构成封闭的工质循环系统,在放热器(18)上自下而上设置有循环水进水管(15)及循环水出水管(17),于吸热器(3)上自上而下设置有循环水进水管(4)及循环水出水管(5)。
专利摘要一种地温冷暖机,主要是位于机架上方的热泵,它经连接管依次与放热器、储液器、过滤器、电磁阀、经济器、节流阀及吸热器连通,且经济器经连接管与热泵连通,又经连接管以逆流方式与吸热器连通,在放热器和吸热器上分别设有循环水进、出水管,所以,它结构合理,能有效地利用低温地热能,集热、冷效果好,夏季可制冷,使温度控制在18—26℃,冬季可供暖,使温度控制在18—24℃,并可用于洗澡,同时,无有害气体排出,有利于环境保护。
文档编号F24F5/00GK2366754SQ9920822
公开日2000年3月1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7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7日
发明者秦国彦 申请人:秦国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