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空气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从前以来,所谓的落地式空调装置(以下称“落地式装置”)主要作为整装式空调机等而广泛使用。如
图19所示,落地式装置100的结构是在纵高的长方体形状的装置壳体102之内,组装有风扇103和热交换器104。该空调装置100从设在壳体102的前面下方的吸气口106吸入室内空气,将它在热交换器104内进行加热或者冷却,再从设在壳体102的前面上方的排气口101排出到室内,这样来调节室内空气。
在上述以前的落地式装置100中,为了避免从壳体102表面的热泄漏,在壳体102的内表面上通过两面胶带之类的粘贴材料108粘贴着海棉状的绝热材料111。此外,为了防止调节空气从壳体102中泄漏,在热交换器104的前方组装了用来划分形成空气通路的隔板105。再就是,为将调节空气进行绝热,又在该隔板105上通过粘贴材料粘贴着绝热材料。
可是,在上述落地式装置100中,从吸气口106经过风扇103而通到排气口101的空气通路,主要是由钢板划分而形成的。因此,存在了组装和安装工作比较麻烦的问题。
还有,要粘贴的部分很多,再要另设多个绝热材料。由于需要很多粘贴材料和绝热材料,因此所需的装置零部件数很多,导致成本增高。另外,最近几年,再利用问题正受世人瞩目,但是,通过粘贴材料而粘贴着绝热材料的上述结构的空调机,就不容易被再利用了。
本实用新型就是鉴于上述几个问题而想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高空调装置的组装效率和再利用性。
为达上述目的,在本实用新型中,例如,通过有效地利用泡沫苯乙烯材料,令泡沫苯乙烯模制品起到绝热材料和构件的作用,来减少零、部件数。再就是,通过将泡沫苯乙烯模制品作得可互相嵌合的结构,来将装置的组装工作和拆卸工作容易化。
具体说来,本实用新型的空调装置包括装置壳体2,在其前面的下侧和上侧分别形成吸气口73和排气口74,它被竖着放在地板上;风扇23a,它被安装在所述装置壳体2内的下方,包括具有面对所述吸气口73而形成吸气用开口29的螺旋部32和可将空气朝上方排出的扩压部33的风扇套22a以及内装在该风扇套22a的该螺旋部32中的叶轮23;热交换器4,它被设在上述装置壳体2内的上述风扇23a的上方。其中,从上述吸气口73通到上述排气口74的上述装置壳体2内的空气通路中的至少一部分围墙是由泡沫苯乙烯22、38、39、48形成的。
就这样,按照本实用新型,由泡沫苯乙烯38、39、48形成了空气通路的一部分围墙,因此,能简单并低价地构成绝热的空气通路。
在上述空调装置中,在热交换器4的左右两侧面和装置壳体2的左右两侧面之间,设置由泡沫苯乙烯形成的左侧绝热板38和右侧绝热板39,也是可以的。
这样一来,借助于泡沫苯乙烯制的左侧绝热板38和右侧绝热板39,热交换器4的左右两侧面和装置壳体2的左右两侧面之间不传热。因此,就省去了在装置壳体2的左右两侧面上通过粘贴材料粘贴绝热材料的工夫。
左侧绝热板38和右侧绝热板39也可以是和隔板48或者装置壳体2嵌合而固定在一起的。就这样,通过把左侧绝热板38和右侧绝热板39嵌入到隔板48或者装置壳体2中而把它们固定在一起,不再需要粘贴材料,零部件数便减少。从而,组装时的工作效率和再利用性得以提高。
在上述左侧绝热板38和右侧绝热板39的下部,也可以分别插入用来支撑热交换器4的底部的薄金属板43。
这样一来,热交换器4即可由插入于上述左侧绝热板38和右侧绝热板39的下部的薄金属板43来支撑,因此就可将用来支撑热交换器4的固定用零件和两片绝热板38、39一体化,故可减少零、部件数。
左侧绝热板38和右侧绝热板39也可以还具备和该各绝热板38、39形成为一体的支撑片40、41。该支撑片40、41从该各绝热板38、39的内侧面往内突出并沿垂直方向往前、后倾斜的方向延伸,能够在将热交换器4往前后方向倾斜的状态下,支撑该热交换器4的两侧边缘部。
就这样,热交换器4的两侧边缘部可由左侧绝热板38和右侧绝热板39的支撑片40、41来支撑,因此,热交换器4即被两片绝热板38、39支撑。此时,由于上述支撑片40、41和两片绝热板38、39是一体地形成的,因此不用另设用来支撑热交换器4的构件,零、部件数可减少,从而,组装时的工作效率和再利用性得以提高。
上述空调装置的风扇套22a包括能覆盖叶轮23的前方的主体22;和与该主体22固定在一起的、可让该叶轮23安在和该主体22之间所形成的空间里的组装用板25,由泡沫苯乙烯一体地模制上述主体22,也是可以的。
就这样,风扇套22a的主体22可由泡沫苯乙烯一体地模制,使得仅用一个构件来构成风扇套22a的主体22。结果,零、部件数可减少,组装时的工作效率和再利用性得以提高。
在上述风扇套22a的主体22的上部,设置和该主体22一体地模制的排水盘28,也是可以的。
就这样,由于排水盘28是和风扇套22a的主体22一体地模制的,所以不用再另设一个排水盘28而和其他部分连接在一起,故可减少零、部件数,并能提高组装时的工作效率和再利用性。
上述空调装置也可以包括设在上述热交换器4的左右两侧面和装置壳体2的左右两侧面之间的、由泡沫苯乙烯形成的左侧绝热板38和右侧绝热板39;和设在上述热交换器4和上述装置壳体2的前面62之间,由泡沫苯乙烯一体地模制的隔板48。由起泡率比上述左侧绝热板38、上述右侧绝热板39和上述隔板48的小的泡沫苯乙烯来形成风扇套22a的主体22和排水盘28,也是可以的。
就这样,即使上述左侧绝热板38上述右侧绝热板39和上述隔板48有透水性也没有什么问题,因此能够使用起泡率比排水盘28的大的泡沫苯乙烯来构成它们。这样,可进一步减少装置的成本。
在上述风扇套22a的主体22的前面上,也可以插入用来固定热交换器4的管道的管道压板34。
若这样做,热交换器4的管道便能由插在风扇套22a的主体22中的管道压板34来固定,所以不用另设用来固定上述管道的零件,故可减少零、部件数。
在上述排水盘28中形成可让热交换器4的管道沿垂直方向穿通的沟36,也是可以的。
就这样,通过将热交换器4的管道插入并穿通形成在排水盘28中的沟36中,便可容易进行装置壳体2内的配管工作。
再就是,在上述空调装置中,在热交换器4和装置壳体2的前面62之间,设置由泡沫苯乙烯一体地模制的隔板48,也是可以的。
由于隔板48是由泡沫苯乙烯形成的,因此不用在隔板48上另外设置别的绝热材料,可减少零、部件数。并且,组装时的工作效率和再利用性也得以提高。
在上述隔板48的前面上,和该隔板48一体地模制用来将布线夹住而固定起来的凹凸部49,也是可以的。
这样一来,电气部件等的布线可被固定在与隔板48形成为一体的凹凸部49中,因此不用另设用来固定布线的零件,零、部件数可减少了。
在上述热交换器4和装置壳体2的前面62之间,设置由泡沫苯乙烯一体地模制的隔板48;在所述隔板48的左侧边缘部和左侧绝热板38的前边缘部的任一方上形成凸起部58,另一方上形成凹陷部67,通过将该凸起部58和该凹陷部67互相进行嵌合来组装该隔板48和该左侧绝热板38;另一方面,在上述隔板48的右侧边缘部和右侧绝热板39的前边缘部的任一方上形成凸起部58,另一方上形成凹陷部67,通过将该凸起部58和该凹陷部67互相进行嵌合来组装该隔板48和该右侧绝热板39,也是可以的。
就这样,通过将凹陷部和凸起部互相嵌合在一起,来组装隔板48和左右的两绝热板38 39,因此不再需要用来组装这些构件的紧固件,可减少零、部件数。并且,可容易进行组装工作。
在上述热交换器4和装置壳体2的前面62之间,设置由泡沫苯乙烯一体地模制的隔板48;在所述隔板48的上部和下部形成由凹陷部或者凸起部构成的嵌合部57,它能和装置壳体2中由凹陷部或者凸起部构成的被嵌合部71进行嵌合;通过将上述嵌合部57和上述被嵌合部71嵌合在一起,来组装上述隔板48,也是可以的。
就这样,由于隔板48是通过将嵌合部和装置壳体2的被嵌合部嵌合在一起,来组装的,因此不再需要用来组装这些构件的紧固件,零、部件数便可减少了。还有,也可更容易进行组装工作。
<附图简介>
图1是空调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装置壳体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3是装置壳体的组装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送风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风扇套的正面图。
图6是风扇套的背面图。
图7是风扇套的右侧面图。
图8是热交换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左侧绝热板的正面图。
图10是左侧绝热板的上面图。
图11是隔板的正面图。
图12是布线沟的断面图。
图13是隔板的背面图。
图14是隔板的侧面图。
图15是隔板的底面图。
图16是装置壳体的前面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将空调装置沿水平方向切开后的剖面图。
图18是将空调装置沿垂直方向切开后的剖面图。
图19是现有的空调装置的立体图。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加以说明。
<第1实施例>
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是所谓的落地式室内装置,它通过制冷剂管道未图示而被接到室外装置未图示。在纵高的近似于长方体形状的装置壳体2里,组装有多叶风扇23a的叶轮23、板翼热交换器plate-finexchanger 4、风扇套22a的主体22、左侧绝热板38、右侧绝热板39以及隔板48等。装置壳体2内的下方是送风部A;上方是热交换部B。在从吸气口73到排气口74的空间里划分而形成了空气通路参照
图16。尤其是,在热交换器4和排气口74之间的空间里划分形成了与周围进行绝热的绝热空气通路P,以便让在该热交换器4中被加热或冷却的调节空气通过。
如图2所示,装置壳体2的背面、左侧面、右侧面、顶面和底面,分别是由背板10、左侧板11、右侧板12、顶板13和底板14构成的。如图3所示,在背板10和两侧板11、12中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各边缘上,形成有沿水平方向切开后的断面形状大致呈L字形的接触面16。在各接触面16上,沿着垂直方向以所规定的间距形成有多个螺孔17。在背板10和两侧板11、12的接触面16互相接触的状态下,将螺栓15插入这些螺孔17中,这样,可将背板10和两侧板11、12固定在一起。再就是,背板10和顶板13、背板10和底板14也是在同样的形态下互相拧紧的。
在背板10和两侧板11、12的下部,分别形成有管道引入引出用口37,它可让接到热交换器4的制冷剂管道未图示穿通。因此,可按照空调装置1的安装位置,来将制冷剂管道从上述管道引入引出用口37中的任一个中引出或者引入,这样可提高安装时的自由度,也能更容易地进行安装工作。
如图4所示,在固定于背板10的组装用板25上组装有风扇电动机24。在组装用板25的中央部的下方形成有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可将电动机引线未图示收进来的收纳沟27。在组装用板25的前面上组装有可在将上述电动机引线收在收纳沟27里的状态下将该收纳沟27盖起来的压板26。风扇电动机24的旋转轴和多叶风扇23a的叶轮23连接在一起。叶轮23是由塑料形成的。
本实施例的特征之一的风扇套22a的主体22,用塑料制铆钉来固定在组装用板25上,以便能从前方覆盖叶轮23的周围。另外,用尼龙粘链来固定主体22和组装用板25也是可以的。就这样,在风扇套22a的主体22和组装用板25之间组装了叶轮23。风扇套22a的主体22是由起泡率为15倍左右的泡沫苯乙烯泡沫聚苯乙烯-foam polystyrene形成的。如图5~图7所示,风扇套22a的主体22包括能与组装用板25接触的基底部31和从该基底部31往前张出并能覆盖叶轮23的螺旋部32。在螺旋部32的正面中央部开一个面对吸气口73而形成的圆形吸气用开口29。在螺旋部32的吸气用开口29的上方,形成有可将从吸气用开口29吸进来的空气往上引导的扩压部33。
如图4和图7所示,在螺旋部32的上一端设置有比螺旋部32稍微往前突出的排水盘28。作为本实施例的特征之一,排水盘28和风扇套22a的主体22是一体地模制的。就是说,排水盘28和风扇套22a的主体22形成为一体。因此,排水盘28也是由起泡率为15倍左右的泡沫苯乙烯形成的。在热交换器4的左右方向的整个范围内即在风扇套22a的主体22的沿左右方向的整个范围内形成了排水盘28,以便可将来自热交换器4的漏水普遍地回收起来。在排水盘28的前面的右一端形成有可让接到热交换器4的制冷剂管道未图示沿着垂直方向穿通的穿通沟36。穿通沟36是由水平方向的断面为半圆形的大小不同的两个沟36a、36b构成的。
在风扇套22a的主体22的螺旋部32的正面右侧插入着第1管道压板34。在该第1管道压板34的前方,面对着组装了沿水平方向的断面基本上为L字形的第2管道压板35。在第1管道压板34和第2管道压板35之间的间隙里存放有可穿通上述穿通沟36而沿垂直方向延伸的上述制冷剂管道未图示。如图4所示,在风扇套22a的主体22的吸气用开口29的周缘上,从前方嵌入有喇叭口21。
如图8所示,在热交换器4的两侧方,设置为本实施例的特征之一的绝热板38、39。绝热板38、39不把空调装置1外的空气的热量传给通过热交换器4而被冷却或者加热的空气,以防止前面嵌板62参照
图16结露,并能起到将热交换器4支撑而密封起来的作用。左侧绝热板38和右侧绝热板39形成为几乎相同的形状,但是,用来支撑热交换器4的两侧部的支撑片40、41大小各不相同。具体说来,左侧绝热板38的支撑片40沿水平方向的长度突出长度比右侧绝热板39的支撑片41的短。两片绝热板38、39都由起泡率为25倍左右的泡沫苯乙烯板构成。下面,参照图9和
图10,仅对左侧绝热板38的结构加以说明,而省略右侧绝热板39的详细说明。
左侧绝热版38包括纵长的基本上为长方形的平板部分42和从平板部分42往热交换器4的方向,即往装置壳体2的内方突出的支撑片40。这些平板部分42和支撑片40是一体地形成的。也就是说,平板部分42和支撑片40是一体地模制的。支撑片40在平板部分42上往后倾斜,使得在将热交换器4往后倾斜的状态下,支撑该热交换器4。支撑片40的前面呈平面形状,以便将热交换器4坚固地固定下来。
在左侧绝热板38的支撑片40的下部,插入有用来固定大致为平板形状的热交换器组装用板44的铁制薄金属板43。热交换器组装用板44用螺栓与插在两片绝热板38、39的薄金属板43、43连接,这样能够支撑热交换器4的底部。就这样,两片绝热板38、39通过薄金属板43和热交换器组装用板44来支撑热交换器4。
热交换器4由上下配置的两个板翼型热交换器4a、4b构成。在两个热交换器4a、4b之间设置有接、排水板45,它可接收来自上一热交换器4a的漏水,并可将该漏水从两侧方排放到排水盘28里。在热交换器4的右侧,即右侧绝热板39的支撑片41的前方,设置有能覆盖接到热交换器4的制冷剂管道未图示的管道盖46。上一热交换器4a的上部被固定到热交换器组装用板47上。
在热交换器4的下方设置有可将控制电路之类的电气部件未图示收进来的电控盒50。电控盒50的前方是由电控盒盖51盖上的。电控盒盖51和电控盒50是用螺栓固定在一起的。在电控盒盖51的右上部形成有可将电气部件的布线未图示引出到电控盒50的外方的布线孔52。
在热交换器4的前方具体说来,在热交换器4和前面嵌板62之间,设置有隔板48,它可将通过了热交换器4的空气进行绝热,并可划分形成绝热空气通路P。如图儿~
图15所示,隔板48是由起泡率为25倍左右的大致为平板形状的泡沫苯乙烯板形成的。在隔板48的前面上设置有六条布线沟49a~49f。布线沟49a~49f是用来将收在电控盒50内的电气部件的布线未图示夹住而固定起来的沟。更具体地说,布线沟49是由在隔板48的前面的左侧沿着上下方向排列成一列的三条布线沟49a~49c和在右侧沿上下方向排列的三条布线沟49d~49f构成的。位于右上方的布线沟49d朝右上方倾斜着。如
图12所示,各布线沟49的结构是在左右的凸部53a 53b之间形成凹部54,以便能从该凹部54的上方嵌入布线而固定住。这些布线沟49a~49f是和隔板48一体地模制的。
在隔板48的背面上形成有可让热交换器4的管道穿通的穿通沟55。穿通沟55和风扇套22a的主体22具体的是排水盘28的穿通沟36一起形成可让管道穿通的断面呈圆形的穿通口。也就是说,在组装好的状态下,隔板48的背面的下部和排水盘28的前面72相接触,从而穿通沟55和穿通沟36即两条半筒形的沟组合在一起而构成了断面为圆形的穿通口。
如
图14所示,在隔板48的上部,沿着左右方向的整个范围内形成有用来将隔板48嵌合到排气栅56的凸起部57。还有,在隔板48的下部,在左右方向的整个范围内形成有用来将隔板48和排水盘28的前面相接触而固定下来的凸起部59。如
图17所示,在隔板48的两侧端沿着上下方向的整个范围内,形成有往后突出的、用来将隔板48嵌入到左右的两绝热板38、39的凸起部58、58。
如
图16所示,在装置壳体2的前面上,从下方依次组装了吸气栅60、前面嵌板62、排气栅56。在送风部A的前方设置了具有吸气口73的吸气栅60。在吸气栅60的后方设置了空气过滤器61。在吸气栅60的上方配置有前面嵌板62,它被设在隔板48的前方。在前面嵌板62的前面上设置了控制盘63。在前面嵌板62的上方设置有第1绝热框64,在该第1绝热框64的上方设置有具有排气口74的排气栅56。在排气栅56的左右和上侧的周围上设置有第2和第3绝热框6566。因此,由第1~第3绝热框64~66将排气栅56的整个周围围起来,可通过该第1~第3绝热框64~66来对排气栅56的周围进行绝热。
其次,参照
图17和
图18说明空调装置1的组装状态。
从
图17能看到,如上所述,背板10和左右的两侧板11、12是在将各接触面16互相接触的状态下用螺栓固定起来的。在左侧板11和右侧板12的后边缘部,形成有向前凹的凹陷部70、70。在左右的绝热板38、39的后边缘部形成有往后凸的凸起部69、69,这些凸起部69、69和左右的侧板11、12的凹陷部70嵌合在一起。在左右的绝热板38、39的前边缘部形成凹陷部67、67。这些凹陷部67、67和隔板48的左右的凸起部58、58互相咬合,结果,左右的绝热板38、39的前边缘68、68被夹在隔板48的凸起部58、58和左右的侧板11、12的内表面之间。再就是,热交换器4的左右两端是由左右的绝热板38、39的支撑片40、41支撑的。
如
图18所示,设在隔板48的上边缘部的作为嵌合部的凸起部57被嵌入到形成在第1绝热框64上的作为被嵌合部的凹陷部71中,就这样,可将隔板48和第1绝热框64组装在一起。再就是,隔板48的背面的下端部和排水盘28的前面72相接触,隔板48的下端是被夹在排水盘28和吸气栅60之间而被支撑的。
-本实施例的效果-按照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1,由于在热交换器4的侧方和装置壳体2的侧板11、12之间设置有左侧绝热板38和右侧绝热板39,因此,不用在装置壳体2的两侧板11、12上通过粘贴材料而贴上绝热材料。
由于在左侧绝热板38和右侧绝热板39上一体地模制了可支撑热交换器4的两侧部的支撑片40、41,因此不用另设用来支撑热交换器4的两侧部的构件。还有,由于在左侧绝热板38和右侧绝热板39的下部插入有用来支撑热交换器4的底部的薄金属板43,所以不用另设可支撑热交换器4的底部的构件。就这样,能够将可支撑热交换器4的构件和两片绝热板38、 39形成为一体,故可减少零、部件数。
再就是,用泡沫苯乙烯板构成了设在热交换器4和前面嵌板62之间的隔板48,因此隔板48本身即可起到绝热作用,不用再对隔板48另贴别的绝热材料。
由于在隔板48上一体地模制了布线沟49,因此不用另设用来固定电气部件的布线的零件。
由于用泡沫苯乙烯一体地模制了构成风扇23a的螺旋部32和扩压部33的风扇套22a的主体22,因此可减少风扇套22a的零、部件数。
还有,由于一体地形成排水盘28和风扇套22a的主体22,因此不用另外形成排水盘28,零、部件数便可减少了。
由于在风扇套22a的主体22的前面上插入了管道压板34,因此可将用来固定热交换器4的管道的构件和风扇套22a一体化。
在隔板48和风扇套22a的主体22上分别形成穿通沟36、55,因此,便可容易进行热交换器4的配管工作,配管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由于在左侧绝热板38、右侧绝热板39和隔板48的边缘部分别形成由凹凸构成的嵌合部,从而通过将这些嵌合部互相进行嵌合来组装两片绝热板38、39和隔板48,因此不再需要螺栓之类的紧固件,可减少零、部件数,组装时的工作效率也得以提高。
此外,在隔板48的上下边缘部形成嵌合部57,从而使得该嵌合部57嵌合到装置壳体2的被嵌合部71,因此也可同样地减少零、部件数,组装时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综上所述,若采用本实施例的空调装置1,可减少零、部件数。还有,组装时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可缩短组装时间。并且,也可容易进行拆卸工作,故可容易被再利用。
由于两片绝热板38、39、隔板48以及风扇套22a的主体22都是由泡沫苯乙烯形成的,所以在低成本的情况下容易制造本空调装置。
<第2实施例>
在上述第1实施例中,一体地模制了排水盘28和风扇套22a的主体22。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受限于此,用种类各不相同的泡沫苯乙烯来形成该主体22和排水盘28也是可以的。在第2实施例中,用起泡率比风扇套22a的主体22小的泡沫苯乙烯来形成排水盘28。
具体说来,排水盘28是由起泡率为15倍左右的泡沫苯乙烯形成的,风扇套22a的主体22是由起泡率为25倍左右的泡沫苯乙烯来形成的。换句话说,和排水盘28不一样,风扇套22a的主体22即使有透水性也没有什么问题,所以用起泡率比较大的泡沫苯乙烯来形成它。另一方面,由于排水盘28必须接漏水并把它排放,因此,为了避免水渗透,用起泡率比较小的泡沫苯乙烯来形成它。另外,只要是不让漏水渗透,采用哪一起泡率的泡沫苯乙烯来形成排水盘28都行,不过最好采用起泡率等于或者小于15倍的。
如上所述,由于在第2实施例中,用起泡率比排水盘28的大的泡沫苯乙烯来形成风扇套22a的主体22,因此与第1实施例相比,可更低价地构成风扇套22a的主体22。结果,可达成空调装置1的低成本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适合应用到空调装置和冷冻装置等。
权利要求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装置壳体(2),在其前面的下侧和上侧分别形成吸气口(73)和排气口(74),它被竖着放在地板上;风扇(23a),它被安装在所述装置壳体(2)内的下部里,包括具有面对所述吸气口(73)而形成吸气用开口(29)的螺旋部(32)和可将空气朝上方排出的扩压部(33)的风扇套(22a);和内装在该风扇套(22a)的该螺旋部(32)中的叶轮(23);热交换器(4),它被设在上述装置壳体(2)内的上述风扇(23a)的上方,其特征在于从上述吸气口(73)通到上述排气口(74)的上述装置壳体(2)内的空气通路的至少一部分围墙是由泡沫苯乙烯(22 38 39 48)形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热交换器(4)的左右两侧面和装置壳体(2)的左右两侧面之间,设置由泡沫苯乙烯形成的左侧绝热板(38)和右侧绝热板(3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左侧绝热板(38)和右侧绝热板(39)的下部,分别插入有用来支撑热交换器(4)的底部的薄金属板(4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左侧绝热板(38)和右侧绝热板(39)具备和该各绝热板(38、39)形成为一体的支撑片(40、41),该支撑片(40、41)从该各绝热板(38、39)的内侧面往内突出并沿垂直方向往前、后倾斜的方向延伸,能够在将热交换器(4)往前后方向倾斜的状态下,支撑该热交换器(4)的两侧边缘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风扇套(22a)包括能覆盖叶轮(23)的前方的主体(22);和与该主体(22)固定在一起的、可把该叶轮(23)安在和该主体(22)之间所形成的空间里的组装用板(25),上述主体(22)是由泡沫苯乙烯一体地模制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风扇套(22a)的主体(22)的上部,设置和该主体(22)一体地模制的排水盘(2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热交换器(4)的左右两侧面和装置壳体(2)的左右两侧面之间的、由泡沫苯乙烯形成的左侧绝热板(38)和右侧绝热板(39);和设在上述热交换器(4)和上述装置壳体(2)的前面(62)之间,由泡沫苯乙烯一体地模制的隔板(48),风扇套(22a)的主体(22)和排水盘(28)由起泡率比上述左侧绝热板(38)、上述右侧绝热板(39)和上述隔板(48)的小的泡沫苯乙烯来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风扇套(22a)的主体(22)的前面上,插入有用来固定热交换器(4)的管道的管道压板(34)。
9.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排水盘(28)中形成有可让热交换器(4)的管道沿垂直方向穿通的沟(36)。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热交换器(4)和装置壳体(2)的前面(62)之间,设置由泡沫苯乙烯一体地模制的隔板(48)。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隔板(48)的前面上,和该隔板(48)一体地模制了用来夹住布线的凹凸部(49)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热交换器(4)和装置壳体(2)的前面(62)之间,设置由泡沫苯乙烯一体地模制的隔板(48),在所述隔板(48)的左侧边缘部和左侧绝热板(38)的前边缘部的任一方上形成凸起部(58),另一方上形成凹陷部(67),通过将该凸起部(58)和该凹陷部(67)互相进行嵌合来组装该隔板(48)和该左侧绝热板(38),另一方面,在上述隔板(48)的右侧边缘部和右侧绝热板(39)的前边缘部的任一方上形成凸起部(58),另一方上形成凹陷部(67),通过将该凸起部(58)和该凹陷部(67)互相进行嵌合来组装该隔板(48)和该右侧绝热板(39)。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热交换器(4)和装置壳体(2)的前面(62)之间,设置由泡沫苯乙烯一体地模制的隔板(48),在所述隔板(48)的上部和下部形成由凹陷部或者凸起部构成的嵌合部(57),它能和装置壳体(2)中由凹陷部或者凸起部构成的被嵌合部(71)进行嵌合,通过将上述嵌合部(57)和上述被嵌合部(71)嵌合在一起,来组装上述隔板(48)。
专利摘要由泡沫苯乙烯一体地模制风扇套(22a)的主体(22)和排水盘(28)。在主体(22)的前面,插入并模制用来固定热交换器(4)的管道的管道压板(34)。在热交换器(4)的侧方设置由泡沫苯乙烯形成的左侧绝热板(38)和右侧绝热板(39)。在两绝热板(38)、(39)的内表面形成可支撑热交换器(4)的侧部的支撑片(40)、(41)。在热交换器(4)和前面嵌板之间设置由泡沫苯乙烯形成的隔板(48)。在隔板(48)的前面,和该隔板(48)一体形成可夹住布线的多条布线沟(49)。
文档编号F24F13/30GK2397414SQ9924329
公开日2000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30日
发明者森实哲也, 佐藤义和, 田中俊行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