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热交换设备的汽凝水余热再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为谷朊粉干燥提供热风的空气热交换设备。
【背景技术】
[0002]节能与环保是当代全球关注的重要课题,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列为了基本国策。节能对企业来说最直接的收益就是节省费用支出,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0003]余热是指能利用而未被利用的热能。由于我国目前工业装备,能源利用率低。在生产中有大量的热能直接排空,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余热回收就是将浪费的热能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
[0004]为响应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目标”的要求,提高产品竞争力,降低产品成本,公司组织技术人员从事公司各种热能余热利用的开发与研究,本项目在技术人员从事大量的实践的基础上,利用谷朊粉干燥汽凝水余热对冷风进行预热的从而达到余热再次利用目的。
[0005]谷朊粉干燥系统是通过蒸汽与冷空气进行热交换后产生热风,利用热风气流干燥法对湿面筋进行干燥处理。每吨谷朊粉约消耗温度在250°C以上的饱和蒸汽3.2吨,空气经热空气交换器转化成温度? 130°C的热风,利用负压干燥管道对物料进行干燥处理,蒸汽经过热空气交换器后转化成冷凝水,其温度仍在100°C以上,热能仍有再次利用的空间,但是目前大多厂家都采取直接排空的方法,造成很大的浪费和热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余热直接排空的缺陷,提供一种谷朊粉干燥汽凝水余热再利用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7]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技术目的:
[0008]空气热交换设备的汽凝水余热再利用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预热段和加热段;所述加热段包括若干片空气热交换器;所述空气热交换器内设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所述若干片空气热交换器的第一通道相互连通形成密封的空气通道;所述若干片空气热交换器的第二通道互相独立;所述预热段内包括第三通道、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空气通道的进口相连;所述第四通道的进口与所述每个第二通道的出口相连;冷风从所述第三通道的进口进入,从所述空气通道的出口排出;所述蒸汽从每个第二通道的进口进入,从每个第二通道的出口排出并进入第四通道,再经第四通道的出口排出。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通道穿过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穿过第四通道。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通道处于第二通道内的通道段为曲线状;第三通道与第四通道内的通道段为曲线状。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系统还包括锅炉;所述锅炉向每个第二通道供应蒸汽;所述第四通道的出口与所述锅炉连接。
[00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汽凝水余热被两次利用:
[0014]第一次.预热冷风,比原用蒸汽直接加热冷风热能利用效率高,余热直接利用,运行稳定;
[0015]第二次.节约锅炉燃料:从预热段排出的汽凝水仍然具有一定温度,一般情况下在80°C左右,将具有如此高温度汽凝水注入锅炉中,节约了用水的同时更节约了燃料;
[0016]2.安装及结构布置灵活:预热段的安装无需改变原工艺系统,结构设计和位置布置非常灵活。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热交换设备汽凝水余热再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空气热交换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气热交换设备汽凝水余热再利用系统用于谷朊粉干燥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用以较佳的实施例及附图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0022]如图1、图2、图3所示,空气热交换设备的汽凝水余热再利用系统,包括预热段2和加热段;所述加热段包括若干片空气热交换器I;空气热交换器I内设有第一通道11、第二通道12;若干片空气热交换器I的第一通道11相互连通形成密封的空气通道;若干片空气热交换器的第二通道12互相独立。预热段2内包括第三通道21、第四通道22;第三通道21的出口与空气通道的进口相连;第四通道22的进口与每个第二通道12的出口相连;冷风从第三通道21的进口进入,从空气通道的出口排出;蒸汽从每个第二通道12的进口进入,从每个第二通道12的出口排出并进入第四通道22,再经第四通道22的出口排出。
[0023]为了使冷风与蒸汽有较长的热交换时间,可以将第一通道11设计成穿过第二通道12、第三通道21穿过第四通道22的结构形式,且第一通道11处于第二通道12内的通道段为曲线状,第三通道21与第四通道22内的通道段也为曲线状。除曲线状外,如螺旋状、回形、波浪形等,其他同等功能的形状也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0024]当然,系统少不了锅炉3;锅炉3向每个第二通道12供应蒸汽;第四通道22的出口与锅炉3连接。
[00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生产所需的干燥工序。下面以谷朊粉为例,介绍本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使用方法,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026]步骤1.锅炉3向每个第二通道12供应蒸汽;第三通道21引入冷风;
[0027]步骤2.热交换:冷风进入空气通道与蒸汽在加热段完成热交换;
[0028]步骤3.步骤2中,热交换后产生的热风从空气通道的出口排出用于谷朊粉干燥;
[0029]步骤4.步骤2中,热交换后的蒸汽冷凝为汽凝水后排入第四通道22;
[0030]步骤5.步骤4中第四通道22中的汽凝水对第三通道21中的冷风进行预加热;形成暖风和冷凝水;
[0031]步骤6.步骤5中暖风进入空气通道并与第二通道12中的蒸汽进行热交换;
[0032]步骤7.步骤5中的冷凝水排入锅炉3;
[0033]步骤8.重复步骤3?7。
[0034]上述空气热交换设备汽凝水余热再利用系统的工作原理:
[0035]首先,锅炉3先向若干片空气交换器I的若干条第二通道12供应蒸汽,同时冷风经过第三通道21(此时第三通道21没有汽凝水)到达空气通道。冷风与蒸汽在加热段进行热交换后,冷风形成热风从空气通道的出口排出,用以对谷朊粉进行干燥。蒸汽变成汽凝水排入第四通道22(至此,预热段2开始工作),预热段2内的第四通道22内的汽凝水对第三通道21内的冷风进行预热(汽凝水余热第一次被利用)。第四通道22内的汽凝水热交换后形成的冷凝水仍然具有一定温度,通过第四通道22的出口排入锅炉3中(汽凝水余热第二次被利用且完成水循环),冷风预热变成暖风进入空气通道继续与第二通道12内的蒸汽进行热交换。至此,进入了汽凝水的余热在利用的良性循环过程。
[0036]当然,为了工作人员方便观察,可以在空气通道出口处设置温度探测器试试监控热风的温度,及时反映热风温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便工作人员及时调整蒸汽温度等其他因素。
[003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统中包括7片空气热交换器I。7片空气热交换4产生的汽凝水在预热段2对冷风的预热以及加热段对经过预热的冷风二次加热后的温度正好符合谷朊粉干燥需要。当然,根据被干燥产品的不同,适时增减空气热交换器I的数量,以做到能量最大化利用。
[0038]上述对汽凝水余热的两次利用,可无限循环,过程中只需向锅炉3内补充损失的水即可。
[003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热段2与加热段平行设置,相互之间可分离,便于维修。
[004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主权项】
1.空气热交换设备的汽凝水余热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预热段和加热段;所述加热段包括若干片空气热交换器;所述空气热交换器内设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所述若干片空气热交换器的第一通道相互连通形成密封的空气通道;所述若干片空气热交换器的第二通道互相独立;所述预热段内包括第三通道、第四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空气通道的进口相连;所述第四通道的进口与所述每个第二通道的出口相连;冷风从所述第三通道的进口进入,从所述空气通道的出口排出;蒸汽从每个第二通道的进口进入,从每个第二通道的出口排出并进入第四通道,再经第四通道的出口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热交换设备的汽凝水余热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穿过第二通道;所述第三通道穿过第四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热交换设备的汽凝水余热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处于第二通道内的通道段为曲线状;第三通道与第四通道内的通道段为曲线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热交换设备的汽凝水余热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锅炉;所述锅炉向每个第二通道供应蒸汽;所述第四通道的出口与所述锅炉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热交换设备的汽凝水余热再利用系统,包括预热段和加热段;加热段包括若干片空气热交换器;空气热交换器内设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若干片空气热交换器的第一通道相互连通形成密封的空气通道;若干片空气热交换器的第二通道互相独立;预热段内包括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三通道的出口与空气通道的进口相连;第四通道的进口与每个第二通道的出口相连;冷风从第三通道的进口进入,从空气通道的出口排出;蒸汽从每个第二通道的进口进入,从每个第二通道的出口排出并进入第四通道,再经第四通道的出口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汽凝水预热冷风,比原用蒸汽直接加热冷风热能利用效率高,余热直接利用,运行稳定。
【IPC分类】F26B25/00, F26B21/00, F26B23/00
【公开号】CN205119753
【申请号】CN201520834008
【发明人】吕西军, 陈超, 纵鑫, 姚东烨, 党钰, 王洪新, 陈刚, 马鹏举
【申请人】宿州市皖神面制品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3日