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茶叶烘干剪切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茶叶烘干剪切机。
【背景技术】
[0002]茶叶冲泡完成后,茶叶的叶底虽然不再具有饮用价值,但是这些茶叶不仅可以用来充当花肥,堆掩在花圃或者花盆里,而且将叶底晒干后,还可以回收用于茶枕的制作,而且晒干后的叶底仍然具有祛味和吸附有害气体的特点。但是,由于现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多不愿意再去对泡完后的茶叶进行晾晒,造成了对这部分茶叶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茶叶烘干剪切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高效茶叶烘干剪切机,包括烘干装置和剪切装置,烘干装置设置于支撑腿支撑的支撑台上,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箱体,箱体的上端设有进料口,进料口正下方设有茶叶置放组件,茶叶置放组件包括转轴,转轴上设有若干挡板,相邻挡板之间构成茶叶置放槽,在茶叶置放组件下方设有倾斜的筛网,箱体底部设有热源供应装置,在箱体的右侧壁下端设有出料口,筛网最低端连接出料口,所述出料口通过连接板与剪切装置的圆筒体连接,剪切装置的落料口位于剪切装置的圆筒体顶部,圆筒体固定在支撑板的左端上,支撑板通过支架进行支撑,所述圆筒体的上部设有圆形漏架,圆筒体的底部设有落料底盘,在落料底盘上固定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刀架及刀片,且刀架及刀片位于圆形漏架的下方,在支撑板左端还设置有电机,该电机转轴上安装有带轮,且在支撑板的右端也设有一带轮,传送带缠绕在两带轮上,在圆筒体的右侧支撑板上还设有出料箱,出料箱的一侧设有挡块。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茶叶置放组件数目为三个,且倾斜设置,相邻的茶叶置放组件的挡板彼此接触。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上方设有出气口。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体外层设有保温层。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挡板的数目为八个,等角度设于转轴上,并由转轴带动运转。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圆筒体底端开设有孔槽。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圆形漏架的中部设置有镂空的圆形漏料口,圆形漏架固定设置于圆筒体内侧壁的中部位置并且其圆形漏料口位于旋转式切刀及其刀架及刀片的正上方。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烘干装置对泡后的茶叶进行烘干,使茶叶不许再进行晾晒,降低了人们的劳动负担,十分方便,通过剪切装置对茶叶进行剪切,以对泡后的茶叶进行利用;在烘干箱体内设置茶叶置放装置,茶叶置放装置设有转轴和挡板,挡板之间形成茶叶置放槽,茶叶从进料口进入箱体后掉落在茶叶置放槽内,转轴转动带动茶叶翻转,热源供应装置产生的热风将茶叶干燥,设置三个茶叶置放装置,可以使茶叶充分干燥,干燥效果好,干燥完成之后的茶叶进入到剪切装置,驱动电机启动后带动旋转式切刀快速转动,茶叶从圆形漏架的圆形漏料口落下并且被快速旋转中的切刀碎切,茶叶叶底的碎料堆集在落料底盘之上,从出料口取出即可,茶叶叶底碎料可用于充当花肥,堆掩在花圃或者花盆里。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高效茶叶烘干剪切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箱体、2-进料口、3-转轴、4-筛网、5-热源供应装置、6-出料口、7_出气口、8-保温层、9-茶叶置放槽、10-挡板、11-支撑腿、12-支撑台、13-连接板、14-支架、
15-传送带、16-挡块、17-出料箱、18-刀架及刀片、19-圆筒体、20-圆形漏架、21-驱动电机、22-落料底盘、23-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6]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高效茶叶烘干剪切机,包括烘干装置和剪切装置,烘干装置设置于支撑腿11支撑的支撑台12上,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I的上端设有进料口 2,进料口 2正下方设有茶叶置放组件,茶叶置放组件数目为三个,且倾斜设置,相邻的茶叶置放组件的挡板10彼此接触,茶叶置放组件包括转轴3,转轴3上设有若干挡板10,挡板10的数目为八个,等角度设于转轴3上,并由转轴3带动运转,相邻挡板10之间构成茶叶置放槽9,在茶叶置放组件下方设有倾斜的筛网4,箱体I底部设有热源供应装置5,在箱体I的右侧壁下端设有出料口 6,筛网4最低端连接出料口 6,所述箱体I上方设有出气口 7,箱体I外层设有保温层8 ;在烘干箱体内设置茶叶置放装置,茶叶置放装置设有转轴3和挡板10,挡板10之间形成茶叶置放槽9,茶叶从进料口 2进入箱体I后掉落在茶叶置放槽9内,转轴3转动带动茶叶翻转,热源供应装置5产生的热风将茶叶干燥,设置三个茶叶置放装置,可以使茶叶充分干燥,干燥效果好;所述出料口 6通过连接板13与剪切装置的圆筒体19连接,剪切装置的落料口位于剪切装置的圆筒体19顶部,圆筒体19固定在支撑板23的左端上,支撑板23通过支架14进行支撑,圆筒体19底端开设有孔槽,所述圆筒体19的上部设有圆形漏架20,所述圆形漏架20的中部设置有镂空的圆形漏料口,圆形漏架20固定设置于圆筒体19内侧壁的中部位置并且其圆形漏料口位于旋转式切刀及其刀架及刀片18的正上方,圆筒体19的底部设有落料底盘22,在落料底盘22上固定设有驱动电机21,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连接刀架及刀片18,且刀架及刀片18位于圆形漏架20的下方,在支撑板23左端还设置有电机,该电机转轴上安装有带轮,且在支撑板的右端也设有一带轮,传送带15缠绕在两带轮上,在圆筒体19的右侧支撑板23上还设有出料箱17,出料箱17的一侧设有挡块16 ;干燥完成之后的茶叶进入到剪切装置,驱动电机启动后带动旋转式切刀快速转动,茶叶从圆形漏架20的圆形漏料口落下并且被快速旋转中的切刀碎切,茶叶叶底的碎料堆集在落料底盘之上,从出料口取出即可,茶叶叶底碎料可用于充当花肥,堆掩在花圃或者花盆里。
[0017]通过烘干装置对泡后的茶叶进行烘干,使茶叶不许再进行晾晒,降低了人们的劳动负担,十分方便,通过剪切装置对茶叶进行剪切,以对泡后的茶叶进行利用。
[001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19]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高效茶叶烘干剪切机,包括烘干装置和剪切装置,烘干装置设置于支撑腿支撑的支撑台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箱体,箱体的上端设有进料口,进料口正下方设有茶叶置放组件,茶叶置放组件包括转轴,转轴上设有若干挡板,相邻挡板之间构成茶叶置放槽,在茶叶置放组件下方设有倾斜的筛网,箱体底部设有热源供应装置,在箱体的右侧壁下端设有出料口,筛网最低端连接出料口,所述出料口通过连接板与剪切装置的圆筒体连接,剪切装置的落料口位于剪切装置的圆筒体顶部,圆筒体固定在支撑板的左端上,支撑板通过支架进行支撑,所述圆筒体的上部设有圆形漏架,圆筒体的底部设有落料底盘,在落料底盘上固定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刀架及刀片,且刀架及刀片位于圆形漏架的下方,在支撑板左端还设置有电机,该电机转轴上安装有带轮,且在支撑板的右端也设有一带轮,传送带缠绕在两带轮上,在圆筒体的右侧支撑板上还设有出料箱,出料箱的一侧设有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茶叶烘干剪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置放组件数目为三个,且倾斜设置,相邻的茶叶置放组件的挡板彼此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茶叶烘干剪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方设有出气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茶叶烘干剪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数目为八个,等角度设于转轴上,并由转轴带动运转。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茶叶烘干剪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体底端开设有孔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茶叶烘干剪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漏架的中部设置有镂空的圆形漏料口,圆形漏架固定设置于圆筒体内侧壁的中部位置并且其圆形漏料口位于旋转式切刀及其刀架及刀片的正上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茶叶烘干剪切机,包括烘干装置和剪切装置,烘干装置设置于支撑腿支撑的支撑台上,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箱体,箱体的上端设有进料口,进料口正下方设有茶叶置放组件,茶叶置放组件包括转轴,转轴上设有若干挡板,相邻挡板之间构成茶叶置放槽,在茶叶置放组件下方设有倾斜的筛网,箱体底部设有热源供应装置,在箱体的右侧壁下端设有出料口,筛网最低端连接出料口,所述出料口通过连接板与剪切装置的圆筒体连接,剪切装置的落料口位于剪切装置的圆筒体顶部。通过烘干装置对泡后的茶叶进行烘干,使茶叶不许再进行晾晒,降低了人们的劳动负担,十分方便,通过剪切装置对茶叶进行剪切,以对泡后的茶叶进行利用。
【IPC分类】B02C18/06, F26B11/08, A23F3/06
【公开号】CN204923750
【申请号】CN201520569337
【发明人】王加曾
【申请人】王加曾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