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复合式壁挂太阳能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式壁挂太阳能热水器能适应高楼层或特殊结构建筑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属于太阳能热水器的技术领域。
现有的壁挂太阳能热水器大都采用水箱和集热器分开,通过对流或被动式循环实现集热,缺点是循环管路长,热效率低且热损大,并因管路排布要求较高而直接影响热效率,因此安装复杂且质量不稳定。另外,此种结构承压能力低,保温困难,故障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复合式壁挂太阳能热水器,它可以克服上述的缺点。热水器的主体集热器和储水部分复合一体,即有一承压金属内胆作为热水器的储水箱装在集热器的超大型全玻璃真空管内胆的里面,通过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吸热并传给金属内胆加热内胆中的水,集热器与聚光装置通过桶托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可以直接与竖直平面的建筑连接,聚光反射器套在集热器外面用以增加集热面。取水时只需打开出水管阀门,冷水自动补充,操作方便可靠,可以实现太阳能热水器的自动化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全玻璃真空集热管(1)套装在承压内胆(2)外面。该集热管呈U字形,其中间具有保温套(7);真空集热管(1)的内壁(5)和承压内胆(2)之间形成一夹层(9),其中装有导热介质(20),内胆(2)上装有进水管(4)和出水管(3);保温套(7)与真空集热管(1)之间装有密封圈(8),出水管路(21)与阀门(19)相接。
内胆(2)与隔热垫(15)用螺栓(12)连接,桶托(12)底部用螺栓(14)固接于隔热垫(15),反光板(17)与防护网(10)连接在一起,通过弹性夹(11)套装在真空集热管(1)外面,桶托(12)用螺栓(16)固定于支架(18)上。
图1.复合式壁挂太阳能热水器主视图图2.复合式壁挂太阳能热水器A-A部位图兹结合附图对复合式壁挂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详细叙述由
图1,全玻璃真空集热管(1)套装在承压内胆(2)外面,全玻璃真空集热管(1)呈U字形,在集热管(1)的中间具有保温套(7),真空集热管(1)的内壁(5)与承压内胆(2)之间形成一夹层(9),夹层(9)中有空气、导热翅片或其他导热介质(20);内胆(2)上装有进水管(4)和出水管(3),保温套(7)与真空集热管(1)之间装有密封圈(8)。出水管(3)又通过出水管路(21)与阀门(19)相接。真空集热管(1)的内壁(5)上涂有选择性吸收膜(6),可以吸收辐射热量。
由图2,上述集热部分通过桶托(12)用螺栓(16)固接于支架(18)上面,桶托(12)底部又用螺栓(14)固接于隔热垫(15)。该隔热垫与内胆(2)也用螺栓(12)连接,反光板(17)与防护网(10)连在一起,通过弹性夹(11)套装在真空集热管(1)外面。
热水器使用时先要上水,先打开出水管(3)上的阀门(19),自来水就从进水管(4)进入,直到出水管(3)有水流出为止即关闭阀门(19);当太阳辐射时,全玻璃真空集热管的内壁(5)上的选择性吸收膜(6)吸收热量,通过夹层(9)中的导热介质(20)传热给承压内胆(2),把内胆(2)中的冷水加热;使用时只要打开出水管阀门(19)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复合式壁挂太阳能热水器具有下列优点1.水箱及内胆放在集热器(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内直接吸热,减少热阻,热效率高。2.无循环管路且由高真空及减反层保温,热损小。3.内胆由δ=0.8mm~105mm的不锈钢制做,置有两个水口,承压能力高。4.整机重量轻,组件少,安装简便。5.反光弧可以根据当地纬度任意调节安装角度。
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式壁挂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全玻璃真空集热管(1)套装在承压内胆(2)外面。该集热管呈U字形,其中间具有保温套(7);真空集热管(1)的内壁(5)和承压内胆(2)之间形成一夹层(9),其中装有导热介质(20),内胆(2)上装有进水管(4)和出水管(3);保温套(7)与真空集热管(1)之间装有密封圈(8),出水管路(21)与阀门(19)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内胆(2)与隔热垫(15)用螺栓(12)连接,桶托(12)底部用螺栓(14)固接于隔热垫(15),反光板(17)与防护网(10)连接在一起,通过弹性夹(11)套装在真空集热管(1)外面,桶托(12)用螺栓(16)固定于支架(18)上。
专利摘要一种复合式壁挂太阳能热水器,其真空集热管套装在承压内胆外面,管中间有保温层,集热管内壁与与承压内胆之间形成一夹层,其中装有导热介质,内胆上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出水管通过出水管路与阀门相接,反光板与防护网相连,通过弹性夹套装在真空集热管外面,集热部分用桶托支承于支架上,隔热垫用螺栓固定于内胆上,打开阀门加入冷水,集热管内壁上的吸收膜吸收热量后通过导热介质传给内胆,使冷水被加热。
文档编号F24J2/05GK2380866SQ99211378
公开日2000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31日
发明者黄鸣, 王杰, 徐志斌 申请人:黄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