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12947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空气净化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简单、设计新颖的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其居住空气环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空气受到严重污染。传统的空气净化均是采用多层过滤网的过滤,如预过滤网(防尘网)、光触媒滤网、HEPA过滤器、活性炭滤网、多重滤网等,但多成滤网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空气通透性差,虽过滤效果好,但容易发生堵塞,因使用时间逐渐增加,风量会越来越小,不容易透气,容易造成电机发热损坏,且多层滤网是细菌病毒的汇集滋生地,下次开机,部分容易被吹入空气中;再者,因滤网堵塞,需要不断更换,扔掉堵塞的滤网带来耗材的二次污染,且耗材更换成本高,从几十元都几百元,长期使用更换滤网,成本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的空气净化器,净化使用效果好,成本低。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空气净化器,包含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箱体内设有净化除尘装置、水循环系统、通风风道及抽风机,所述净化除尘装置包含过滤单元及除尘单元,除尘单元包含框体及设于框体内的若干净化主板,相邻净化主板交错排列,净化主板上设有吸水性材料层,框体包含框架本体及设置于框架本体上的上盖和下盖,上盖内设置有储水槽,储水槽内设置有吸水性材料,上盖底部设若干洒水孔,下盖内设置有存水槽,水循环系统包含设于箱体底部的蓄水池、设置于蓄水池内的水泵及循环管,循环管包含第一循环管及第二循环管,第一循环管的一端与水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储水槽内,第二循环管的一端与下盖的存水槽连通,另一端设于储水池内。
[0005]上述的,所述吸水性材料为吸水海绵、吸水纸、无纺布中的一种。
[0006]上述的,所述吸水性材料层与净化主板通过固定螺钉固定为一体结构,或通过粘贴层粘贴为一体结构。
[0007]上述的,所述净化主板为铝型材,或为不锈钢型材,或为塑料型材,净化主板包含竖板和多个净化片。
[0008]优选的,每个净化主板包含2~20片净化片。
[0009]上述的,所述过滤单元为设置在进风口处的过滤网。
[0010]上述的,所述蓄水池包含循环用水池、污水池及污水过滤网,污水过滤网设置在循环用水池和污水池之间,水泵设置在循环用水池中,第二循环管的另一端设于污水池内。
[0011]上述的,框架本体对应进风口的前侧面设有敞开口一,框架本体与前侧面对应的后侧面设置有敞开口二,通风管道一端与敞开口二连接,另一端与抽风机连接。
[0012]上述的,所述箱体上位于出风口位置还设置有负离子发生器。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4]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净化主板上铺设有吸水性材料层,能够沾灰尘及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净化主板交错排列,各自深入对方两相邻的净化片之间,形成迂回往复的净化路径,使空气沿该净化路径流动,增加其流程,流动过程中空气不断与净化片及吸水性材料层接触,净化片既改变空气的流动方向,同时又能对空气中的灰尘、细菌颗粒、毛发进行很好的过滤,大幅度提高空气的净化率;根据需要,可以采用不同形状的净化片,其空气净化效果非常明显,在实际测试效果中,开机30分钟左右,其pm2.5去除率达98%以上。
[0015]2.本实用新型拆装方便,便于维修,净化片为型材,如铝合金型材或塑料型材或不锈钢型材,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尺寸,吸水性材料层通过粘贴或螺钉固定在净化片上,多个净化主板组合安装在壳体内,通过水循环系统的加湿净化,空气净化效果更为理想,且拆装方便,大大降低维修费用,蓄水池内设置有污水过滤网,便于清洗,适用于家庭和宾馆、饭店、食堂,易于推广实施,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除尘单元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所示的A-A剖面示意图;
[0019]图4为实施例一中净化主板结构示意图。
[0020]【具体实施方式】:
[0021]图中标号I代表净化主板,标号11代表净化片,标号12代表竖板,标号2代表吸水性材料层,标号3代表框架体,标号31代表框架本体,标号32代表上盖,标号33代表下盖,标号4代表箱体,标号5代表过滤单兀,标号6代表除尘单兀,标号7代表蓄水池,标号8代表水泵,标号9代表第一循环管,标号11代表出风口,标号12代表抽风机,标号13代表水位指不器,标号14代表排污口,标号15代表通风风道,标号16代表负离子发生器。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通过优选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0023]实施例一:参见图1~4所示,一种空气净化器,包含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箱体内设有净化除尘装置、水循环系统、通风风道及抽风机,所述净化除尘装置包含过滤单元及除尘单元,除尘单元包含框体及设于框体内的若干净化主板,相邻净化主板交错排列,净化主板上设有吸水性材料层,框体包含框架本体及设置于框架本体上的上盖和下盖,上盖内设置有储水槽,储水槽内设置有吸水性材料,上盖底部设若干洒水孔,下盖内设置有存水槽,水循环系统包含设于箱体底部的蓄水池、设置于蓄水池内的水泵及循环管,循环管包含第一循环管及第二循环管,第一循环管的一端与水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储水槽内,第二循环管的一端与下盖的存水槽连通,另一端设于储水池内。
[0024]上述的,所述吸水性材料为吸水海绵、吸水纸、无纺布中的一种。
[0025]上述的,所述吸水性材料层与净化主板通过固定螺钉固定为一体结构,或通过粘贴层粘贴为一体结构。
[0026]上述的,所述净化主板为铝型材,或为不锈钢型材,或为塑料型材,净化主板包含竖板和多个净化片。
[0027]优选的,每个净化主板包含2~20片净化片。
[0028]上述的,所述过滤单元为设置在进风口处的过滤网。
[0029]上述的,所述蓄水池包含循环用水池、污水池及污水过滤网,污水过滤网设置在循环用水池和污水池之间,水泵设置在循环用水池中,第二循环管的另一端设于污水池内,为方便清理污水池中的垃圾,污水池处还可设置有污水口,蓄水池上还可设置有水位指示器,方便查看蓄水池中的水量,即时补充水量。
[0030]上述的,框架本体对应进风口的前侧面设有敞开口一,框架本体与前侧面对应的后侧面设置有敞开口二,通风管道一端与敞开口二连接,另一端与抽风机连接。
[0031]上述的,所述箱体上位于出风口位置还设置有负离子发生器。
[0032]通过改变净化片、框架体的形状,以及净化主板的数量和结构形状可以组成多个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结构变化,在此不一一详述。
[0033]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据此做出多种变化,但任何与本实用新型等同或者类似的变化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空气净化器,包含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箱体内设有净化除尘装置、水循环系统、通风风道及抽风机,其特征是:所述净化除尘装置包含过滤单元及除尘单元,除尘单元包含框体及设于框体内的若干净化主板,相邻净化主板交错排列,净化主板上设有吸水性材料层,框体包含框架本体及设置于框架本体上的上盖和下盖,上盖内设置有储水槽,储水槽内设置有吸水性材料,上盖底部设若干洒水孔,下盖内设置有存水槽,水循环系统包含设于箱体底部的蓄水池、设置于蓄水池内的水泵及循环管,循环管包含第一循环管及第二循环管,第一循环管的一端与水泵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储水槽内,第二循环管的一端与下盖的存水槽连通,另一端设于储水池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性材料为吸水海绵、吸水纸、无纺布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性材料层与净化主板通过固定螺钉固定为一体结构,或通过粘贴层粘贴为一体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在于:所述净化主板为铝型材,或为不锈钢型材,或为塑料型材,净化主板包含竖板和多个净化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每个净化主板包含2~20片净化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为设置在进风口处的过滤网。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包含循环用水池、污水池及污水过滤网,污水过滤网设置在循环用水池和污水池之间,水泵设置在循环用水池中,第二循环管的另一端设于污水池内。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框架本体对应进风口的前侧面设有敞开口一,框架本体与前侧面对应的后侧面设置有敞开口二,通风管道一端与敞开口 二连接,另一端与抽风机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位于出风口位置还设置有负离子发生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包含箱体,箱体内设有净化装置、除尘装置、水循环系统、通风风道及抽风机,除尘单元包含框体及设于框体内的净化主板,净化主板上设有吸水性材料层,框体上盖内设置有储水槽,储水槽内设置有吸水性材料,上盖底部设洒水孔,下盖内设置有存水槽,水循环系统包含蓄水池、水泵及循环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净化主板上铺设有吸水性材料层,净化主板交错排列,各自深入对方两相邻的净化片之间,形成迂回往复的净化路径,使空气沿该净化路径流动,流动过程中空气不断与净化片及吸水性材料层接触,既改变空气的流动方向,同时又能对空气中的灰尘、细菌颗粒、毛发进行很好的过滤,大幅度提高空气的净化率。
【IPC分类】F24F1/00, F24F13/28
【公开号】CN204665471
【申请号】CN201520299046
【发明人】孙泽远
【申请人】孙泽远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