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两用高效节煤回风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用高效节煤回风炉,属于炉具,适于烧饭、取暖之用。
过去所用的炉具只在炉壳内的炉栅上设一个炉心,在炉心上方设有烟管及炉盖,其结构简单,但是它很耗煤,火力不旺,火力不能调节,封炉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过去所用炉具所存在的很耗煤,火力不旺,火力不能调节及封炉难的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两用高效节煤回风炉,供烧饭取暖之用,它可用块煤或蜂窝煤,使用时,耗煤少,火力很旺,而且根据需要可以调节火力大小,并且封炉容易,不会熄灭,也不会燃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底座、炉盘、炉栅、炉闸、外壳、炉心、炉盖、炉台及烟管几部分,在底座的中部固定有一个炉闸,炉闸下方设有一个灰箱,在炉闸上方固定有一个炉盘,炉盘上面固定一个内部带有炉心的外壳,并在炉心的底部设有一个与炉心吻合的炉栅,外壳顶部设有炉盖,顶部上方设有炉台,侧面设有烟管。所说的炉盘呈圆盘状,与外壳相吻合,在其中部设有一个孔,该孔与炉心相吻合,在其外沿设有一个封火调节螺钉。所说的炉栅为栅状或在内圆沿有至少三个突顶的圆环状。所说的炉心为圆柱形或圆锥形。所说的炉闸是在由闸框与压板之间紧固一片调整片后,在闸框与压板之间嵌一个带有把手的活动闸门。
在使用时,如果要烧蜂窝煤,采用圆柱形炉心及在内圆沿有至少三个突顶的圆环状炉栅;如果要烧块煤就采用圆锥形炉心及栅状炉栅。该回风炉炉心偏短,格外省煤易燃,特别是所设的炉闸具有特好的密封性及可调性,因此,火力大小可以很好控制,封炉也容易。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灰箱,2-底座,4-炉盘,5-外壳,6-炉栅,7-烟管,8-炉台,11-炉盖,13-炉心,14-炉闸,15-封火调节螺钉。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炉闸结构示意图,其中16-把手,18-压板,19-闸框,20-闸门。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的左视图,其中17-调整片。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烧蜂窝煤的炉栅结构示意图,其中3-突顶。
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进行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有底座2、炉盘4、炉栅6、炉闸14、外壳5、炉心13、炉盖11、烟管7及炉台8几部分,在底座2的中部固定一个炉闸14,炉闸14下方设有一个灰箱1,在炉闸14上方固定有一个炉盘4,炉盘4上面固定一个内部带有圆柱形炉心13的外壳5,并在炉心13的底部设有一个与炉心13吻合的炉栅6,在外壳5顶部设有炉盖11,侧面设有烟管7,在顶部上方设有炉台8。所说的炉盘4呈圆盘状与外壳5相吻合,在其中部设有一个孔,该孔与炉心13相吻合。所说的炉栅6为在内圆沿有三个突顶3的圆环状。所说的炉闸14是在由闸框19与压板18之间紧固一片调整片17后在闸框19与压板18之间嵌入一个带有把手16的活动闸门20。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2.本实用新型既可烧块煤,又可烧蜂窝煤,可以两用;3.本实用新型密封性好,可调,易封炉;4.本实用新型火力大,易燃,做到高效;5.本实用新型节煤效果好,日用煤量仅为一般回风炉的一半。
权利要求1.两用高效节煤回风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2)、炉盘(4)、炉栅(6)、炉闸(14)、外壳(5)、炉心(13)、炉盖(11)、烟管(7)及炉台(8)几部分,在底座(2)的中部固定有一个炉闸(14),炉闸(14)下方设有一个灰箱(1),在炉闸(14)上方固定有一个炉盘(4),炉盘(4)上面固定一个内部带有炉心(13)的外壳(5),并在炉心(13)的底部设有一个与炉心(13)吻合的炉栅(6),在外壳(5)顶部设有炉盖(11),侧面设有烟管(7),在顶部上方设有炉台(8)。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高效节煤回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炉盘(4)呈圆盘状,与外壳相吻合,在其中部设有一个孔,该孔与炉心(13)相吻合,在其外沿设有一个封火调节螺钉。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高效节煤回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炉栅(6)为栅状或在内圆沿有至少三个突顶(3)的圆环状。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高效节煤回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炉心(13)为圆柱形或圆锥形。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高效节煤回风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炉闸(14)是在由闸框(19)与压板(18)之间紧固一片调整片(17)后,在闸框(19)与压板(18)之间嵌入一个带有把手(16)的活动闸门(2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两用高效节煤回风炉,属于炉具,可供烧饭、取暖之用。它包括有底座、炉盘、炉栅、炉闸、外壳、炉心、炉盖及烟管几部分,在底座的中部固定一个炉闸,炉闸下方设一个灰箱,在炉闸上方设有炉盘,炉盘上面固定有内部带有炉心的外壳,并在炉心的底部设一个与其吻合的炉栅,在外壳顶部设炉盖,顶部上方设有炉台,侧面设烟管。其结构简单,具有高效、节煤、两用的特点,适于广泛采用。
文档编号F24B1/189GK2376590SQ99231908
公开日2000年5月3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17日
发明者王为民, 王建修 申请人:王为民, 王建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